閆巖認為,八卦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工業時代個體的原子化,人們被剝奪了刺探他人隱私的合理性,在這種情況下,“名人八卦”成為了一種被制造出來的商業需求。娛樂明星成為商業八卦的主題,這群被制造出來的人靠別人的關注而生活。
在書中,閆巖把明星分為電影明星、電視明星、真人秀明星、網紅,每一種明星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特性。在當下,社交媒體圍繞著個體運作,網紅產業影響力日漸蓬勃,網紅文化也正向傳統名人領域與社交文化領域“殖民”。閆巖看到,圍繞著私人事務的親密性公共領域往往依賴于“幫親不幫理”的家庭化的情感規則來運作,所以粉絲們會用狂熱的私人情感取代事實、倫理、法度等公共事務的基本衡量原則。不僅如此,飯圈邏輯也正在向其他領域滲透,“把網紅之外的公共領域也拖入了這種前現代的非理性之中?!?/p>
01 八卦之于人類社會是一項恒久存在
界面文化:在《娛樂新聞小史:從講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誕生》中你談到,娛樂新聞的前身是八卦。我們該怎么去理解八卦,它似乎是一個負面的詞匯。
閆巖:八卦是閑聊、傳人瞎話和碎嘴子,是對于缺席第三方的評價性信息,是對自我周圍相關信息的監測和傳遞。無論這個八卦是好的、壞的、重大的、瑣碎的,一旦我們向第三方談論這個問題,實際上都是向不知情者宣示權力。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我向你講八卦,顯示出我消息靈通。
《娛樂新聞小史:從講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誕生》
閆巖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4
這涉及到八卦的社會功能。八卦不是技術性信息,不負責告訴人們如何制作陶罐、石臼等,而是社交性信息和社會性信息。它的功能是讓人們知道如何生活。掌握非生產性信息對人至關重要:誰人升遷,誰人得勢,誰人失勢,誰要當下一任酋長……這種事關乎生存,站錯隊就會死?!缎±铒w刀》里有江湖百曉生,對江湖掌故如數家珍;當今各個圈子里也會有消息特別靈通的人,對誰從哪里來、師承是誰、與誰關系好、與誰關系不好等信息了如指掌?,F代人鄙薄這種行為,是因為信息時代足夠發達,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可以在工業時代生活下去,不需要關心別人的身世和八卦,也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墒窃诠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們需要知道村子里其他人的各種掌故,才能在一個熟人社會生存下去。因此,八卦的惡名源于工業秩序對鄉土社會秩序的褫奪。
過去,人們生活在村子里。八卦的對象就是熟悉的身邊人。如今大家都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廣袤,我們對其他人來說都是陌生人。我們需要通過討論共同知道的人形成社會輿論壓力,習得社會規則。名人就是這些共同知道的人。我們談論共同知道的名人來習得諸如不能出軌、不可偷稅漏稅、不可以口不擇言等社會規則——這跟農業社會中人們談論鄰居的短長是一樣的。八卦之于人類社會是一項恒久存在,只是在工業社會,名人承擔了八卦對象的最大基數,也最大可能地承擔起八卦的公共功能。
界面文化:你在書中談到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純娛樂新聞擠占了用于嚴肅新聞的新聞版面和播放時段。大部分人就是很喜歡看八卦,也有人對文學和嚴肅內容的關注度下降表示可惜,你怎么看?
閆巖:這是由于媒體的普及讓文明的邊界不斷下沉。過去有人批判知識分子言必稱希臘或三皇,那時文字是屬于精英的,只有貴族會閱讀。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古埃及、古希臘甚至啟蒙時代,人們設想的民主國家只對精英開放,奴隸、女人和小孩既沒有投票權也沒有選舉權,精英的權力始終為一小撮人掌握。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平民階層崛起;女性主義運動興起,賦予女性權力;廢奴運動又解放了奴隸,賦予奴隸權力……權力的邊界不斷向非精英群體敞開。
在有通俗報紙之前,底層休閑生活的方式只有說書人、秧歌戲以及閑聊天。有了通俗報紙之后,底層進入了一個原本不被允許的文化世界,得以通過通俗文化的視角了解世界。在電視時代之前,只有識字的人才可以進入文明世界,而文盲不可以。有了電視和廣播之后,文盲也可以了解時事新聞??梢?,隨著媒體的日益大眾化,文明的邊界也不斷擴大。
現在人們的懷念互聯網早期,是因為當時上網費用昂貴,只有大城市、高?;蛘呖蒲性核庞袟l件接入互聯網。打字也需要學習和練習。那時玩互聯網的都是全球精英?,F在技術越來越普及,手機、互聯網寬帶和移動流量資費越來越便宜,人人都可以接入互聯網,那必然有更多相對來說低教育和低文化程度的人參與到網絡世界中。精英們就會不高興,認為現在的網絡世界烏煙瘴氣,不實信息、謠言和八卦泥沙俱下,短視頻快速的流量夸張地吸引眼球。這當然是值得哀悼的。但這只是精英的視角,那些因為社交網絡和短視頻而接入互聯網的社會大眾可能不這么看。普通人有普通人看待自我和社會的視角,必然和精英視角不同。精英群體自有自己當發出的哀悼,這也是他們應該做的,但這不應該是全部。
閆巖(受訪人供圖)02時代文化下行,催生個人化、瑣碎化、萌化的敘事
界面文化:你在書中提到了娛樂化滲入嚴肅新聞的現象。奧運期間,一些體育采訪被質疑提問奇怪、內容無聊,你認為是否是因為娛樂化的元素滲入其中?
