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位于河南省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相傳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
羑里城又稱文王廟,是3000年前殷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處,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羑里城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處有7米厚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存,也是文王據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史上“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于此。文王廟坐北朝南,始建年代失考。元代及明、清曾多次重修。現存古建筑多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近年來又重新恢復了部分殿、亭,現為周易博物館。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
羑( yǒu)里城是一處蘊含豐富的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厚達7米的文化層斷面清晰,依稀可見遠古時期人們居住、生活的情景。羑里城又稱文王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處有7米厚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存,是3000年前殷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處,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此處也是文王據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演易坊,文王廟,大殿(含拜殿),演易臺,吐兒冢,八卦陣迷宮。
羑里城在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北4公里處的羑河村東,國家4A景區,門票40元,老年人20元,70免費。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陜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
文王廟建在羑里城遺址之上,座北朝南,現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
在城臺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鐫楷書大字"演易坊"。
山門古樸端莊,門額上有“周文王演易處”6個大字,大約建于明代。
石階左側有塊碑,上書“周文王羑里城”6個楷書大字,是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湯陰知縣尚璣所題所立。
石階右側的“禹碑”,是一塊頌揚大禹治水的功德碑。此碑字跡奇特,凡77字,其書法非符篆,又非繆篆,頗為奇特。所以禹碑又作《岣嶁碑》。
禹碑(局部)
拾級而上,山門巍峨屹立。
參天的古柏布滿了廟院。林立在廟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來的帝王、文武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頌揚文王的詩、賦、篇章。
文王廟的主殿重建于1993年,歇山重檐式建筑,規?;趾?,氣勢雄偉。
大殿正中為文王鍛銅塑像,像貌魁奇,神態肅穆。
殿宇恢弘,氣韻流淌,置身其間,思人生之無常,憶歷史之過往,令人感嘆。據說當年的乾隆皇帝游歷湯陰時,曾親謁羑里并慨然題詩:“洹蕩之間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辭闡發權輿是。天王圣明罪當誅,千載而下真知已。巍巍之臺近只咫,夙凜師承惟四字,無憂其常憂暫耳。王季為父武為子,牧誓諒非心所喜。叩馬村在河之矣,夷齊首肯吾斯語?!?/p>
大殿墻上的壁畫
大殿墻上的壁畫
大殿墻上的壁畫
大殿墻上的壁畫
演易臺位于大殿右后側,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間,推演"六十四卦"和創作《周易》的地方。
演易臺門額上陽鐫"演易臺"三字
臺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當年被囚時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相傳周文王在羑里演易時,被殷紂王得知,為試其真偽,竟殘忍地將其長子伯邑考殺害做成肉湯逼其吞食。周文王明知是親生骨肉,卻強忍悲痛將其咽下,爾后再到演易臺后吐出。后人在此堆起一個土冢,取名吐兒冢。
太公祠
太公殿
姜太公塑像
太公殿壁畫
太公殿壁畫
八卦陣迷宮
八卦陣迷宮
八卦陣迷宮
八卦陣迷宮
文王易碑亭
文王拘禁時飲水處--羑里井
相傳文王在此推演易經
文王廟正殿
文王廟正殿文王姬昌像
文王八卦起源之一洛書--神龜列之于背
文王八卦起源之一河圖--龍馬負之于身
羑里城中按九宮八卦設置的八卦陣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言:“文王拘而演《周易》?!薄傲h里城”為周文王演易之地,曾被商紂王囚禁于此長達七年之久。羑里城亦為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吨芤住窞橹袊糯軐W典籍,歷代儒家、道家、醫者皆以此為學經。目前山東大學和中國周易學會聯合創辦有學術雜志《周易研究》。
圖1:羑里城牌坊。在107國道路口就可以看到此牌坊,有對聯“華夏核經苑,文王演易處?!?/p>
圖2:易源大道。位于107國道東側,沿著此路向前便是羑里城。路兩旁皆為算卦門面。
圖3:算卦門面。牌子都打著“XX研究會”,預測過去與未來等等。易源大道兩旁大致有二三十家這樣的店面。
圖4:羑里城大門。
圖5:羑里城廣場。宏大氣派,前面的路叫“文王路”,一直通向湯陰縣城。
圖6:周易文化產業園項目規劃。出手不凡,項目規劃2278畝,預計投資23億元。不知未來會是何模樣。
圖7:周文王像。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147年生于岐下(今陜西岐山境內),公元前1102年繼承父位,是為西伯。82歲拘羑里演周易。公元前1050年去世,在位50年,終年97歲。
圖8:水池與噴泉。此地環境優美,池中有魚,東邊水池為紅魚,西邊水池為黑魚。
圖9:演易坊。
圖10:石碑。左邊“周文王羑里城”為明憲宗成化年間所刻。右邊為“禹碑”,為明世宗嘉靖22年歌頌大禹治水功績的碑刻。
圖11:周文王演易處。筑臺而建。
圖11:拾階而上。柏樹郁郁蔥蔥,石碑林立。為明清時期“重修文王廟演易臺”碑刻。
圖12:二道門。內有“河圖”、“洛書”浮雕。
圖13:河圖。傳說中伏羲通過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
圖14:洛書。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于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
圖15:道路左邊。石碑林立,古柏參天。隨便一株柏樹樹齡即可達三五百年之久。林立在廟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來的帝王、文武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頌揚文王的詩、賦、篇章。
圖16:道路右邊。
圖17:文王廟大殿。匾額為“萬古臣綱”,對聯:“七年臣節敬能止,萬古天心文在茲。”
圖18:周文王塑像。殿內端坐文王銅鍛塑像,相貌魁奇,神態肅穆,圣哲的內心世界溢于形表。殿內四周墻壁有若干關于周文王的壁畫。
圖19:壁畫。文王出生。
圖20:壁畫。澤被岐周。
圖21:壁畫。吐兒成冢。
圖22:壁畫。上鑒紂王。
圖23:壁畫。渭水訪賢。
圖24:壁畫。會盟東征。
圖25:壁畫。萬世敬仰。
圖26:洗心亭。位于周文王正殿前方東側。
圖27:御碑亭。清高宗弘歷(乾?。┗实塾螝v湯陰,親謁羑里,盛慨萬千,揮毫題詩:
洹蕩之間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
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辭闡發權輿是。
天王圣明罪當誅,千載而下真知已。
巍巍之臺近只咫,夙凜師承惟四字,無憂其常憂暫耳。
王季為父武為子,牧誓諒非心所喜。
叩馬村在河之矣,夷齊首肯吾斯語。
圖28:游客服務中心。位于周文王大殿正后方,正值中午時分,游客寥寥,亦無人光顧。
圖29:羑里井。傳說周文王囚禁之時以此井為生,因廟宇荒廢,古井干枯,重修羑里城后,古井又重涌甘露,真是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