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
廣東人依然被夏天硬控
廣州熱著熱著
就打破最長夏天紀錄
11月中旬的海上
還有多個臺風同時活動
簡直不要太瘋狂了!
冷空氣不給力
廣東多地難入秋
北方多地近期已宣布入冬
廣東多地卻甚至還未入秋
為何入不了秋?
因為溫度不夠!
11月12日的廣州
最高溫甚至接近30℃
在氣象學上,立秋之后,連續5天的滑動平均氣溫≤22℃,那么就以第一天作為秋季起始日。但由于下半年來,缺少高強度冷空氣入粵降溫,中南部市縣尤其難入秋。
以廣州為例,今年3月23日正式入夏,廣州常年的入秋時間是11月9日,但截至11月13日廣州依然沒有入秋。因此,這意味著廣州今年的夏季從3月23日持續至11月13日,已長達235天。歷史上,廣州最長夏天是在1994年,為234天。至此,廣州正式打破最長夏天紀錄。根據目前的氣溫情況,廣州依然沒有入秋的條件,今年夏季時長還將延續。
廣州立交橋上的簕杜鵑,花開如粉色瀑布。蘇韻樺、梁鉅聰 攝
目前,廣州入秋還是要靠冷空氣,預計下一波像樣的冷空氣要等到18日。所以,廣州最長夏季紀錄還會繼續刷新。
臺風“桃芝”趨向粵西
將給廣東帶來降雨
相比“遙遙無期”的入秋
臺風倒是“加班沖業績”
在12日白天
海上一度出現
4個臺風共存的罕見情況
12日凌晨,臺風“天兔”(熱帶風暴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截至12日17時,臺風“銀杏”進一步減弱,中央氣象臺于12日14時對其停止編號。目前還有第23號臺風“桃芝”、第24號臺風“萬宜”、第25號臺風“天兔”在海面上。
截至今年11月12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編號25個臺風,高于常年同期平均數(22.9),臺風今年算是超額完成指標。
從移動路徑看,這些臺風中,預計臺風“桃芝”將對廣東造成直接影響。
截至13日10時,臺風“桃芝”(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東北方向約58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0.2度、東經116.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20~250公里。
中央氣象臺預計,“桃芝”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海南島東部海面靠近,14日白天將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13日14時—14日14時,東海西南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北部、東沙群島、廣東中部和東部沿海、福建沿海將有6~7級,陣風8~9級的大風,“桃芝”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8~9級,陣風10~11級。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對廣東暫無影響的第24號臺風“萬宜”,今年第25號臺風“天兔”未來可能與“桃芝”發生互旋作用,雙方路徑存在不確定性,需要繼續保持關注。
據@廣東天氣 消息,今天(13日),受“桃芝”外圍環流影響,廣東有弱降水。珠三角東部沿海有小到中雨,其余分散或局部小雨。
未來幾天,廣東陸地天氣總體平穩;受臺風影響,我省海面和南海北部海面大風持續時間長。14日—15日,珠三角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余多云到陰天有分散小雨。
11月為何還臺風扎堆?
臺風是一種熱帶氣旋,其生成與海溫、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密切相關。
一方面,近期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位置穩定且偏西,有利于熱帶輻合帶地區穩定產出臺風。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陸地的氣溫比起7~9月降低了不少,但是海洋溫度卻仍然較高,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部分海域海溫仍在26℃以上,有利于臺風的生成和發展。
立冬時節
雖然廣東多地尚處于“高溫”狀態
但身體需提前做好“入冬準備”
以下三道食療
空閑時抓緊做來試試
鯽魚湯燉甲魚
材料:甲魚一只、鯽魚3條、火腿片、香菇片適量。
做法:甲魚洗凈焯水后放入燉鍋中,加入火腿片、香菇、姜蒜;鯽魚洗凈后,鍋內加豬油,將鯽魚過油煎,加水、姜蔥,用大火煮至濃白;將鯽魚湯倒入燉鍋中,同甲魚繼續煎煮一小時,加入鹽、味精調味。
小米棗仁粥
材料:小米、酸棗仁適量。
做法:將小米加水煮粥至將熟,加入酸棗仁,攪勻煮開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加蜂蜜溫服。
桑葚黑芝麻糊
材料:大米100g、桑葚40g、黑芝麻60g。
做法:洗凈后一起放入榨汁機里打碎。大米洗凈,加適量清水,煮成稀粥,然后加入磨好的黑芝麻碎,攪拌均勻,再稍煮片刻,最后加白糖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