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7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為“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HIV感染者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遭受異樣的眼光和被區別對待。然而,有一支團隊關懷著每一位HIV感染者的治療進展,了解他們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賦予他們重啟希望的力量。
兩個月前,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西洪院區)感染與免疫門診,一名戴著眼鏡的男子滿臉憂愁與疲憊。他在導診臺附近徘徊了一個多小時,終于鼓起勇氣走向咨詢臺,輕聲問道:“我可以付費咨詢嗎?”護士將他帶到感染與免疫門診,陳雅紅主任醫師對他進行了耐心、專業的診治。
這名男子名叫李明(化名),42歲,是一名業務員。他曾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有過幾次高危性行為。不久后,他突然高燒不退,檢查結果讓他崩潰——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李明淚流滿面地問:“得了艾滋病是不是就活不久了?我的老婆和女兒會不會被傳染?。俊?/p>
像李明這樣因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況并不罕見。性接觸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一旦確診,往往會給感染者帶來巨大壓力。李明不敢告訴家人和朋友,害怕被拋棄。每當有人靠近,他的心就會提到嗓子眼兒,生怕別人知道他的病情后遠離他。這種持續的焦慮和恐慌使他吃不下睡不著,精神幾近崩潰。
實際上,以現在的醫療水平而言,只要患者嚴格按照醫囑規范進行抗病毒治療,按時接受隨訪和檢測,就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享受同樣的壽命。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性途徑、血液途徑以及母嬰傳播,日常生活并不會傳染。夫妻間性生活時正確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器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