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10人遼寧大學劉巍獲評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
13年10萬公里他走遍全國做家訪
遼寧大學化學院輔導員劉?。ㄖ校┡c學生們一起參加寢室文化節活動。采訪對象供圖
今年已經是劉巍參加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遼沈晚報記者查金輝攝
劉巍(前排左一)家訪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采訪對象供圖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近日聯合發布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全國10名高校輔導員被評為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遼寧大學化學院輔導員劉巍獲此殊榮。
12月10日,一個冬日暖陽的下午,記者與劉巍老師約在遼寧大學進行了采訪,聽他講述這些感人事跡背后的故事。
學生上網成癮,他搬進學生宿舍陪同學習;行程十萬公里,他堅持13年去做家訪;學生需要校外隔離,他把婚房讓了出來……
他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親生女兒,一個是朝夕相處的學生,他偏心地將大愛奉獻給這群“孩子們”。從教20年來,他早已忘記幫助過多少學生,但學生不會忘記。
幫學生戒網癮住進學生宿舍“我帶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是劉巍從教生涯的第20個年頭,在他看來,輔導員工作繁瑣復雜,時常沒日沒夜,不僅要做到“認真”,有時甚至要“較真”。
“我帶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他回憶,那是在2005年,他的一名學生上網成癮,一度產生輟學的念頭,家長都心灰意冷。但劉巍沒有放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夾起鋪蓋卷,搬進學生寢室,和學生同吃同住,下班后一起上自習,陪同學生學習成了他的業余生活。學生被老師這樣的行為感動了,戒掉了網癮,順利畢業。離校時,學生哭著講道:“是您用如師如兄的陪伴和鼓勵讓我看到了希望?!贝撕?,學生寢室里多了一位始終堅守在第一線的輔導員老師,這一住,就是五年。
大學生已是成年人,真的需要老師這樣“貼身”的教導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劉巍說:“當時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當時電腦游戲剛剛興起,學生出現了夜不歸寢,網吧包宿打游戲,學習成績尤其是男生出現斷崖式下滑的現象,我主動申請入住的寢室。二是2004年的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學校建議輔導員進寢室進課堂開展思想政治工作?!?/p>
劉巍談到,輔導員的職責包含很多方面,除了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之外,還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當時一些學生上網影響學習,需要老師幫助指導。
“我就采用了一種比較‘笨’的方式,嚴防死守,像帶自家孩子一樣,‘散著帶’和‘看得緊’肯定不一樣。學生不去上網了,就會有更多時間上自習,學風教育也變好了,那幾年考研率直接達到了40%以上。”
劉巍老師的“嚴”在學校都是出了名的,“最開始有的學生不理解,但幾年之后我會收到學生短信,說感謝您當時的‘嚴厲’現在才體會對我們成長幫助有多大?!?/p>
讓出婚房做學生的隔離病房
“我只是做了輔導員該做的事”
2009年10月甲流疫情期間,一名青海籍的女生突有發熱癥狀,到醫院就診后,醫生建議校外隔離治療,防止交叉傳染。他同愛人商量,讓妻子到親戚家住,自己住到辦公室,讓學生住在自己的婚房里。在防治甲流的幾個月里,他剛裝好不到一年的新房,成了發熱學生隔離的住所。
這件事情一出,有人在背后說他是“傻子”,也有人背地里說他想“掙表現”。其實劉巍想說:“我不傻,也不是想演給誰看,學生在外求學不易,我只是做了一個輔導員該做的事?!?/p>
劉巍夫妻都是遼大的老師,兩人有著共同的職業追求,劉巍做輔導員加班加點工作的時候,他的愛人也在科研項目上加班?!八运貏e能夠理解我的做法,當年那種情況,既然家里能騰出地方來,那學生就不用去住賓館了。我和我愛人都沒覺得這個事情有那么偉大,就是很順理成章的,人之常情。當年我的老師就是這么帶的我們,上學的時候我們也經常到老師家‘蹭飯’。如果我的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他也會這樣做的,這是一個師道的傳承。”
家訪13年10萬公里行程
“家訪是行走在路上的幸福!”
