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近日,一起發生在美國的刺殺事件引起了全球關注。
事情是這樣的:紐約當地時間12月4日清晨,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布賴恩·湯普森,在他入住的酒店門口遭到蒙面槍手的槍擊,連中數槍之后身亡。
昨天,26歲的嫌犯曼格昂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快餐店被捕。警方在他身上搜出了一張表明其“作案動機和心態”的宣言。
據美國媒體報道:他干掉湯普森,極有可能跟聯合健康保險公司拒賠有關。
其背后,是美國醫保體制的陳舊過時、利益分配格局的畸形,以及近年來的大通脹。
這個事件,可能引發美國醫療、醫保體制的變革,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車之鑒。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未來可能遭遇跟美國類似的問題。
普通人該如何布局自己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規劃自己的養老,都是值得思考的。
在給出我的結論之前,先進一步了解美國這些年發生了什么。
首先是大通脹。疫情暴發后,美國沒有封控能力,老百姓也不接受封控,美國只能硬著頭皮闖關,經濟一度出現猝死。
美國的普通人不怎么存錢,經濟的猝死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美國政府直升機撒錢,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印鈔速度)一度搞到了25%。由此引發了大通脹。
如果你最近去過美國,就會發現物價已經面目全非。歐美通脹、中國通縮,再加上中國房價下跌,國人在海外的支付能力整體打了5折。
大撒幣、高通脹,必然加重美國普通人的生活壓力,這是民主黨失去政權、特朗普卷土重來的根本原因。
而美國的醫療體制、醫保體制早就千瘡百孔。主要原因是:太貴了!
根源是:相關利益階層收割得太猛了。
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三個職業薪酬最高:一是搞金融的、二是律師,第三就是醫生。
在美國,醫生是理所當然的精英。再加上國家鼓勵創新,對新藥不限價。大量資金、人員投入新藥研發,讓美國成為全球新藥之都,解決了很多疑難雜癥問題。
但負面作用也非常顯著:醫療費用非常高。
對普通人來說,為了保障自己生病的時候能看得起醫生、吃得起藥,除了購買基本醫療保險之外,還要購買各種商業性質的健康險。
沒有商業性質醫保的人,雖然理論上可以享受接近于免費的公共醫療,但需要排隊。很多時候病都好了,或者人都死了,還沒有排上隊。
買商業醫保,理論上豐儉由人。但肯定是你花錢越多,獲得的保障越高、看病排隊時間越短。
但對于商業健康險行業來說,也有紅利期和紅海期之分。當大多數人尚未購買商業醫保,健康險快速擴張期(行業紅利期),這時候一切都好說,因為增量資金源源不斷流入,保險公司也比較大方,拒賠率比較低。
當絕大多數人都買了健康險后,這個行業就進入了紅海期。保險公司開始變得雞賊起來,拒賠率不斷上升。
下圖是美國主要健康險公司的拒賠率:
到今年12月,聯合健康保險公司(united healthcare)據賠率超過了30%,屬于最高一檔。
根據媒體報道,被槍殺的布萊恩·湯普森1997年畢業于愛荷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和會計。1997年至2004 年,湯普森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業務交易咨詢服務組經理。
他于2004年加入聯合健康集團,2021年4月升任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
“四大”出身的湯普森,自然是算賬的好手。他之所以一路高升,在集團內備受青睞,是因為他敢于不斷提高拒賠率、讓公司利潤高速增長。當然,硬幣的另一面是:買保險的人成為韭菜。
在湯普森的領導下,“聯合健康”開始使用人工智能來自動拒絕索賠,在“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健康險成為更加鋒利的鐮刀。
由于對公司貢獻大,湯普森的年薪高達1020萬美元,是公司收入最高的高管之一。
干掉湯普森的槍手——曼格昂只有26歲,是一名常春藤高校畢業的高材生,2020年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輔修數學,獲得工程理學學士學位。
曼格昂還是一個創業者,在高中時就創立了一家游戲公司。在他的社交賬號上,曼格昂發布了很多有關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的帖子和關于健身、健康生活的帖子。
