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美國媒體測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已獲得至少270張選舉人票。根據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總統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也就是超過270票即可當選。
▲特朗普
此前報道:
2016年,美國選出了史上首位沒有政治和軍事經驗的總統——特朗普。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總結稱,這名從競選初期就與眾不同的紐約商人在任四年期間將美國社會的巨大裂痕暴露無遺。但毫無疑問,他是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
2024年11月5日是美國大選投票日,這是特朗普第三次參選美國總統,在此之前他的“戰績”是一勝一敗。從一開始的“政治素人”到如今的共和黨核心人物,數年期間特朗普本人及其周遭的環境都發生了不少變化。
從政治素人到共和黨核心
8年前,億萬富翁特朗普出現在了美國大選的競選舞臺上,憑借著直率的競選風格以及對社交平臺的充分利用,他上演“驚天大逆轉”擊敗了從政經驗豐富的希拉里。從上任伊始,特朗普的工作就充滿了“戲劇性”,他的“不靠譜”言論也讓美國媒體深感無奈。在上任第7天,特朗普就因為發推警告墨西哥稱,“如果墨西哥不支付修邊境墻的費用,那我們也最好別會面?!睆亩菒懒藭r任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后者隨即宣布取消與特朗普的會面。此后,特朗普又相繼宣布退出多個“國際群”,還在2019年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個被彈劾的總統。
在被全球新冠疫情籠罩著的第二個競選年,特朗普針對疫情的處理方式及一些言論引發了巨大風波。在2020年大選敗選后,他拒絕認輸,還不斷在社交平臺上呼吁自己的支持者到華盛頓舉行集會給國會施壓。在“國會山騷亂”事件后,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似乎走到了盡頭:他的一些支持者們不再支持他,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在內的親密盟友也拋棄了他,特朗普隨即帶著家人搬到佛羅里達州。
▲2021年1月6日,美國華盛頓特區,暴徒在國會大廈引發騷亂。 據視覺中國
但到了2022年11月,特朗普再次宣布將競選美國總統。雖然共和黨內有不少對手向特朗普發起挑戰,但特朗普最終仍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新華社此前報道稱,無論資歷、資金、資源、團隊還是籌備工作,無論對選民心態的洞察力還是對競選議題的造勢能力,共和黨內特朗普都無人能望其項背。有媒體稱,共和黨內部現在幾乎一致支持特朗普,特朗普在今年7月遭遇未遂刺殺后,他對共和黨的控制程度更是空前地高。
在提及有關特朗普在政治風格上的改變時,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孫興杰向紅星新聞分析稱,若特朗普能重返白宮,他大概不會再像第一個任期內那樣沒有章法,“畢竟已經有了四年經驗,他已經不再是個政治素人?!睂O興杰認為,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里的很多策略都是在極限施壓,“像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但他今年若當選,可能就不會再那么做了?!?/p>
還有分析認為,若特朗普能開啟第二個任期,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可能會更輕易被他“拿捏”。按照一些媒體的說法,共和黨人可能已經習慣了特朗普的處事風格,而那些對他持反對意見的共和黨人可能都被迫離開了。由此,相較于還有批評聲和一定制約性的第一個任期,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可能會更加無所顧忌。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在第二個任期的行為可能比第一個任期要激進。
“特朗普主義”主導的美國新政治周期
“以2016年特朗普入主白宮為標志,美國進入了一個以‘特朗普主義’(即由特朗普本人及支持者推崇和信仰的非傳統政治理念)為主導的新政治周期?!睂O興杰分析稱,即便是在拜登當選總統后,“特朗普主義”的這一套理念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從一些基本的經濟主張來看,以產業保護為例,拜登上臺后推行的包括《通脹削減法案》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其實就帶有一定的“特朗普色彩”?!斑@(拜登政府的經濟主張)實際上跟特朗普沒什么區別?!睂O興杰認為,未來無論特朗普是否能重返白宮,美國政治的趨勢都是走向保守化,這是一個很難逆轉的趨勢,“整個趨勢可能持續20年左右”。英國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也在2019年指出,“特朗普主義”時代可能持續30年。
