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人。劉基文韜武略,“學貫天人,資兼文武”,輔助朱元璋平定天下、治國安邦,被朱元璋多次稱為“吾之子房也”,尊為“帝師”。又因劉基著有《郁離子》等文學上的成就,學術界基本上將劉基定位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至于劉基的易學家身份地位卻鮮有提及。事實上,民間關于劉伯溫通“三才”(天、地、人)明“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及其神話傳說,都與其精通易學數術有關?!睹魇贰⒒鶄鳌访鞔_記載劉基“博通經史,于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兑捉洝窞椤叭航浿住?,整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就是《易經》發展的歷史。劉基作為易學的一代宗師,在易學上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易學著作被歷代易學大師奉為圭皋,之后數百年幾乎無一書能出其右。今天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要弘揚國學文化,重新定位劉基的易學家地位,將劉基易學納入劉基文化研究中,意義重大。
從總體上看,易學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范疇,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及自然和人類關系探索的重?成果。2500年前,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將世界歸類為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八大現象,戰國時期的鄒衍創立了“五行”學說,認為構成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顯然,從哲學本體論來看,這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鄒衍進?論述了五種元素相生相克、運動變化。其“五行”理論和陰陽學說結合,完美解釋了天道循環、生生不息的奧秘。這又是古人們非??少F的辯證法思想。由陰和陽組成的太極圖則是中國古人解讀宇宙的密碼鑰匙。
劉基是古代易學成果的集?成者。他通天文、曉地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深諳“三才”之道,窮盡“干支”之情,無論象、數、理、占都有獨到見解,實為元末明初偉大易學家。
一、“天人合一”的命理觀
命理文化的產生,源于古人的天命觀。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對自然界缺乏認識,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天主宰著,人秉天地之氣而生,人的命也是天給予的,所以叫天命?!巴ㄌ煜乱粴鉅枴?,天和人之間有著相互感應的關系,即“天?感應”。天作為“百神之大君”,是一切神的領袖,法力無邊,無所不能。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早年風塵仆仆,奔走列國,到處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很想??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結果是到處碰壁,“累累如喪家之犬”,才深深省悟到命運之神的強大力量,發出了“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的感嘆。其弟子子貢更是明確提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以致以后的儒家知識分子大都信命、研命,“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萬一科舉不中、仕途失意,也可憑山醫命卜相等術數一技之長,在社會謀生立足、安身立命。知識分子的推動及老百姓的需求,命理文化漸漸成為民俗文化,根深蒂固。
事實上,人類自產生以來,始終沒有停止過對自然和自身命運的思考。同人類探索發現自然規律一樣,人類也在試圖把握自己的命運、趨吉避兇。這是命理學產生的最初動力。
我們現在所說的命理學,是以一個人的出生時間為依據,去描寫和預測他的命運的學說。早在漢代,就出現了以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為基礎的算命方法。唐朝的李虛中是命理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熱人物,他官至殿中侍御史,精通陰陽五行學說。相傳他以人的出生時間為人推命“百不失一”。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完善了李虛中的算命方法,將其用年、月、日干支推命,發展為用年、月、日、時“四柱”干支推命,從而使命理學進入成熟完備階段。明代,是命理學的大發展時期,產生了命理學的巔峰之作《滴天髓》。其作者和批注者正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劉伯溫。劉伯溫的命理觀集中體現在其命理學巨著《滴天髓》里,閃耀著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光輝。
(一)天道
劉基也認為天(宇宙)是客觀存在的且有其固有的運行規律,此為天道。中國古代先民對天是很崇拜的,把天看成是至高無上的神。通過□期對天的觀察和認識,也發現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孔子認為“天何言哉,四時行也,萬物生也”,荀子直接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觀點。認為天的運行有其固有規律,實際上成了命理學的一個前提。既然宇宙的運行有其規律和自然法則,人作為“自然之子”,一個小天地,其命運也應該和自然界一樣有章法可循。
那么,天的運行法則是怎樣的呢?“欲識三元萬法宗,先觀帝載與神功”,劉基對它注解為“天有陰陽,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隨時顯其神功,命中天地人三元之理,悉本于此”。這是在講陰陽、五行、和四時的關系,揭示了世界的本源為陰陽,陰陽相推,天道輪回。孔子曰“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隨著天道的運轉,產生了春夏秋冬的循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既是自然規律,也是萬事萬物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剂咳说拿\,自然要將其置于天道之中,與天道相對應。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五行有旺相休囚,人有富貴貧賤、窮通壽夭……
