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濟最強地級市蘇州,迎來了一位“85后”副市長。
據“蘇州人大”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26日,蘇州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任命劉博為蘇州市副市長。
劉博。資料圖
公開簡歷顯示,劉博,蒙古族,1987年6月生,內蒙古烏蘭浩特人,民盟中央委員,研究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此前任江蘇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察時局梳理發現,今年37歲的劉博履新后,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包括直轄市的區)政府副市長。
據察時局不完全統計,全國地級市政府中,“85后”副市長共有11位,其中39歲(生于1985年)3位,38歲(生于1986年)5位,37歲(生于1987年)3位。他們的任職地涉及的11個地級市(區),普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分別來自西北的寧夏石嘴山、吳忠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位于東北的吉林省遼源市、遼寧省鞍山市,來自西南的四川省眉山市,來自東南的福建龍巖,只有4人任職地是經濟發達地區,分別是京津地區的天津市北辰區、東麗區和北京市懷柔區,以及江蘇省蘇州市。
他們中,除了劉博是民盟成員,其余10人均是中共黨員;有兩位女性,為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連欣和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孫樂。有4名少數民族干部,分別為蘇州副市長劉博,蒙古族;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塔拉,蒙古族;四川省眉山市副市長劉今朝,滿族;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孫樂,回族;少數民族干部占到了近四成。
梳理他們的履歷,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名校光環,有5人畢業于清華大學,仕途之路多與當地引才政策相關,作為高級人才被地方政府從知名高校引入后,在當地取得一定的政績,又被進一步提拔任用,因此晉升速度也普遍較快。而他們的晉升之路,也是近年來政壇“85后”年輕干部快速崛起的縮影。
全國地級市政府中,“85后”副市長有11位
履新蘇州副市長的劉博,于2013年3月在北京郵電大學獲博士學位,當年12月加入民盟。他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掛職)等職。2023年1月,劉博出任江蘇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直到此次履新。
劉博履新蘇州副市長后,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政府副市長,此前的紀錄由福建龍巖市副市長王波保持,他比劉博大一個月,1987年5月生。
王波2008年從東南大學畢業后進入清華大學讀博,2013年博士畢業后到福建工作,任龍巖市永豐新區管委會科技副主任,后在多崗位歷練,相繼任上杭縣縣長、縣委書記。2023年6月任龍巖市副市長,并繼續兼任上杭縣委書記,至2024年5月卸任上杭縣委書記。
除了劉博和王波,同年的還有遼寧省鞍山市副市長苑振超,他是1987年1月生。
2009年苑振超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回家鄉任職鞍山市鐵西區繁榮街道辦事處,后任職多個崗位,2021年5月任臺安縣代理縣長,10月任縣長,2022年4月任臺安縣委書記。今年9月29日,遼寧省鞍山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苑振超獲任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此外,全國“85后”地級市副市長還有以下8位:
寧夏石嘴山市副市長王宇翔,1986年10月生。
王宇翔于2011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2013年任石嘴山市工信局副局長,任職多個崗位后,陸續升任石嘴山市惠農區區長、惠農區委書記。2021年12月底當選石嘴山市副市長。
天津市北辰區副區長楊占雷,1986年7月生。
楊占雷曾任天津市靜海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靜海區王口鎮鎮長等職,2020年11月任天津市薊州區出頭嶺鎮黨委書記,2023年4月任北辰區副區長。
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塔拉,蒙古族,1986年6月生。
塔拉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信息服務中心主任、一級調研員,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今年10月獲任呼和浩特市副市長。
吉林省遼源市副市長李明,1986年5月生。
李明歷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團委組織部部長、團委副書記、黨建工作處處長,共青團吉林省委員會副書記等職,2023年10月任遼源市副市長。今年11月15日,吉林省委組織部發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遼源市副市長李明,擬任正廳級領導職務。公示期滿后,李明有望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正廳級干部。
四川省眉山市副市長劉今朝,滿族,1986年3月生。
劉今朝2012年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留校工作,2016年調任四川省阿壩州發改委副主任,曾在多個崗位任職,后任眉山市青神縣縣長、縣委書記。今年6月獲任眉山市副市長。
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連欣,女,1985年9月生。
連欣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留校工作,2017年后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到天津工作,擔任武清區科技局副局長,后任南蔡村鎮黨委書記,2023年4月任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
寧夏吳忠市副市長黃培,1985年9月生。
黃培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經濟建設處副處長、預算處副處長、綜合處處長等職。2022年2月任吳忠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今年11月13日,吳忠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任命黃培為吳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孫樂,女,回族,1985年2月生。
孫樂早年在企業任職,曾任內蒙古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審計法務部經理,華宸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蒙通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2021年9月“由企轉政”,任通遼市政府黨組成員,次年2月任副市長,今年7月調任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
