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一點資訊、優酷、網易、百度等網站,責令網站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用戶賬號管理。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網站內容管理規定及用戶協議,“風行工作室官微”、“全明星探”、“中國第一狗仔卓偉”、“名偵探趙五兒”、“長春國貿”、“娛樂圈揭秘”等一批違規賬號被關閉。
6月8日晚間,包括“嚴肅八卦”、“關愛八卦成長協會”、“毒舌電影”在內的25個知名娛樂公眾號也陸續被封。
在公道君(ID:bjrbplb)看來,這一輪重拳整頓,依據的正是2017年6月1日起實施的兩部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章第四十七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利用網絡從事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p>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形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可以說,此番封殺娛樂八卦類賬號的動作主要基于兩個關切點:其一,保護隱私;其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而這兩點,無疑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這些年,娛樂圈已然承載了太多關注的目光。面向公眾的娛樂圈,在某種程度上是需要承受一些觀察、欣賞、審視的,這就是所謂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赡承W⒂谏畎?a href='/index.php?c=show&id=16994' title='娛樂圈偷拍事件回顧:從大S婚禮到明星隱私保護的演變' target='_blank'>明星隱私的狗仔隊,卻恨不得360度無死角地將明星的任何細微表現都曝于公眾眼前,已然超越了關注應有的限度和底線:今天誰離婚了,明天誰出軌了;誰的女兒出生了,誰又和誰分手了……諸如此類,除了滿足一些人的獵奇心,實在毫無價值,不僅可能對當事人帶來困擾,還占用著大量的公眾資源。
更嚴重的是,這種過分的關注,催生出大量怪狀。娛樂圈里,有的為了博眼球,千方百計蹭熱點,不惜主動給八卦賬號“送料”;有的明星一部代表作品都沒有,竟然也能夠靠臉走紅,極大惡化著娛樂圈的生態。輿論場上,娛樂圈里的光鮮靚麗被放大,當那些對天價婚禮、名牌名包、豪宅豪車的細致描摹無所不在,就極容易助長游戲人生的心態和浮夸浮躁之風。一來二去之下,娛樂圈以及輿論場,都被這些過度放大的瑣碎攪得烏煙瘴氣,文藝界乃至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受到了沖擊。
封殺令下達,傳遞出抵制低價媚俗之風的價值導向,有助于培育健康向上的風氣,輿論之中不乏叫好之聲——“終于能清靜點兒了”“早該封了”……但也有一些不解存在,有的甚至相當尖銳:把八卦賬號都封了,難道我們不娛樂了么?
這種心態有一定代表性,針對的可能正是這種現象:既然八卦信息沒啥營養,為什么每有爆料總能吸引大量觀眾?為什么很多賬號都有成千上萬的粉絲、輕松收獲10萬+的閱讀量?在探討人類行為的科學著作《裸猿》一書中,作者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人類所有行為都由動物性進化而來。明星丑聞、八卦實質就是迎合了人類的某些動物性,比如窺私欲。尤其當明星平常都以光鮮亮麗的“人設”出現,公眾甚至就會更期待扒去那層外衣、窺視其真實的樣子。正如《新聞的躁動》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邪惡的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八卦類賬號,正是在放大“人性之惡”。這自然是與文明的要義相反的。追求文明,就意味著抵制低俗。有時候肆意生長雖然舒服,卻并不是最有益的。每個熱衷明星八卦的人都不妨捫心自問,如果將每天關注八卦的時間,用來讀幾段經典,背幾個詩句,又或者認真研究某種技能,你,是不是早就有明顯的提升了?
當然,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需要一點娛樂的。封殺八卦賬號,不代表不讓娛樂。但選擇娛樂,也并非一定要去關注一些毫無意義和極具社會負面效應的八卦事件。每個人確實可以選擇自己關注的內容,但我們應該明白: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在表明態度;而一個健康的中國,需要健康的文藝市場、清朗的網絡空間。所以,不妨換個思路來娛樂,換個思路去關注娛樂圈,離別人的瑣碎生活更遠一些,也就是離低俗更遠一些;離優秀的文藝作品更近一些,也就是離高雅更近一些。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歡迎合作,拒絕剽竊。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后臺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