相較于以往的共和黨領導人,特朗普的反移民傾向、保護主義傾向等都更具煽動性,且其對美國的歐洲盟友敵意更濃。而特朗普之所以會提出這些觀點,除了他的個人性格,更多還是出于政治動機,即符合選民的偏好。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主義”的某些方面可能不會隨著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結束而結束。
高關稅回到1930年代水平
專家:全球貿易格局可能大倒退
和他的第一個任期相比,特朗普在此次大選競選期間的經濟政策主張,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其核心的主張是要在美國國內進行大規模減稅,同時要對美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
在競選初期,特朗普提出“全球基準關稅”的概念,計劃要對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都征收10%起步的關稅。在競選后期,他反而“變本加厲”地提出要將這一基準線進一步提升至20%。與此同時,他還計劃對競爭對手的產品征收高達60%的關稅,而對于墨西哥的汽車產品,特朗普更是放話要征收高達2000%的關稅?!拔乙屗麄儚拇嗽诿绹u不出一輛車!”
▲特朗普在10月15日表示,如果他再次當選,將對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汽車征收高額關稅
投資銀行Evercore ISI的數據顯示,如果對競爭對手征收的關稅為60%,而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稅為10%,那么按進口價值加權的美國平均關稅將從2023年的2.3%躍升至17%的驚人水平,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稅率。要知道在2016年即特朗普第一任上臺之前,美國的平均關稅為1.5%,是西方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稅率。
達特茅斯學院貿易歷史學家道格·歐文表示,如果特朗普如期實施他的關稅計劃,全球的貿易格局可能會倒退百年,關稅也會回到上世紀30年代全球大蕭條時期的水平。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率先打響貿易戰,引發其他西方國家采取報復措施,全球貿易格局變得“支離破碎”。而且歐文警告說,即使下一任總統想要消除特朗普的影響,也要花費很長時間。上世紀大蕭條期間的經驗表明,貿易壁壘一旦深入人心,要想再度讓全球貿易回到開放格局,需要幾十年時間。
美智庫測算: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可讓通脹高達9.3%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他推行的政策會帶來更高的通脹、利率和財政赤字。對此,特朗普表示:“你們(經濟學家)一生都在犯錯。你們根本弄不懂利率、美元和關稅”。
兩者意見的分歧在于,特朗普認為高關稅將由外國企業全權買單,他還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表示,“只要我把關稅提高到非常嚇人的水平,那么他們(外國廠商)就會主動來我們這里投資設廠”。
不過多數專家表示,在現在的產業結構下,特朗普的保護主義關稅政策不僅不能幫助美國工人改善就業環境,反而會讓美國消費者背上沉重的漲價負擔。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下美國的勞動產出累計將下降1.4%。美聯儲此前在內部測試中得出:即使只對進口商品征收10%的所謂“全球基準關稅”,也會導致美國通脹率上升約1.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測算,在高關稅下大部分增加的成本將被轉嫁給美消費者
另據經濟學家測算,由于美國的日用商品多數依靠進口,在高關稅下大部分增加的成本將被轉嫁給終端消費者,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一年可能為此會多支出4000美元以上。
沃頓商學院研究測算認為,如果特朗普上任后“履行諾言”,到2026年美國的通脹率有可能高達6%至9.3%,而在“正常情境”下通脹率本應在那時回落到1.9%的水平。
此外,這項研究還表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和特朗普都有過度承諾減稅的傾向。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將給美國帶來5.8萬億美元規模的財政赤字,即使考慮到高關稅政策在短期內可能彌補一定的缺口,但這一赤字規模最多也只能縮小到4.1萬億美元。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鄭直
綜合 新華社(徐劍梅)、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