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柒已歸!
過去的1200天,她消失在公眾視野,陷入資本漩渦,甚至一度陷入各種流言蜚語之中。
但在2024年11月12日這天,李子柒,帶著兩個新視頻重新出現。
一個展示一個“紫漆衣柜”的過程;一個展現她如何打造"衣帽間",記錄著田園生活的詩意時光。
短短一小時,播放量就破千萬,#李子柒回歸#的話題,直接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她依然是那個"俗人一個",卻讓無數人感慨:"你終于回來了。"
"消失"的1200天,她去哪了?
很多人以為她在"休息",實際上,這是一場"修行"。
據知情人透露,1200天里,她外出了上百次,走遍民俗文化村鎮,拜訪許多非遺文化傳承人。只為了解這些手藝背后的故事,感受傳統文化的脈動。
她去浙江溫州,跟著木活字印刷傳承人王法萬學藝。每天從早八點到晚十點,手指疼得無法動彈,指甲縫里全是木屑和墨跡,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三個月。
她深入蜀地,鉆研千年蜀繡技藝。
一針一線是底蘊,一絲一縷是文傳,在針尖與線頭間,尋找藝術的獨特見解。
不僅如此,這1200天里,她還在默默幫助鄉村振興。為內蒙古農民訂購有機肥料,一訂就是三年用量;幫村里手工廠改良古樹柿餅包裝,讓滯銷產品變成搶手貨;走訪貧困山區,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
2023年底,她成為東源木活字印刷研究院傳播大使;
2024年7月,現身成都古蜀蜀錦研究院;
10月,又以"熊貓姐姐"身份,出現在"強國熊貓周"。
一個又一個訊號,預示著她的回歸。
而這次歸來,不再只是一個網紅,更是一個文化傳承者。
李子柒是如何養成的?
1990年7月6日,李子柒出生在四川綿陽。父母給她取名"李佳佳",寓意美好。
但美好似乎與她無緣。記事沒多久,父母離婚,母親遠走他鄉。六歲那年,父親意外去世,繼母虐待,常常拽著她的頭發往水溝里按。
但這個倔強的女孩,從不在人前流淚。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爺爺是鄉廚,她就跟在后頭打下手。從燒火開始,到切菜配菜,再到掌勺做飯。
這些為了糊口的技藝,竟成了她日后驚艷世界的本錢。
14歲那年,為了減輕家里負擔,她輟學打工。沒錢租房,就睡橋洞,躺公園長椅。
后來做了餐廳服務員,月薪只有300塊。即便如此,她還堅持資助一位貧困學生。
她說:"我其實很幸運,遇到了那么多好心人,我也想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2009年,機緣巧合下,她拜師學習DJ。工資漲到了月入萬元,生活剛有起色。
但2012年,得知奶奶重病,她毫不猶豫放下所有,連夜趕回老家。"我怕老人家萬一有啥事,我又不在身邊,會后悔終生。"
為了謀生,她開了家淘寶店。2015年,弟弟建議她拍視頻引流。第一支《桃花酒》,用手機拍攝,畫面模糊,手法拙劣,但那份田園詩意,卻打動了無數人。
從此,她找到了人生方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她卻選擇了"慢"。
為了一支蘭州拉面的視頻,她跟師傅學了整整一個月,用掉20多斤面粉,洗了上千次手。就為了能拉出均勻飽滿的面條。
為了一床蠶絲被,她從養蠶開始記錄;為了一碟桃花酥,她在雪消融時就開始尋花;為了一縷香,她跋涉千里尋訪匠人。
這種"慢",不是刻意,而是對傳統工藝的敬畏。
四大印花技藝中的蠟染,她用一塊方巾,一尺藍布,以至簡之色開出至繁之美;
千年絹花工藝,她用絹布暈染花瓣,以棉線勾勒花蕾,定格永不消融的春意;
木活字印刷,她在1.1厘米見方的木塊上,反復書寫標準老宋體反字,直到寫完幾萬個字。
沒有腳本,沒有劇情,只是遵循自然與時令,用鏡頭記錄生命輪回。
從爭議到無可替代
在她停更的1200天里,模仿者如雨后春筍。
"男版李子柒"張同學,用東北鄉村"流水賬"式生活,漲粉千萬;
"硬核李子柒"東北雨姐,一度引發熱議;
"第二個李子柒"江尋千,擅長糖畫、銀飾、戲曲,被視為接班人。
甚至出現了"越南李子柒""北歐版李子柒",完全復制她的腳本、運鏡和濾鏡。
但最終,張同學查無此人,東北雨姐人設崩塌,江尋千得其形未得其神。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網紅的生命周期只有6個月。
但李子柒停更3年,Youtube粉絲不減反增,漲了500多萬。如今全網粉絲超過8000萬,單條視頻播放量破千萬。
為什么?
因為她從不刻意制造感動,從不搞劇本造假,從不走極端博眼球,更不會用套路留住觀眾。
比起商業價值,她更在意文化傳承。2021年,因為IP歸屬權之爭,她毅然選擇停更。
這場與資本的角力始于2016年。
那年,她與MCN機構微念合作,次年成立"子柒文化",微念持股51%,她持49%。
表面上看是平分秋色,實際上李子柒IP的商業價值,都被控制在微念手中。
當IP估值達到50億,李子柒本人卻難以受益。她在微博發文:"資本好手段",隨后選擇了停更。
李子柒在停更說明中寫道:
我以前幻想過很多種停更的方式,
或許是因為我拍累了,
不愿再出現在鏡頭面前;
又或許我遇到了可以托付終身的人,
成了家有了孩子;
再或許是哪一天我找了
比現在更讓我感興趣的生活方式;
可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我今天要面對的這種。
6歲時候的我,
被繼母拽著頭發往水溝里按,
被打的半死不活時,
都生生的沒掉過一滴淚。
而此刻,我是腫著眼睛花著臉敲下的這些字。
我很努力的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
也深知現在的自己樣子有多難看,
可是咬破了嘴皮我還是控制不了現在的心情。
——他們傷害的,
是我用命在護著的那個人!
終于在2022年底,在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下,她拿回了99%的股權,重新掌控自己的IP。
這期間,她沒有公關,沒有發聲,也沒有賣慘博同情。
如今,"李子柒"三個字,早已超越網紅定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Twitch最火主播"xqc",是她的忠實粉絲;海外觀眾通過她認識了:木活字印刷、二十四節氣、中國泡菜文化。
央視新聞說:"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人民日報評價:"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人民網稱:"李子柒向世界打開了美麗中國的窗口,是對外文化傳播中值得研究的樣本。"
匠心永恒
在這個短視頻時代,她就像一股清流。
用"不爭"的態度,換來了無可爭議的地位;用"慢工出細活"的堅持,守住了傳統文化的根脈。
"李子柒"告訴我們:好的內容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褪色,真正的價值永遠經得起等待。
正如她自己所說:"不過就是一個運氣好又努力的創作者,趕上了時代的風口。我已經得到了太多不屬于我的光環,一個普通人而已。"
但這個"普通人",用雙手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
這,就是李子柒的"不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