(二)人道
劉基的命理學體現了以人為貴的人本主義思想。“戴天履地人為貴,順則吉兮兇則悖”,劉基原注為“萬物莫不得五行而戴天履地,惟人得五行之全,故為貴。其有吉兇不一者,以其得于五行之順與悖也”。大千世界,星辰列宿,山川河流,飛禽鳥獸,花草魚蟲,為何?是最貴的?因為人得“五氣”之全,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世界因人的存在而變得有意義。人自然要順應自然規律生存和發展,同時,人也要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謀福祉。不難看出,產生命運吉兇的原因是“五氣”偏全,且順逆天道而行。命貴中和,偏枯終于有損;理求平正,奇異不足為憑。中庸思想在命理學?也得到充分體現。
既有天道命理??不知,豈不跟聾聵一樣?在這里劉基表現出了傳統知識分子救濟蒼生的人本胸懷,“要與人間開聾聵,順逆之機須理會”。劉基原注:“不知命者如聾聵,知命于順逆之機而能理會之,庶可以開天下之聾聵”。由此可見,命理學是一門讓人如何把握自身命運,趨吉避兇的學問。其出發點和動機可謂用心良苦。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古代東?哲學的思想精髓,最早由莊子提出?!肚f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董仲舒說:“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标懢艤Y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劉基的命理學總體提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觀點。表現在:
1、人的自然屬性。人是自然之子,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規律的制約。人的生活方式受太陽的影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勞動方式受氣候地域的影響漁獵耕作,秋收冬藏。人的身體經絡也與陰陽五行一一對應。天人一類,是天人合一的一種形式。
2、人的生命周期。天有寒暑往來、春夏秋冬,人亦有元亨利貞、生生死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霸旎鹩谠?,亦止于貞。再肇貞元之會,胚胎嗣續之機”,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一個生死的經歷過程,而人類整體卻是與天一樣生生不息。
3、天人合德。君子的德行要與天合。根據“天行健”,君子就應該“自強不息”,這就是合德。上善若水,君子就應該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乎道”?!疤煸系聶C緘通,五氣偏全論吉兇”,將天地人作為一個整體,根據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推演人命吉兇,是命理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民眾對天人合一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二、“天地一氣”的風水觀
風水是中華民族非常古老一種術數,最早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朝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一個是風,一個是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風水的核心是環境學,是人類對適合人居環境的選擇和處理。自古以來,從帝王到平民百姓都很重視風水,然而真正的風水術一直掌握在帝王手里,是帝王之學。統治者甚至明文規定“私習天文者斬”。直到唐朝的楊筠松,趁黃巢起義混亂狀態,逃出宮廷,才將風水術帶到民間,以改善百姓命運,故世稱其為楊救貧。
自楊公風水以后,風水學產生了很多的流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劉伯溫因自己高超的風水造詣,也死在風水上。真正的劉伯溫風水在世面流傳甚少。本人經過多方查找、研究、總算遇到劉伯溫先師嫡傳風水師傅,悉心研習,茅塞頓開。
(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風水古稱“堪輿”,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古?認為,天和地是相對應的,研究風水,必須將天文和地理相結合,風水才是完整的。然而歷朝歷代,對天文星象的觀測、歷法的計算一直為皇家壟斷,使得民間的風水對天文的研究落后于對地理的研究,甚是遺憾。伯溫先師高超的風水術與其深厚的古天文學功底是分不開的。劉基的祖父就是一個天文學家,“究天文地理陰陽醫卜諸書”,自己則“凡天文、兵法諸書,過目洞識其要”。在江西任職期間,又得當地名術士之學,“有進賢鄧祥甫者,精于天文術數,乃以其學授基焉”,占卜如神的曾義山則把“異書”文本悉數送與劉基。試想,地球在茫茫的太空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無論在其產生及其后面滄海桑田的運動變化過程中,不能獨善其身,都要受到太陽系、銀河系強大宇宙能量的影響。將天與地對應起來研究風水,是劉伯溫風水的鮮明特色。河圖是天文,洛書是地理。伏羲先天八卦是立體天空圖,文王后天八卦是地球平面時間方位圖。站在地球觀測滿天星斗,北極星才是真正的“天心”,北斗七星圍繞其旋轉,下有十二宮次、二十八宿、九州分野,天地一體,通天地一氣。
去過浙江武義俞源村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太極星象古村落,人杰地靈,出了很多人物,為其風水布局的就是風水祖師劉伯溫。俞源古村的布局完全按照天體星象來的,包括赤道、黃道十二宮、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和日月,對照我國1974年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發現的遼代墓磚“星象圖”,完全一致。
地有太極,水動為陽,山靜為陰;天亦有太極,太陽為陽,太陰為陰,銀河恰是分開天上陰陽的S型曲線,將天空之太極圖蓋在地球太極圖上,才是風水的奧語精義。
(二)“龍、穴、砂、水、向”
龍、穴、砂、水、向,是風水地理的五大要素,反映了古代先民對人居環境山水優良組合,使得自然與人類和諧關系的追求。古人相其陰陽“擇水而居”,要具備“四獸”,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完全是出于生產、生活、安全的需要。中國地處北半球,房子坐北朝南后有靠山,冬天能擋住寒冷北風;羅城周密,對外敵入侵起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山旺人丁水旺財,水是山家血脈精,水聚氣聚財??傊堈?、穴的、砂環、水抱就是所謂的風水寶地,再配上分金立向,就可三元不敗。
