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智慧人人都需要了解,然而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免有些艱深。南懷瑾老師的《易經雜說》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講解通俗易懂,循循善誘。我這里說導讀其實吸引眼球的成分大一點,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讀后感向大家報告。
南師開篇把這本書定義為敲門磚,這是大德的謙遜,我們卻有必要深入的讀一讀,不只是敲開易經學問的大門,更是可以直觀了解到一些深入的精髓,那都是南師積累領悟所得,非常殊勝珍貴。
易經所教的是什么呢?孔子儒家學派的理解是“潔凈精微,易所教也”,學易一定思想一定要中正,簡單,不要太復雜。
易經有三條重要的原則,簡易、變易、不易,意思都很簡單,但真正運用到生活中,處理事情看清本質,也是不容易的。
學習周易要弄清楚理、數、象,有區別有目的去深入,人的精力總是有限,把握其中一個方向即可。
八卦代表著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有什么區別,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南師講的很通俗卻很透徹,值得玩索學習。同時需要對八卦和六十四卦進行記誦,這是必須掌握的,每天花半小時讀誦一番,不到一個月一定能夠記得了。
另外擴展的五行生克,天干地支,黃道十二宮,六十甲子,生肖,納甲等,書中都有詳盡論述,不是孤立分說,而是全面分析其中個來龍去脈,一網打盡常用的國學文化知識。
對于易經系辭的詮釋,南師用了極大的篇幅,講述了很多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不讀不學乃是人生一大損失!
學習易經是我們的福分,很難想象古人用怎樣的智慧創造出陰陽八卦,人生至理全源于書中,大哉!傳承和發揚也是我們的職責,盡一份心力,我與眾位共勉!
上一篇:印度占星里的九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