多年來,劉巍堅持每年寒暑假期赴全國各地開展家訪活動。
他曾為護送30余位學生平安返鄉而遠赴新疆;他曾奔赴青藏高原開展家訪活動,克服山路崎嶇及高原反應,行程萬余公里,走訪了20多個學生家庭;他為挽救欲輕生學生,遠赴邊境鄉村,親身實地了解情況,研究制定詳細培養方案……他犧牲休息時間,把“問題”學生放在心中,行程十余萬公里,新藏蒙、云貴川、晉陜甘、遼吉黑,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這些學生家里做家訪?他說:做輔導員要進課堂進寢室,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會發現有的孩子是有“問題”的?!氨热缯f厭學、社交能力差、抗壓能力不強等,如果發現解決不了,我們就要去找到合適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是一把鎖,你需要找到對應解決問題的鑰匙,如果在學校找不到,我會選擇去家訪,了解家庭情況、受教育背景、學生個性等信息,匯總成大數據,分析后就可以找對鑰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p>
到學生家走一趟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劉巍說這是一個誤區,作為輔導員,不能等學生出現嚴重問題了再去治療,遇事情當“救火隊員”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在發現苗頭時就介入。
“到學生家走一趟,也不一定就能了解全部癥結所在。家訪的意義在于,有的孩子家庭貧困或者單親家庭,在學校他不愿意透露這些隱私,但你去家訪,他知道老師了解我的情況和難處了,回到學校后,他發現老師沒有說出去,而且對自己更好了,他就會信任老師,跟老師成為知心朋友。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由老師彌補上了。這樣孩子有什么心事第一個就會想到找老師幫忙,我就能在問題之初把事情化解?!?/p>
13年十余萬公里的行程,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
劉巍坦言,這些年家訪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少?!氨热?012年去青藏高原的家訪,當時租的車輛剎車片失靈,幸好開上緩沖坡,與死亡擦肩而過;2015年去貴州家訪,臨近春節,買不到直接回家的票,大年三十凌晨司機把我放在沈陽高速公路上,我徒步走了一個小時才看見有人家。”而且劉巍大部分的家訪都是利用寒暑假期自費進行的。“但相對于將學生一個個培養成材的幸福感,這些挫折和困難顯得那么渺小?!?/p>
總之,劉巍感嘆:“家訪是行走在路上的幸福!”
培養學生成長成才
滿足感和成就感會爆發小宇宙
在對劉巍進行的采訪中,記者發現,他是一個黨性原則很強的人。比如說起住進學生宿舍,他說當時有個背景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討論輔導員的職責,他談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談到思想政治教育,他提到了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這些內容都熟記在他心中,也指導著他的行動,可以說他20年如一日地奉獻在輔導員的崗位上,并做出了諸多成績載譽加身,除了自身崇高的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外,還有對黨的政治理論的吃透理解與篤實踐行。
作為教育部千名輔導員“雙巡”活動30名報告團成員之一,劉巍常年面向學生開展理論宣講,開展了“青春告白祖國”“與信仰對話”等系列主題活動,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他組織開展“讀經典、溫黨史——黨課育人工程”,堅持每周講授黨課,帶領學生黨員讀書一小時。
今年5月4日,一個個時長3分鐘的講述紅色家書的微視頻在網絡上陸續流傳開來,到6月30日,100封紅色家書、100個黨史故事,在網上持續傳播,引發廣泛關注,500個高校班級參與互動,20萬人次大學生在線學習,這一段段視頻的策劃者之一正是劉巍。他聯合發起了遼寧高校輔導員“信仰·回響”紅色家書接力講述活動,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等106名高校輔導員參與其中。
被問到堅守在輔導員崗位上的感受時,他的答案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滿足感和成就感會爆發小宇宙。”
劉巍說:“2005年我從教學崗位走向輔導員崗位,兩個崗位都是教書育人。但相對而言,我更喜歡輔導員。因為你用心將學生培養成才,一個一個送到社會,你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爆棚,就會爆發小宇宙。同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不僅是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輔導員價值引領的重要性所在?!?/p>
遼沈晚報記者閆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