閆巖:我覺得這不算是“娛樂化元素的滲入”。體育在中國并非核心產業,在常規報社中,體育部并非核心部門;在這個非核心部門中,奧運會的項目也遠非核心產業。商業化更發達的行業,例如足球和籃球更容易催生巨大市場,進而發展出相對成熟的記者資源,像中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幾乎都是足球記者。只有在奧運時人們才會對這些小眾項目投來巨大關注,但大眾的關注也是一種吃瓜式的關注。絕大多數人搞不清楚全紅嬋的207c是什么,不清楚抓舉與挺舉的技術差別,甚至不清楚氣步槍和氣手槍的差別。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即使各大媒體的體育部記者傾巢而出,也無法在一夜之間成為每一個項目的專家。
雖然這不能算作娛樂化入侵嚴肅新聞的例子,但可以視為新聞專業性衰退的例子,體現出前方記者沒有足夠的專業精神,該做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我認為,不成熟的體育新聞產業和不夠專業的體育新聞記者,雙方可以打五十大板。
界面文化:如果說此次奧運賽事的報道并非娛樂化入侵精英文化的例子。那么我們新聞的萌化是否是一個例子呢?比如我們把武漢稱為熱干面,建造方艙時大家在直播間給吊車起名字。
閆巖:批評和觀看的人并非同一批人。雷神山和火神山有幾百萬人在線觀看。知識分子批評他們,值此國難之際,你們還在“加油小黃”,還在“隔江猶唱后庭花”。知識分子總是在大聲疾呼,是因為他們不僅關注當下,還擔心滑坡效應,擔心如果今天可以萌化,明天就可以弱智化,長此以往公共空間便再無嚴肅性可言。一切事務都可以被戲謔、萌化、扮可愛,長此以往文化的骨骼將不復存在。
可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采取這樣的文化態度?或許會有更大的環境因素。例如在經濟下行時,當社會從自由主義的高歌猛進下逐漸冷卻時,萌、軟等保守主義的邊流便容易率先回潮。因此,這并非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問題,而是時代文化的整體下行總會催生出這樣的狀態。不唯中國如此,全球文化都體現出這樣的個人化、瑣碎化、萌化的敘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03消費者看直播,是為另一個自己買單
界面文化:很多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很想成為網紅。對此你有了解嗎?
閆巖:人們只是希望從事一項既賺錢又不費力氣且能滿足虛榮心的行業,各個時代都是這樣。網紅這個產業有太多光環、金錢、知名度、而且是自由職業,符合年輕人對不上班的渴望。其實任何行業都遵循“二八定律”,奮斗到頭部非常困難。我的同事董晨宇有一個調查,幾年時間內他跟蹤調查的幾十個主播都放棄不做了。這個行業遠遠比人們想象的殘酷得多的多。當一個產業張開雙手歡迎你來時,必然會歡迎更多的人來當炮灰。這個行業并不比其他行業輕松。
界面文化:你在書中提到,真實性是網紅的核心資產,而網紅的唯一產品是真實自我。因此一旦網紅被證明造假,人設崩塌,粉絲就會感到背叛。我關注的一個游戲博主是單身人設,當粉絲發現他不是單身,且作風很有問題,他就塌房了??墒菍τ螒虿┲鞫?,不應該以游戲視頻的好壞為標準嗎?正如賣貨的李佳琦塌房了,但我們不是應該以賣得便宜為標準嗎?
