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11月12日至17日在廣東珠海舉辦。據主辦方介紹,本屆航展集中展示我國航空航天和國防科技領域的尖端技術及創新突破,為促進航空航天技術國際合作搭建平臺。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在本屆航展上,低空經濟及eVTOL制造企業的表現引人注目。聯合飛機集團、億航智能、沃飛長空等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將亮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在中國航展舞臺上大秀“肌肉”。
重磅產品集中展示
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的室外展示區,來自海內外的各式新型飛機、直升機振翅待飛。11月9日、10日,多個飛機表演單位進行了場地適應性飛行,眾多參觀者聚集在展示區外圍,提前一睹這些“明星機型”的風采。
據了解,中國商飛的C919、C909將進行飛行表演。中國商飛首次亮相的支線客機C909,其外觀與中國商飛ARJ21支線客機基本一致。
此前,中國商飛ARJ21和C919在2024南昌飛行大會開幕式上進行表演,包括編隊集合、協同齊飛、協同轉彎、低空通場等飛行項目,這是ARJ21和C919首次雙機編隊飛行表演。
截至目前,中國商飛ARJ21已累計交付150架,涉及航線600余條,通航150多座城市;C919飛機累計交付11架,涉及9條航線,通航7座城市,安全載客70萬人次,展現出國產飛機良好的性能。
本屆中國航展開辟第二展區(斗門蓮洲)無人機和無人船演示區。據悉,該區域總面積約33萬平方米,將通過“室內+室外”“動態+靜態”“水上+空中”的形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全景化展演。目前,亞光科技、珠海云洲智能、小鵬匯天、四川騰盾、聯合飛機集團、北極鷗航空集團等超100家企業參展,預計將有超過100型無人裝備參加展演。
值得關注的是,低空飛行器中的“明星產品”,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11月12日在斗門蓮洲演示區進行全球首次公開飛行,同時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進行靜態展示。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計劃于12月正式啟動預售,有望在2026年實現電子化、無人化一鍵報備起飛。
在航天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CZ-8G火箭、重型可重復火箭模型、SD-3整流罩模型等重磅產品集中亮相。這些產品聚焦低軌巨型星座組網、深空探測與開發、大型空間戰略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對我國發展商業航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海外“朋友圈”持續擴大
本屆中國航展共設置1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比上屆增長20%,室外展覽面積約23萬平方米,包括低空經濟館、商用飛機產業館、民用航空產業展區、商業航天展區、新材料及應用展區、成果轉化展區等七大主題展區(館),覆蓋“陸、海、空、天、電、網”領域,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展品集體亮相。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水平不斷躍升,更多新產品涌現、新應用場景落地,我國低空經濟和商業航天將進一步發展。
11月10日,沃飛長空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旗下AE200航空器批產構型以及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公司表示將加速推進AE200航空器商業化落地進程。
作為沃飛長空旗下首款自研戰略產品,AE200是一款6座級純電動有人駕駛載人eVTOL航空器。沃飛長空表示,預計2025年將啟動AE200的符合性驗證工作,2026年完成型號合格證(TC)取證。
航空航天配套產品供應商廣聯航空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低空經濟領域的新需求為廣聯航空發展帶來新機遇。隨著低空經濟商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公司研發的飛行智能模擬器市場前景廣闊。通過高度模擬真實飛行環境,智能模擬器能有效訓練無人機操作人員,為研發提供數據支持,助力提升航空裝備性能。
在國際化方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航展的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大。據悉,本屆航展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境外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04%。俄羅斯、法國、美國、沙特、意大利等國以展團形式參展,歐洲空客、美國霍尼韋爾、法國賽峰、巴西巴航工業等世界知名航空企業紛紛表示,希望通過中國航展發現更多市場機遇。
建設低空經濟網絡設施
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加快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提上日程。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嶺表示,低空經濟網絡設施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石,是充分滿足各類低空飛行器飛行需求以及監管要求的前提。當前,我國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整體仍處于早期階段,相關產品開發與能力建設潛力較大。
11月11日,在2024低空裝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發布的《低空智能網聯體系參考架構(2024版)》提出,當前低空運行模式正處于由單體智能向網聯化群體智能演進的關鍵階段。低空智能網聯體系的構建應圍繞低空飛行器制造方、低空運營參與方、低空交通管理和服務提供方、低空行業監管方以及低空基礎設施保障和服務提供方五個核心參與方,從機載終端與基礎設施層、數據與服務支撐層和應用系統層三個核心層次以及標準體系和安全體系兩個關鍵組成部分出發,助力低空領域創新進步。
目前,部分地區已開展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及感知網絡技術驗證、應用試點。
11月10日,在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大會上,珠海市低空立體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2.0版正式發布。2.0版系統實現了全海域的低空管理,包括珠海市主要海域空域監視、RTK高精度導航覆蓋、航展區及主要海域300米以下低空通訊覆蓋等,讓粵港澳大灣區無人機飛行“看得見”“管得了”“叫得回”。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近期發布的《上海市信息通信業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助力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夯實低空網絡基礎設施,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實現基于5G-A的低空智聯網覆蓋。到2026年,上海初步建成低空飛行航線全域連續覆蓋的低空通信網絡。
同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提出將加快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中國移動日前宣布,聯合15家央企、15個城市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并提出打造低空智聯“三張網”,即廣域可靠的低空通信網、智能精準的低空導航網、性能優異的低空感知網。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此前在行業會議上表示,中國電信已自主研發“星巡低空服務監管”和“星云低空飛行服務”兩大平臺,實現了低空飛行統一監管、集中運營,并在多個重大活動中得到應用。
中國聯通發布了“端、網、云、應用”低空智能網聯體系。中國聯通表示,將加快毫米波、通感一體、高精度導航、低空新型組網等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