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你在干嘛?
拜年、登高、逛廟會、
逛商場、聚餐、看電影……
除了以上這些
發紅包、搶紅包
想必也是大家的必選動作
又到了“拼手速”的時候
但是,有不法分子卻從中搗亂
制造了一些假紅包
企圖騙取錢財
緊急提醒
這些微信紅包千萬別領!
需輸密碼的紅包
微信好友發來一個紅包,點開時卻提醒需要輸入密碼。
事實上,領取微信紅包并不需要輸入密碼。遇到此類紅包,請及時退出,免得造成金錢損失。
需填寫個人信息的紅包
這類紅包在領取時,需要你輸入手機號、姓名、銀行卡賬號等信息。這是不法分子設下的陷阱:后臺的木馬病毒可以趁機竊取銀行系統隨機發送的手機驗證碼,隨時轉走卡里的錢。
正規的微信紅包,點擊就能領取,并且會自動存入微信錢包中,不需要填寫個人信息。
需轉發的紅包
在點擊此類紅包后,頁面提示需要轉到其他微信群或分享到朋友圈才能領取。利用微信好友鏈進行傳播,讓用戶大大降低了警惕,很多人出于對好友的信任,點擊后繼續分享給其他好友。加上紅包流程繁瑣,讓很多人不愿意“前功盡棄”,造成惡性循環,傳播量極廣。
一旦遇到這種需要轉發再領取的紅包,需要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帶有誘導性轉發語的紅包
這類紅包鏈接往往會包裝成各種容易讓人上當的形式,比如一條逼真的語音消息、邀請加群提示、“我已經領到了”等,通過各種說辭誘導用戶點擊。
冒充官方的紅包
不法分子偽造頁面內容,冒充官方,以熱點事件為幌子,編造虛假“利好消息”,再以“大額紅包”為誘餌,欺騙和誘導用戶進行點擊。
“現金紅包”“AA紅包”
警惕寫著“送錢”“現金禮包”“AA紅包”等字樣的紅包騙局。此類紅包往往對微信AA收款界面進行略微改動,加上“送錢”“現金禮包”等字樣,讓用戶誤以為輸入密碼是在領紅包,但實際上卻是給對方轉賬。
正規的微信紅包界面是橙紅色。領取紅包并不會進入AA收款界面。
中消協提醒春節假期旅游出行等謹防套路
在中消協梳理的2023年消費投訴熱點中,“旅游出行投訴”“公共充電站消費體驗差”位居前列。中消協提醒消費者,春節假期走親訪友、旅游出行要注意防范套路、維護自身權益。
在旅游出行投訴方面,一些旅游出行平臺宣稱預付酒店券可以隨時兌換,但消費者往往在兌換時卻屢屢受限,或被取消訂單;有的平臺團購卡券套路營銷,如宣傳預付卡券未使用可免費退,卻在隱蔽位置標明自動激活,激活后未使用也無法退款;有的平臺推銷消費貸、分期付等金融產品,并將默認開通使用信貸服務“嵌入”預定酒店或機票的購買流程,消費者稍有不慎便“被開通”小額貸款服務。
中消協有關負責人說,消費者在購買預售酒店券或團購卡券時,要仔細閱讀使用規則和相關限制,特別是預約時間、預約方式、使用期限、限制使用條件等信息。如遇到無法預約使用或無法退款問題時,要保留預約截圖、溝通記錄等證據,及時向行政部門或消協組織投訴維權。
春節假期人們開電動汽車出行,在路途中需要使用公共充電樁。根據中消協梳理的消費投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充值未使用余額不退款,充電樁運營公司經營異常跑路,消費者預付金額無法退還;人工客服形同虛設,一些小型充電樁運營商客服電話無法接通或打通后長時間無人接聽,充電設備報修及時性、服務響應方面消費者體驗較差;充電樁信息顯示不準確,如App顯示充電樁位置、充電狀態等信息不準確。
中消協建議,消費者在使用充電樁時,可能會遇到設備故障、安全問題等各種緊急情況,充電樁經營者應提供熱線電話,配備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良好溝通能力的人工客服,確保消費者溝通投訴渠道暢通,方便消費者快速獲得幫助和解決問題。
據介紹,中消協梳理的2023年消費投訴熱點還包括:電商平臺預售模式亟待規范、黃金珠寶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直播抽獎花樣多兌現難、侵害會員利益現象仍有發生、通信服務消費痛點難除、小程序購物成消費侵權重災區。
中消協統計顯示,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同比增長15.33%,投訴解決率84.8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億元。
再次提醒
真紅包拆開后
資金會自動進入零錢賬戶
需要你輸入個人信息
以及銀行賬戶密碼的
切記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