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珍珍 李燦 通訊員 沈娜 李瀟鵬
富陽88名抗美援朝老戰士“合影”。
新春佳節,萬家團聚之時,一張特殊的“合影”引發網友廣泛點贊關注。照片中,富陽88名志愿軍老戰士身著軍裝,胸前佩戴抗美援朝紀念章。他們平均年齡90歲左右,雖兩鬢斑白卻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精神氣絲毫不減當年。
這張珍貴的“合影”是用PS技術合成的,有網友評論“這是現代科技成果最溫暖的應用”。為了完成這張照片,杭州市富陽區志愿軍老兵關愛基金項目的志愿者們歷時兩個多月,前往16個鄉鎮(街道)為老戰士拍攝個人軍裝照,再通過后期技術精心制作,讓88名白發蒼蒼的老戰友在照片中“團聚”。
戰場一別七十載,耄耋之年重“聚首”?!昂嫌啊被顒影l起人薛余華、攝影師何榮發與老戰士們的講述,還原了這張珍貴照片背后的動人故事。
何榮發在電腦前講解拍攝過程。
穿上軍裝
好像穿越回硝煙歲月
春節前夕,裝裱好的一張張“合影”被陸續送往志愿軍老戰士家中?!疤衿媪?,做夢都沒想到能跟戰友們有張‘集體照’?!蹦玫秸掌?,92歲的傅土全很驚喜,他湊近照片仔細找尋自己的位置——最后一排左起第三位。
照片中,身著軍裝的傅土全挺直胸膛,咧開了嘴。他旁邊緊挨著的,是曾經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友們。戰士們身后,是母親河富春江。時空好像穿越回71年前,只是當初的熱血青年已變成耄耋老人,照片背景上的富春江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再次穿上軍裝,我感覺自己還是那個熱血青年。”傅土全看著照片陷入回憶,小時候他曾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痛下決心要參軍入伍保家衛國。21歲時,他如愿成為志愿軍第20軍58師的一名戰士。
“合影”第一排正中間,兩名女戰士英姿颯爽、十分顯眼。88歲的牟凈堯就是其中一位?!拔覅④姇r還是個16歲的小姑娘,扎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蹦矁魣蚋嬖V記者,她是志愿軍第12軍衛生部的一名醫護兵,駐扎在防空洞內臨時搭建的醫療所里救治傷員。
“戰爭太殘酷了,但我們的戰士都很勇敢?!蹦矁魣蛴浀?,當時每天都有新傷員送進防空洞,有一位戰士被炸掉四肢卻咬著牙忍痛不吭聲,許多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
看著照片中一張張布滿皺紋的笑臉,年輕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這張“合影”經網絡傳播發酵后,不少人產生好奇,為什么要大費周折通過后期技術合成這張照片?
故事要從一年前說起。去年年初,富陽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民政局聯合發起成立富陽區志愿軍老兵關愛基金項目,富陽區正步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退役軍人薛余華擔任項目負責人。
在日常探訪中,薛余華得知不少老戰士遺失了黑白軍裝照、入伍證等戰爭紀念物。“有人提出想穿上軍裝拍一張彩色照片,也有人說想見一見當年的老戰友?!?薛余華考慮到老戰士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便突發奇想,為何不給每人單獨拍攝一張軍裝照,再后期制作一張“合影”?
“想歸想,但我不懂攝影技術,對‘合影’心里沒譜。”當晚,心急的薛余華撥通了富陽當地資深攝影師何榮發的電話。聽說是為志愿軍戰士圓夢,何榮發深受觸動,他想起了記憶深處的一段往事。
正當這群熱血青年赴朝鮮參加“立國之戰”時,富陽等地舉行了抗美援朝大游行。人群中,一位年僅8歲的小男孩眼里閃著光,手上揮舞著寫有“抗美援朝”字樣的紅色小旗,嘴里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他,就是何榮發。
“雖然我和年輕的戰士們素未謀面,但他們是我兒時的偶像,也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星辰?!焙螛s發感慨地說,如今“群星”想圓夢,他定要出把力。第二天一早,他找到薛余華,自告奮勇接下這件意義非凡的任務。
薛余華(左)為老兵俞官根整“軍帽”。
九死一生
和平年代深藏功與名
“合影”行動正式啟動這天,正值2021年10月25日,也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
當天上午,薛余華收到本地愛心企業為老戰士們量身定制的“志愿軍服”。午飯后,何榮發揣上相機,與薛余華等人馬不停蹄趕往第一位老戰士家中拍攝。
穿上“軍裝”戴上“軍帽”,88歲的俞官根小心翼翼地將珍藏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掛在身上。
“老太婆,神氣伐?”拄著拐杖的俞官根在鏡頭前站定,樂呵呵看著老伴?!斑青辍?,一張一個人的“合影”完成了。