全國尚未出現“85后”地級市市長。目前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市長,是1983年7月出生的甘肅省嘉峪關市市長劉凱,他于2021年12月起任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從名校生到地級市副市長:仕途之路多與當地引才政策相關
從上述11位“85后”地級市副市長的履歷看,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名校光環。他們中,有5人擁有博士學位,四川眉山市副市長劉今朝、福建龍巖市副市長王波、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連欣是清華大學博士,天津市北辰區副區長楊占雷是北京化工大學博士,蘇州市副市長劉博是北京郵電大學博士。
他們的仕途之路多與當地引才政策相關,作為高級人才被地方政府從知名高校引入后,在當地取得一定的政績,又被進一步提拔任用。
比如剛履新的劉博。2016年,29歲的劉博從北京郵電大學來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破格提拔為教授,31歲成為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35歲成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劉博長期從事光纖通信與光信號處理領域研究,在高速光信號編碼調制及光物理層安全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在智能光通信方面發表SCI論文百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項(第一發明人60項)。劉博曾對媒體說,“江蘇在人才引進、管理上敢于創新、勇于嘗試。我很幸運,在30歲就能擺脫職稱的束縛,讓我更專心地做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天津也重視從名校“挖人”。2014年7月,天津市武清區和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人才合作是雙方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連欣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之后留校工作,后來到天津武清區掛職鍛煉,之后留任天津,先后任武清區科技局副局長、南蔡村鎮黨委書記,2023年4月任天津市東麗區副區長。她曾感慨,自己“是被引進的人才,又在持續為引進項目和人才奔走,參與創建‘五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有效機制、解決各類困難,可以說已經扎根武清了”。
除了江蘇、天津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引進人才不遺余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對名校高學歷人才更是“求才若渴”。
《閩北日報》曾報道稱,2012 年開始,福建省采取以公開選拔方式選拔、以聘任制公務員方式引進、以下派掛任科技副職方式安排的辦法,從北大、清華、人大、同濟等著名高校選拔引進優秀畢業生來閩工作。
2013年7月,26歲的王波在完成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學業后,既沒有回老家江蘇工作,也沒有留京工作,而是遠赴福建龍巖,擔任永豐新區管委會科技副主任、龍巖市汽車產業辦公室科技副主任(兼),后來一步步晉升為上杭縣委書記。
上杭縣隸屬龍巖市,位于閩西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王波上任縣委書記之后,加快促進產業轉型,縣域綜合競爭力取得了較大幅度提升,入選“2022 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成為全國97個原中央蘇區縣中唯一入選縣。王波2023年6月獲任龍巖市副市長,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副市長。
2013年,清華大學汽車系碩士畢業留校的王宇翔,已任清華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助理。寧夏石嘴山市求賢若渴,三上清華大學引才,王宇翔被引才到石嘴山市,任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寧夏日報》當時報道稱,他是“清華人到石嘴山工作的第一人”。
在石嘴山,王宇翔先后在大武口區、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擔任領導職務,2017年任石嘴山市惠農區區長,兼任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2021年2月任惠農區委書記、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陸港經濟區)黨工委書記;2021年12月底當選石嘴山市副市長。
2016年2月,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博士、留校工作的劉今朝,由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調任阿壩州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被阿壩州稱為當年在全國重點知名高校招才引智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到阿壩州工作后,劉今朝先后擔任過阿壩州發改委副主任,九寨溝縣委常委、副縣長等職務,曾是阿壩州最年輕的縣委常委、副縣長。2017年,“8·8”九寨溝7.0級地震后,劉今朝還被授予“8·8”九寨溝地震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2018年6月,劉今朝出任阿壩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此后繼續擔任九寨溝縣委副書記等職務。2019年12月,劉今朝出任眉山市青神縣委副書記、代縣長,2020年1月任縣長。2021年3月,劉今朝任青神縣委書記,今年6月獲任眉山市副市長。
與上述清華高材生被地方政府引才不同,苑振超是畢業后主動返回家鄉。清華新聞網曾發布消息稱,苑振超來清華讀書后,在貧困新生代表座談會上說:“我以前的想法就是畢業掙錢、回報母親,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F在我的心里很矛盾,覺得這種想法很狹隘。我們也要為回報社會而努力學習,爭取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做到‘忠孝兩全’。”
2009年7月,苑振超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得學士學位后,放棄直博機會,回到家鄉鞍山工作,在基層一線任職,曾任鞍山市繁榮街道辦事處科員,鞍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固定資產投資處科員等職,在多個崗位歷練后,2021年5月任臺安縣代理縣長,同年10月任臺安縣縣長,2022年任臺安縣委書記,今年9月獲任鞍山市副市長。
作為清華大學的博士,為什么愿意到偏遠基層“扎根”?
王宇翔曾在清華2004級校友畢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說:“清華精神指引我扎根西部,指導我穩步前行。正是學校多年來的教育和熏陶使我們能夠淡定從容地面對世事,能夠堅忍不拔地克服困難,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p>
來源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