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國民黨軍官睢團長夫婦、營長郭岐、宗副官等一行四人,于南京兵敗后,輾轉來到上海,避居于法租界內,四處設法尋找機會逃離上海,歸隊繼續抗日。四人中,睢團長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學,認為當此危機存亡之時,理當就近拜訪命理大家袁樹珊先生,以期得到指點。郭岐其時正當壯年,認為命運乃是自己奮斗創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過是事后附會,沒有意義。但其他三人堅持要前去一試,郭岐不便峻拒,只好一同前往。在為其他三人看完相后,袁樹珊先生將郭岐雙手仔細端詳,繼而略窺面相后,說:“郭先生是軍人,到四十歲時可升少將師長。后在沙漠中作戰,因此戰失敗,將有性命之憂。不過,您最后仍能順利脫險歸隊,從此一帆風順,后福可羨。”袁先生的斷語,郭岐并不相信,認為預知未來乃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并沒有放到心上。后來,四人順利逃離上海,經香港到武漢歸隊,不時升調,果于四十歲時升為四十五師少將師長,戍守伊犁區精河縣。1945年上半年,伊犁、塔城、阿爾泰三區叛亂。1945年下半年,三區的軍隊向精河、烏蘇進攻。自9月3日起,不明國籍的飛機轟炸烏蘇、精河,叛軍以重炮、燃燒彈等不分晝夜集中攻擊,四十五師兵力全部覆滅。戰事發生之地,正是沙漠之中。因為缺水,郭岐渴至昏死,后為敵人救活,于戰后交換戰俘時,始又歸隊。后郭岐赴臺,一生順利,子女多有所成就。至此,袁樹珊之言一一應驗。郭岐晚年,回憶其事,甚是感慨,在其著作中辟專章以紀其事。[《陷都血淚錄》,郭岐著,2005年7月第1版,第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