伯溫祖師的風水很重視地理的五大要素,并充分考慮地球磁場、星辰萬有引力、宇宙能量的影響,將山水組合、陰陽交媾統一在太極圖里。中國人發明的風水羅盤有三條子午線,分別為地盤、人盤、天盤。地盤格山立向,人盤收砂,天盤納水。其實,地盤是以地球為背景,以磁極為依據,考慮的是磁場對人的影響;人盤是以銀河系為背景,以地極為依據,觀測的是銀河系中的星辰對地球和人萬有引力及能量的影響;天盤是以太陽系為背景,以太陽直射點為依據,重視的是太陽光能對地球和人影響。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人無法置身世外,相反,自然界與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堪輿家將其概括為龍穴砂水向。
(三)“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農耕經濟,靠天吃飯,要嚴格按照節氣的變化安排農業生產和生活,所以特別重視黃道吉日的選擇。風水講巒頭和理氣,配上“日課”,才算完整。然而擇日的門派更是繁多,有正五行扶山補龍相主,有奇門日課、大六壬日課、易理日課等等不一而足,讓人眼花繚亂。劉基身為太史令,為明朝編制《大統歷》,深黯擇日之道。其擇日特點是將天上星光與地氣相對接,不但制兇避煞且催丁發福。說白了,日課是數學,要精確計算太陽、月亮、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對應地球某一方位的角度,利用最佳的宇宙氣場能量為山家主人服務。
三、“道術統一”的預測觀
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爆出一條重要新聞,要招收周易與預測學博士。消息一出,引發了易學界的震動,被打入冷宮多年的傳統周易預測學文化,終于得到肯定,堂而皇之進入大學的課堂??梢灶A見,將會有一撥新的易學熱潮。
《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具有的卜筮預測功能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術數都是易學的分支。中國古代的兩大預測體系,卦爻預測和干支預測體系,源頭都是《易經》?!叭痔煜轮T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朱元璋常把劉基比作張良“子房”,民間也多有劉伯溫神機妙算的類似神話的傳說。劉基傳下來的預測學書籍除《滴天髓》外,還有《奇門遁甲》、《黃金冊》等。劉基作為偉大的易學家,精通象緯術數的同時,也深明其道,以術顯道,以道馭術,道術統一?!饵S金冊》是劉基用卦爻的方法進行預測的心得總結,如黃金般珍貴。其斷卦的原則、思路和方法都充分體現了易道易理。
(一)哲學之理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書,也是卜筮書?!饵S金冊》既是卜筮書,也是哲學書。書中體現和運用的陰陽理論與對立統一哲學思想是相一致的?!皠屿o陰陽,反復遷變”,動為陽,靜為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自然界的萬物萬象都可以分為陰和陽兩種屬性。陰陽對立、此消彼長,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
“日辰為六爻之主宰,喜其滅項以安劉”,“月建乃萬卜之提綱,豈可助助紂而為虐”。這是將日建、月建在斷卦中的重要性,深層分析,體現了內外因相互作用的規律。卦爻預測有三大因素:主卦、變卦、日月建(時空),主卦是預測事物的內在因素,變卦、變爻和日月建是決定和影響主卦好壞的外部因素。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
術數的極致,或者說術數的最高境界是“幾近乎道”,劉基的六爻預測術體現了道和術的統一。
(二)自然之理
從根源上看,易學產生于古代先民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與感悟,所謂的易理很大程度上是自然之理、生活之理。體驗生活、觀察自然是進入易學術數殿堂的基本功。
道法?然,悟道即悟得自然之道。五行旺衰與四時之序相吻合?!皠e旺衰以明克合,辨動靜以定刑沖”,旺衰指的是五行的旺衰,在斷卦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何時旺何時衰?按節氣來定。一年四季,立夏火旺,立秋金旺,立冬水旺,各旺七十二日。土于四立之前,各旺十八日,合計為七十二日。春季: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季: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季: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季: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五行生克與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相符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預,自然界的生物圈會保持?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叫生態平衡。這種生態平衡現象完全可以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來解釋。沒有相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沒有相克,事物的發展就會失去平衡和協調?!吧w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也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
(三)變易之理
易有變易、簡易和不易,闡釋了萬事萬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卦、變爻,這是變易?!半m萬象之紛紜,須一理而融貫”,此為不易。大道至簡,將萬事萬物歸結為陰爻(--)和陽爻(——),是謂簡易。
劉基六爻預測的不易之理,主要是指五行生克之理?!凹獌瓷裆分喽?,何如生克制化之?理”,劉基對“世人卜筮,皆泥古法”持否定態度,強調“通變之道”。充滿了辯證法思想。
從史料以及相關學者的研究,劉基易學類的著作見于《明史》、《四庫全書總目》里的有20余種?!耙椎缞W而難知,故作靈棋以象之》”,劉基“窮極盡性,以至于命”,以整體和全息的思維方式把握世界,以天道易理推演?事,趨吉避兇,實乃一代易學宗師。
(作者單位: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