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語音由機器人閱讀,體驗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聽,在此見諒.
文源:修行圈
神仙家的千古絕學,《周易參同契》到底有多神奇?
《周易參同契》被歷代仙學家尊為“萬古丹經王”。為什么古今學者對這么一本很難看懂的書推崇備至?它到底秘傳了什么仙術?要搞清這些問題,這就有必要細心探究《參同契》仙術的來龍去脈。
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
東漢仙學大師魏伯陽著的《周易參同契》,是中國浩瀚古籍中千人矚目的一部奇書。這本書在中國哲學史、科學史、道教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為古老的內丹學和外丹學提供了理論體系,被歷代仙學家尊為“萬古丹經王”。
近世以來,《周易參同契》一書更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史家的注意,國內外學者研究《參同契》的論文連篇累牘。然而此書問世一千八百多年來,能真正讀懂的人微乎其微。難怪象宋代朱熹這樣的著名學者都稱它“詞韻皆古,奧雅難通”,雖曾為研讀此書“終夕不寐”,卻嘆息“眼前見得了了如此,但無下手處”。
后世注家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歧論百出,莫衷一是,正如元代仙學家陳致虛所說:“此書解者,百有余人,少能深造其奧?!苯芯俊秴⑼酢返膶W術論文,更是很少切中要害?!吨芤讌⑼酢分两袢员粚訉由衩氐拿婕喕\罩著,成為傳統文化中的千古之謎。
為什么古今學者對這么一本很難看懂的書推崇備至?《參同契》這本書到底秘傳了什么仙術?要搞清這些問題,揭開《參同契》之秘,必須細心探究《參同契》仙術的來龍去脈。
氏族社會的原始宗教
中國的傳統文化,肇始于女蝸、伏羲時代的母系氏族原始社會。最初的母系氏族原始宗教文化,包含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天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內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女性崇拜、生殖崇拜。
這恰如《易·序卦傳》所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現實社會無論多么復雜,還是從陰陽、男女、夫婦發展來的。
因而《易·系辭傳》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庇心腥撕团瞬艜腥祟?,萬物都有陰陽之分,這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原理,《易》學中的這種陰陽交感思想便是中國古代科學和哲學的立足點。
中國的傳統文化,雖然后世有儒、道、釋、墨、法等三教九流之分,但都可追溯到氏族社會的男女兩性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都以《易經》中男女媾精、陰陽交感的哲學作為思想淵源?!吨芤讌⑼酢返南尚g來源于古代神仙家的創造,而神仙家的智慧正是以這種古老的陰陽交感思想為理論基礎的。
春秋戰國的神仙方術傳統
春秋戰國時期,理性主義和人文思潮興起,諸子百家之學從古代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中突破而出,研習方技、術數的神仙家亦在社會上獨樹一枝?!稘h書·藝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休惕于胸中。”中國先民的原始宗教中本來就有長生成仙的理想境界。養性葆真、超脫生死恐怖的神仙家既興,爾后和陰陽五行家、方技術數家合流,在戰國時期形成修習各類道術的方士集團,史家稱為“方仙道”。
齊國的方士鄒衍著書一百零五篇,宣揚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感應原理,又傳《重道延命方》,奠定了方士之學的理論基礎。東漢以來,方仙道以道家黃老之學為理論支柱,奉祀黃帝、老子,一變而為黃老道,道家楊朱學派的全生養年之道和神仙家的長生久視之說亦混而為一。
戰國時期方仙道傳播的神仙方術略分三派:燕齊方士師承安期生、羨門高,以服食仙藥、煉制丹砂為主,如漢武帝時李少君傳“卻老方”,言丹砂化黃金及食棗成仙之術等皆是。
秦晉一帶方士傳房中御女之術,崇拜彭祖、容成公,聲稱傳自氏族社會黃帝、堯、舜等部族酋長,《漢書·藝文志》亦載有《黃帝三王養陽方》、《堯舜陰道》、《湯盤庚陰道》等,實為源自先民生殖崇拜的原始巫教。房中術在秦漢方仙道及其變體黃老道中極為盛傳,至漢末張陵、甘始、左慈、東郭延年等皆精于此術。南方荊楚、吳越、巴蜀一帶方士傳行氣、導引、吐納、瞑想之術,祖述王子喬、赤松子。
秦漢以來,這三派方術漸漸相互融匯,《參同契》中的仙術便由此而生。魏伯陽是漢代黃老道的傳人,他的《參同契》以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感應原理為根據,綜合進了服餌、房中、行氣三派仙術的優點,將三種仙術通同契合,傳出了奪天地造化的人元大丹之術。
《周易參同契》的誕生
《周易參同契》所傳返老還童的仙術,為中國古代神仙家的千古絕學。彭曉《參同契解義序》云:
魏伯陽,會稽上虞人,修真潛默,養志虛無,博贍文詞,通諸緯候,得古人《龍虎經》,盡獲妙旨,乃約《周易》撰《參同契》三篇,復作《補塞遺脫》一篇。所述多以離言借事,隱顯異文。密示青州徐從事,徐乃隱名而注之。桓帝時,公復授與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
淳于叔通為后漢桓帝時人,袁宏《后漢紀》及陶弘景《真浩》等書均有記載。
葛洪《神仙傳》還記述了魏伯陽和其弟子虞生煉丹得仙的故事,其開頭說:
魏伯陽者,吳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
結尾又說:
伯陽作《參同契》、《五相類》凡三卷,其說是《周易》,其實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
《抱樸子內篇·遐覽》又錄有《魏伯陽內經》一卷?!吨芤讌⑼酢份d于《舊唐書·經籍志》,《北堂書鈔》、《顏氏家訓》、《真浩》俱有征引,陸德明《經典釋文》還記載虞翻曾注過《參同契》,足證《周易參同契》確為后漢之書。何況《參同契》正文中早已隱有“魏伯陽歌”的廋詞(《顏氏家訓·書證篇》解為“魏伯陽造”),據此《參同契》為桓帝時魏伯陽所著,殆無疑義。
魏伯陽著《參同契》時所據的古《龍虎經》,大約是一本外丹黃白著作。魏公精于金丹術,發現外丹中不同元素化合反應的法象,既符合大易的陰陽交感之理,又極適合用來比附黃老道中男女交感的秘術,因此便將大易、黃老、爐火三家通同契合起來,著成此書,經徐從事、淳于叔通傳注問世。張伯端《悟真篇》云:“叔通受學魏伯陽,留為萬古丹經王?!备呦取督鸬じ琛芬嘣疲骸坝植宦劊ù居冢┦逋?、(徐)從事、魏伯陽,相將笑入無何鄉,準《連山》作《參同契》,留為萬古丹中王?!?/p>
唐代開始逐漸流傳于社會
由于《周易參同契》是用隱語寫成的,其中的仙術僅靠口訣秘傳,《參同契》的抄本亦珍藏在少數黃老道傳人的手中,世人難得一見,因之《參同契》的學說至唐代才流傳到社會上,而且版本雜錯,文句惑亂,注釋亦歧義百出。
蕭天石在《重刊古本周易參同契集注序》等文中描述了這一情況,他說:“《周易參同契》一書,漢魏伯陽著,世尊為‘萬古丹經王’,歷代丹家祖之,為我國古典哲學書中之最深奧義書”、“尤以其書難讀,其辭難解,其理難明,其訣難徹,其法多秘,其術難傳,此所以數千年來,流派紛陳,正統圣脈,不絕如縷,而其道術,亦暗而不彰也。”
精彩文章回顧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