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化的發展,汽車智能終端的定位將越來越顯著。而汽車與手機行業之間的交集和互動將越來越多。在這場“混戰”中,兩個固有領域是否會出現“顛覆者”值得可期待。
記者 | 周菊
圖源 | 圖蟲創意
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車約半年后,汽車行業出現“反擊”的跡象。
9月28日消息,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吉利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高端智能手機,未來將服務全球市場。
這意味著,作為國內汽車自主品牌的“排頭兵”,吉利正式吹響進軍手機行業的號角。這樣向手機行業的跨界布局在國內汽車行業是首例。此前,業務線比較多的比亞迪一直參與手機多個零部件的開發制造,但并未涉及整機產品推出。
對于進軍手機領域這一舉動,吉利有著自己的考量。吉利認為,布局手機業務將有助于其實現手機、汽車等生態鏈的打通,進而完成向科技創新企業的轉型。
“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痹诩男侣劯逯?,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這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利宣布要造手機前,手機行業的多個龍頭企業已陸續表示將要造車。如國外的蘋果、索尼以及國內的小米,它們的“入侵”引起業內高度關注,也讓車企警戒性提升。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吉利汽車宣布進軍手機領域,客觀上有了汽車業對手機商“入侵”造車進行“反擊”的意味。
除吉利外,美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特斯拉也可能要造手機。根據近期媒體報道,特斯拉要造的這款智能手機暫命名為Model π,在設計上采用了特斯拉獨有的技術,包括后蓋部分的光致變色技術。另外,這款手機還擁有許多黑科技,如可與Space X的星鏈高速衛星互聯網連接,上下行速率可達210Mpbs;腦機連接功能,用來代替人腦損傷所失去的一些功能等。
可以預計,隨著智能化的發展,汽車智能終端的定位將越來越顯著。而汽車與手機行業之間的交集和互動將越來越多。在這場“混戰”中,兩個固有領域是否會出現“顛覆者”值得可期待。
相對于手機企業造車,業內對汽車企業造手機似乎更看好一些,因為從技術上有些“降維打擊”的意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手機行業的市場增長并不樂觀,競爭非常激烈,吉利能否快速實現突圍尚待觀察。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數據,近幾年國人換機意愿不強,國內手機出貨量減少,從2016年到2020年,國內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其中,2020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3.08億部,同比下降20.8%。
不過到2021年上半年,國內市場手機市場出現復蘇跡象,上半年總體出貨量累計1.74億部,同比增長13.7%。其中,5G手機的出貨量增長迅速。2021年上半年,5G手機出貨量1.28億部,同比增長100.9%。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5G手機出貨量占比分別為3.5%、52.9%、73.6%,持續提升。
但中信證券指出,基于缺芯影響手機出貨,以及國外疫情帶來短期不確定性,手機預期出貨量同比增速或仍將放緩。
對于吉利而言,在從汽車制造企業轉變成一家科技創新企業的戰略目標下,其一直加大在科技領域的投入。除了汽車業務以及此次宣布進軍手機領域,吉利此前進軍的領域還包括商業化衛星、無人機、飛行汽車等。
其中,今年9月27日,吉利打造的全國首個商業化衛星工廠首星下線;2020年9月,吉利科技集團發布通用航空戰略,構建起無人機、飛行汽車研發生產與運營并行發展的格局;此前的2019年10月,由吉利控股集團領投,戴姆勒股份共同投資的Volocopter已成功實現在新加坡濱海灣的首次公開載人飛行;2020年12月,Volocopter表示,計劃于2023年底前在新加坡推出飛行出租車服務。這些汽車之外的業務,均被認為是吉利轉型的助推器。
吉利汽車是國內民營自主品牌三強之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集團旗下各品牌共售出63.02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9%。但這一業績僅完成2021全年153萬輛銷量目標的四成。其中,吉利汽車在上半年共售出3.01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幅僅為3%。
吉利汽車的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營收450.32億元,同比增長22.49%;扣除股份支付的股東應占溢利30.2億元,同比增長31%,股東應占溢利23.81億元,凈利潤24.1億元,同比增長4%。
根據吉利汽車的五年規劃綱要,到2025年,吉利汽車市場占有率位要居中國品牌第一,銷量達到365萬輛(含極氪汽車),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占比超過30%。極氪汽車到2025年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銷量達到65萬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