由于老戰士們居住分散,身體狀況不同,為了讓最終的大“合影”更加真實自然,何榮發隨身攜帶著一張手寫圖紙。紙上密密麻麻標注了每位戰士的姓名、位置、成像角度和拍攝順序。一個多月的奔走拍攝,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揭開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戰斗經歷。
據富陽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統計,富陽入朝作戰志愿軍戰士共1959人,66人犧牲在戰場。其中,現存在世老戰士僅80余名,在抗美援朝中榮立三等功以上的有近20人。
經歷九死一生的老英雄們,在和平年代卻深藏功與名。為傅土全拍攝時,何榮發發現他幾乎沒有鼻梁,說話時鼻音也很重。反復詢問后才得知,眼前的老人在戰場上曾在美軍毒氣彈襲擊中死里逃生。
“當時一枚毒氣彈打進防空洞,我逃出去時不小心吸了毒氣,當時感覺胸悶喘不出氣,沒想到落下了后遺癥。”傅土全說,回國后因鼻子一直發炎去醫院診治,后來通過手術取出了鼻骨。
原志愿軍第27軍81師戰士、88歲的周榮富,向薛余華講述了他在朝鮮戰場差點被“活埋”的驚險一幕。
“那次防御戰持續了三天三夜,美軍飛機不停轟炸,我軍傷亡不計其數?!敝軜s富回憶,趁轟炸間隙,他和11名戰友撤退進隱蔽處等待時機,不料卻被敵機一顆炸彈擊中。一瞬間天崩地裂,周榮富暈了過去,醒來后發現戰友們已不見蹤影,自己大半個身子埋在土里。后來,幸運的他被救出,而一起并肩作戰的11名戰友,卻永遠地長眠了。
“怕什么?大不了犧牲,那也是光榮的!”有人問92歲的葉玉獻在戰場上怕不怕犧牲,他反問道。年輕時他是志愿軍空軍的一名飛行員,曾駕著戰機從丹東飛越鴨綠江,飛進朝鮮戰場。作為一級戰斗英雄王海的僚機,為了掩護長機,葉玉獻一次次沖上前與敵機纏斗。
在王海的帶領下,葉玉獻所在的飛行大隊憑借“空中拼刺刀”的戰斗精神,與美國空軍激戰80余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
……
“他們從朝鮮戰場回國后,依舊奮斗在新中國建設事業的一線,有的前去支援大西北建設,有的轉業到地方成為醫護人員,有的回鄉從事農業生產……但他們都很低調,如果不去追問很少主動提及往事?!毖τ嗳A感慨地說,這些老英雄是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當之無愧的奠基者。
志愿者們為老戰士穿上“志愿軍服”。
無法說話
顫抖著右手回敬軍禮
薛余華將“合影”行動看作一場與時間比拼的競賽?!袄嫌⑿蹅兡晔乱迅?,我們盡量把身體狀況差一點的排在前面,爭取以最快速度不留遺憾地完成拍攝?!毖τ嗳A說。
盡管前期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拍攝中還是遇到了意料之外的狀況。10月29日輪到老戰士王泉元拍攝,臥病在床的他卻遇到了難題——無法起身。躺在床上的他焦急地看著志愿者們,眼中滿是期待。何榮發讀懂了王泉元眼神中強烈的拍攝愿望,為了不留遺憾,他決定讓老人躺在床上完成這張“合影”。
一張拍攝花絮照,記錄下現場的感人瞬間。照片中,王泉元已在家屬的幫助下穿好“志愿軍服”,床上鋪著灰色的背景布。一如從前穿上軍裝時,他瘦削的臉上神情肅穆,雙手用盡力氣擺出了立正的姿勢。在床的左側,何榮發站在一張板凳上,雙手舉著相機對準老人。“咔擦”聲響起,老英雄在定格的照片中“站”了起來。
拍攝進入后半程時,“合影”中第二排最右的位置始終空缺著。這是留給老戰士莊正福的,但他常年在外地住院,因疫情原因攝影師無法入院拍攝。
莊正福不想放棄“合影”。何榮發了解到情況后,與老人家屬加了微信,耐心指導家屬反復拍攝。“老戰士鼻腔插著呼吸管,嘴巴也合不攏了。最后是家屬將老人下巴托住,才拍下了一張滿意的照片?!睘榱俗尷嫌⑿蹅兏w面地“團聚”,后期制作時,何榮發仔細去除了老人臉上的呼吸管。
拍攝過程中,老戰士們不輕言放棄的精神,讓志愿者們肅然起敬。1月11日,隨著遠在江西的老戰士徐志榮的加入,88位志愿軍老戰士的“合影”正式定格。遺憾的是,因病離世的老戰士章志興,沒能等到這一天?!昂嫌啊蓖瓿珊?,陸續又有幾名老戰士離世。
回想起老戰士章洪生臨終前的場景,薛余華哽咽了?!八呐R終遺愿是把抗美援朝紀念章交給我們保管?!毖τ嗳A回憶,那天他們趕去時,老人身體很虛弱,大家圍在床邊跟他說話,但老人始終不回應。直到離開前,薛余華像往常一樣立正,向他敬了一個軍禮。沒想到老人竟顫抖著從被窩中伸出了右手擺在枕邊,回敬了軍禮。這個志愿軍戰士刻在骨子里的動作,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目前我們得知‘合影’中已經有5名老英雄永遠地離開了?!彼麄兊碾x去,讓薛余華心中充滿緊迫感。趁著新年前的冬季探訪,薛余華發動志愿者們通過短視頻錄制等方式記錄他們珍貴的口述史。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身邊的老英雄,他們還將“合影”放大制成展板,在富陽區“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主題圖片展”上進行了展出。
“只有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薛余華說,目前他正在與志愿者們抓緊整理老英雄們的口述史。下一步,他籌劃成立“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紀念館”,講述戰士們在朝鮮戰場舍生忘死的英勇故事,讓英雄精神在之江大地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