就是這個前途光明的高材生,最終拿起了武器。
據報道,槍手曼格昂在他的宣言里寫到,“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這些寄生蟲(企業高管)罪有應得,我為我造成的創傷表示歉意,但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痹诼D遇害現場,警方還發現一顆子彈彈殼上寫著“delay”(延遲)、“defy”(蔑視)和“depose”(廢黜),這3個詞恰好呼應了14年前一本批評保險公司拒賠策略的書籍名《Delay, Deny, Defend》。
還有報道說:槍手曼格昂的家人是“聯合健康”的客戶,出險后遭到了拒賠。這個說法以及相關細節,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聯合健康”超高拒賠率,只是這個行業的冰山一角。近年來,隨著醫療成本不斷上升,美國各大保險公司為了保證利潤率、滿足資本的要求,拒賠率都在上升,官方也基本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據統計,在美國有超過2億人購買了商業性質的醫療或健康保險,但約1/7的理賠申請遭拒。面對強大的保險公司,許多人只能放棄:僅0.1%提出申訴。
健康險巨頭猶如八爪魚,不斷滲透到健康產業鏈的上下游,收購醫藥企業、藥房、醫療中心和醫療輔助機構,對患者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收割。
有媒體更統計出:在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以聯合健康為首的健康產業公司在前十大營收企業中占據了四席,在前25大營收企業中占據了8席,和??松梨冢O果,沃爾瑪,亞馬遜等全球知名巨頭旗鼓相當。
近年來,中國的養老產業也在迅速崛起,因為老齡化到來了。
中國的養老產業(包括商業健康險)正處于紅利期,參保人正在迅速增加,拒賠率仍然處于低位,企業賺錢還比較容易。
但我們經歷過教育、醫療等的產業化,知道這些關系到每個人剛需的產業一旦商業化,后果是什么。
如果我們在養老、大健康等行業上過于商業化、過于激進,最終可能重蹈美國的覆轍:治病、養老將變得越來越昂貴,保險公司拒賠率上升,引發社會矛盾。
而“凱恩斯主義”,讓各國政府傾向于在經濟低迷期放水(發債、印鈔)、刺激經濟,刺激的結果是:從長期看,通脹出現乘數效應,讓大家買的保險在未來支付能力降低,保險公司拒賠率也會隨之上升。
看懂了這一點,就會明白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大城市優質不動產的重要性。
想想看,你把錢交給了保險公司,他們如何投資?不外乎買國債、存定期、投資優質不動產,投資優質股權。
在上述投資里,只有優質股權有價值爆發力(當然風險也比較大),其他都是穩健投資。
保險公司的股權投資能力會很強嗎?很難說,而且這里面還有投資經理的道德風險問題。
這很容易理解:對于基金經理來說,他是從成功管理基金中獲得的獎勵更多一些,還是替莊家接盤獲得的回扣更多一些?有暴利,就可能有人鋌而走險。
我不是說保險不值得買,純粹保障意外的保險,你一定要買;部分帶有投資屬性的保險,也可以適當配置。但不能心生幻想,讓保險為你打理絕大部分投資。
如果你有一定的財富管理能力,還是要搞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對于資產不超過1億的家庭來說,50%到70%配置大城市核心區優質不動產是合理的。大城市,尤其是北上深核心區的優質不動產,有長期抗通脹的能力。
我不建議你把數千萬的資產,在一線城市核心區買少量豪宅,這樣的資金利用率、抗風險能力并不高。
房價暴漲的時代過去了,未來要考慮租售比,要考慮現金流。
你可以買1套好位置、大面積的優質住宅自己住,享受生活,同時通過這套房子獲得升值收益。另外一半配置在不動產的資金,買核心區、配套好的中小戶型,獲得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這些租金,可以跟你的退休金一起,構成你的養老金、健康保障。
如果你不打算移民,用來出租的物業里可以考慮租售比更高的商務公寓。在一線、二線城市,商務公寓的租金回報率是住宅的2倍左右。這類房子流動性不好,不容易變現,這是要注意的。
總資產超過1億的家庭,資產配置中不動產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增加金融類資產的比重。外匯、實物黃金、投資屬性的保險、ETF基金、藍籌股等,都可以配置。
注意一點:金融類資產(基金、股票、信托、債券等),意味著你把財富控制權交給了別人,選擇了信任別人;而優質不動產、實物黃金、外匯,則意味著你把財富控制權很大程度上留在了自己手中,其中實物黃金是100%控制權留在了自己手中(所以沒有利息,不產生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