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入立冬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是冬季節氣的起始,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也就是古代“四時八節”之一,象征著四季輪回之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古人覺得,立冬時,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一年輪回,寒來暑往,到這里逐漸進入一年四季的終章。
這個時候,寒風乍起,日照時間漸漸縮短,陽光強度慢慢減弱,冷空氣會越來越生猛,也時不時南下,我國會迅速跨過秋天,向著寒冷的冬季過渡。但是,此時,上海正由仲秋慢慢進入深秋,通常還沒有進入氣象意義的冬天。
立冬節氣里,上海常年平均氣溫為14.5℃,平均降水量為35.0毫米,同上一個節氣霜降相比,氣溫明顯下降,雨水反而增多。氣象專家說,這都是因為這個時節里,冷暖常常處在“對峙”狀態,有時還會帶來秋季連陰雨,雨水一般以小到中雨為主,極少會出現暴雨。
立冬節氣中,最常見的氣象災害預警是大風和大霧,其次是雷電和霾,偶爾還有寒潮預警。但由于立冬時節為秋冬交替之際,天氣轉涼,降溫過程頻繁,溫差較大,而且顆粒物濃度也可能悄然上升,這都對人體健康特別是呼吸系統與心腦血管系統構成不小的挑戰,老年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弱群體以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提高警惕,密切關注氣溫與空氣質量變化。
這幾天,上海的秋雨就應景“返場”了。昨夜今晨,局部地區已經出現過短時小雨,不過降水范圍小,雨勢微弱,加上今天白天最高氣溫只有17℃,體感偏涼。
隨著前一股冷空氣遠離,全國大部地區氣溫開始回升,周五起申城的氣溫也逐漸上揚,本周日至下周最高氣溫都將站上2字頭,最低氣溫也可以回到16℃以上。
與回暖同時到來的還有一場降水。本周五下午至周日,受偏東氣流以及高空短波槽東移影響,本市會出現陣雨天氣,周日白天的降水相對明顯一些。下周一起,將有一段連續秋高氣爽的天氣。
最近天氣轉冷
有消費者發現羽絨服也漲價了!
究其原因
就是“毛”漲價了!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
讓鴨毛鵝毛漲價的真正原因
其實是豬......
同款羽絨服漲價上百元
近日,消費者崔女士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訂單表示,去年300元能買到的一款羽絨服,今年“雙11”打完折要花428元。崔女士表示:“今年沒買,價格勸退了?!?/p>
記者注意到,一款去年較火的標稱絨子含量90%的鵝絨羽絨服雙十一活動價不到1000元,今年同款上新,雙十一活動價漲到了1200元左右。
羽絨是羽絨服的關鍵原材料,從行業變化看,近一年的羽絨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漲。絨毛價格上漲,消費者對羽絨服的含絨量要求高,成本進一步上升。
對于漲價原因,有羽絨服行業從業者表示:“今年絨漲價了,年初基本一天一個價?!?/p>
在浙江嘉興的一家羽絨服生產企業,工人們正在趕工今年冬季的羽絨服訂單。負責人稱,往年一件羽絨服的充絨量在100克到200克,而今年許多產品的充絨量已達300克。
據報道,紹興金諾服飾有限公司表示,因為原材料價格變化大,他們作為生產企業的壓力也很大,根據不同款式的充絨量,每件羽絨服的成本要上升15%—30%,而傳遞到終端市場的話,根據不同品牌和充絨量,預計每件羽絨服會漲價200元—500元。
鵝絨價格漲到歷史新高
主要原因是前期豬肉價格較低
據報道,羽絨金網運營總監吳宇表示,今年的羽絨行情很“瘋狂”,鵝絨價格漲到歷史新高,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的豬肉價格較低,豬肉消費增長,從而影響了鴨鵝的肉類需求,進而影響到鴨鵝的養殖。
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數據顯示,2023年,肉鴨和肉鵝出欄。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的監測統計,我國鴨的出欄量從2019年的48.8億只下降至2023年的42.2億只,同時鵝的出欄量也從6.3億只下降至5.2億只。
山東中新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原新希望六和禽產業板塊,以下簡稱“中新食品集團”)稱,近幾年國內肉鴨和肉鵝的出欄數持續減少,有一系列特殊的背景。2019年鴨鵝的出欄高點屬于特殊情況,當年非洲豬瘟暴發后,市場禽肉需求快速上升,推動了禽肉養殖數量的增長,但產業隨即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加上之后豬肉供應的恢復和周期性低谷影響,因此肉鴨和肉鵝出欄數出現持續減少。
此外,面對行業低谷,中新食品集團等頭部養殖企業也借機推動內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也造成短期內出欄數的減少。
吳宇表示,平時看到的出欄量主要來自北方規模化的養殖和屠宰,但是南方多為散養,養殖戶多而分散,很難統計數據。但他與部分南方毛販交流中發現,今年一直處于原毛緊缺的狀態,因為缺少原料,毛販將原料價格持續推高。
山東畜牧協會種鴨聯盟理事長劉長勝告訴記者,今年原毛價格同比去年增長三到四成,達到歷史新高。記者注意到,這一漲幅與鵝絨和鴨絨的漲幅一致。
你今年有買羽絨服嗎?
有發現價格變化嗎?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綜合上海天氣發布、第一財經、央視新聞、財聯社、紅星新聞、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