閆巖:網紅作為一個市場模式,核心不在于賣哪個品類的產品,而是網紅這個產業模式本身,其核心資產就是真實性?;ヂ摼W本身自帶平等主義光環,當我打開手機看直播,我假設看到的就是主播本人,沒有經紀人、經紀公司、化妝、打光以及美顏燈,只是在與你交談。網絡介質本身就會給人這樣的感覺。直播這種形式又具有即時互動性,似乎我與主播只隔了一片屏幕,是真實的我與你在交談。
因此,當使用手機看直播時,人們對網紅這個產品品類有一個期待,認為應該真實準確。我曾經提到過網紅產品的三個特性,即真實性、平凡性和親密性。我們在選擇網紅時,會假設這個網紅產品是真實的;由于網紅可替代性強,一旦不符合真實性的想象,人們就可以迅速拋棄并換下一個,置換成本并不高。因此,網紅產品會讓受眾和網紅之間產生權利平等、甚至受眾高于網紅的錯覺。上位者自然會對網紅有道德苛責。一旦其人設作假,就可以質疑帶的貨也是假貨,從而導致整個產品線全面崩塌。
網紅需要明白自己的核心資產。董宇輝的核心資產是一個有才華的打工人——從知識分子降級賣貨,最初出圈是因為賣貨講英語課,形成反差。董宇輝在賣才華人設,但在小作文危機的時候,我們發現稿子并不是完全由他來寫的,他的人設卻沒有因此完全崩掉,董宇輝的粉絲“丈母娘”帶入打工人的角色,認為是公司內部踩他?,F在董宇輝單飛了,他會面臨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輿論環境,現在董宇輝已經不是小董,而是董總了。小作文危機時這時候爆出來,他就會面臨完全不一樣的境遇。
2024年3月22日,董宇輝首場戶外直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李佳琦的核心資產是什么?他是一個奮斗者,以前一天試幾百支口紅,嘴唇都擦破了。一旦李佳琦說“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就毀掉了自己的核心產品。類似地,王媽破壞了她的打工人人設,她也立刻就會崩掉。網紅的競品非常多,網紅的核心產品遠遠不是賣的產品,不是品質好、價格低、產地直發,看直播的消費者買的不是貨,而是情緒價值,是在為屏幕前的另外一個“我”買單。
明星和網紅的核心資產是有區別的。人們消費明星產品時,并不要求他們真實,而是要求他們好看、演技好、扛票房。屈楚蕭的人設崩潰很多次,但還是有很多人花錢看他的戲,原因就是他演技好,有作品,仍然可以承擔票房。類似的,孫楠一夜翻盤,因為他的核心業務抗打,網友們才紛紛道歉說“當初講話聲音大了一些”,“萬眾擁戴的歌王已經抵達他忠實的長沙”。
界面文化:現在的明星、網紅很容易塌房,是因為藝人容易出現問題,還是網友要求嚴格?還有人懷念過去的微博,當時藝人發言都很鮮活,現在情況不同,缺少人味。
閆巖:那時候的明星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成龍有私生子、劉德華隱婚多年,但過去人們對明星的了解需要通過大眾媒體過濾,經過媒體精英把關后的明星形象是一個二傳手版本。社交媒體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和微博,隨時隨地可以拍照、發布,明星全方位暴露于大眾的視野之下。而且現在網絡容量無限,大眾注意力也無限,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以上頭條,過去報紙和電視受版面和時長限制,沒這么多篇幅報道一個微表情、一件衣服、一個手勢這種雞毛蒜皮的事。
第二點是輿論環境越來越不寬容。原來人們對明星沒有真實性的需求,認為他們的核心業務能力和私生活并無關系。我在書中提到網紅文化對名人文化殖民,使得那些原本學院派的明星也要受網紅文化的影響,要營業,要媚粉,做道德上的圣人。李現成名后明確反對粉絲接機、跟拍,黑粉就說他不肯營業、不肯給笑臉。出軌、劈腿、養小三,這種情況過去也很多,但那時候輿論環境沒有現在這么不寬容。
我們已經經歷了經濟上行、文化多元和社會思潮激進的時代,進入了經濟下行時代。經濟下行往往伴隨保守主義抬頭,最常見的情況是道德警察出現。大家對明星自然有道德要求,要求明星做圣人,不可以出軌、對老婆不好、打孩子以及四處調情。
04網紅邏輯改變了政治人物的評價標準
界面文化:在談論八卦時,你認為理性/崇高/男性和感性/瑣碎/女性的二元對立存在問題。你在形容飯圈邏輯時也提到,飯圈邏輯屬于前現代的非理性。很多時候飯圈被視為女性的場域,例如大家認為飯圈女孩和虎撲男孩是對立關系,你認為是否存在這種二元對立,以及如何看待飯圈的非理性?
閆巖:我們通常認為女性更愛談論八卦,男性談論的并不多。我們常見男性聚餐中談論往事、談論上司、談論球員、談論國家大事國際風云,這些都是八卦。而女性沒有更多的社會場合來談論這些,只能囿于家庭、廚房和孩子,因此,她們的八卦總會更鎖碎一些。過去是圍繞寡婦門前的是非,現在是圍繞明星的八卦。
她們也更容易追星,在明星身上投射自我,成為飯圈主力。女性缺少手段寄托情感,很多中年女人追假靳東、秀才,認為他們既英俊又帥氣又會照顧人,是完美伴侶的投射。她們的追逐其實是宣示權力的一種手段。她們通過投票、做數據、買買買,把自己的偶像送上熱搜或者送出道,彌補了日常生活中不具備的權力感。從這個意義上說,飯圈是女性表達權力的一種手段,甚至也是低教育和低文化程度的人表達權力的一種手段。疫情期間上海封城,大部分上海人封閉在家里,每天都要搶團購,大家曬出最滿意的一餐,最后的高票是咬了一口的饅頭,這就是無權者以戲謔的方式表達反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