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年命三命法
戰國:珞琭子、鬼谷子;
漢:董仲舒、司馬季主、東方朔、嚴君平;
三國:管輅;
晉:郭璞《玉照神應真經》《郭氏元經》;
唐:袁天綱、呂才、僧一行、桑道茂、李泌(得到一行的《銅鈸要》以及管輅十八世孫《天陽訣》)。
【含章案】:這一階段從傳世的經典書籍來看,命理之法主要是以年柱分三命而論之。郭璞著《郭氏元經》里,已經有相對成體系的三命思維了,而且給出了用法。因為古人對四柱結構的深入理解,讓他們早已在六壬之術中體會到日元的獨特作用,但并沒有在命理典藉中將這種日元的成熟思想應用之于八字命理之中。
古人對四柱的理解,遠超今人,為什么年、日是可以算命,而月時卻不可單獨拿來算命?為什么年要分三命,而現在的子平術卻只以日元為主?為什么年為根,月為苗,日為花,時為果?為什么六壬在子平法之先,就用日元為顯象斷事,日元到底在四柱中扮演著什么角色,而年月日時四柱又分別有什么獨特的地位與作用?這些基礎層面的構建,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而古人對四柱的結構有著非常精妙的理解。關于四柱結構,一直都是古人諱莫如深而又常常不經意驚鴻一瞥式的提及。
郭璞《郭氏元經》三命支干篇 卷五
第二階段:主本法,以年為主,兼顧以日為本。
唐:李虛中(得之于李泌)。
【含章案】:李虛中發現了日柱的獨特功能,或者說發現了日柱也可以作為觀測命運的視角。很多人誤以為李虛中只論年柱三命,這是不對的。李虛中偉大之處在于提出了主本(年為本、日為主)的思維,主本互參。也就是發現有了兩個可以觀測命運的太極點,一個年,一個日。這個主本互參的思維并不是矛盾的,因為兩個觀察點觀察的對象,依然同一個對象,就好比用筷子和用刀叉吃飯,吃的飯總不會不同。
李虛中命書-[舊題周]鬼谷子撰[唐]李虛中注
第三階段:年命思維下的日元法——子平術
五代至北宋時期:徐子平 (徐子平得《軒轅奧旨遺文》七十二卷,注釋流傳;
后世傳有徐子平《珞琭子賦注》);
南宋:沖虛子(淳熙年間);
南宋:道洪(得之于沖虛子)。
【含章案】:“惟徐子平不用歲君為主,取古人壬祿日干加臨法,專以日為主”,到徐子平,借鑒了六壬日元的顯事功能,日主被提升到可以單獨用來算命的地位,深化了日元的占測功能,認為子平法就可以具體去觀測命運。徐子平化年命之干祿、支命、納音身三元為子平的干、支、藏干的三元,將年命的思維進一步化之于子平,我們讀徐注《珞琭子賦注》可以見到諸多年命思維在子平中的轉換,這也說明了徐子平對年命法的承繼是全面的,對于四柱結構(無論是六壬中的四柱還是命理上的四柱)有深刻的見識,不然不會有此進一步的創新。這個時候的子平法,因為脫胎于古年命法,所以體系很龐大,比如對外格虛邀暗拱的應用,我們可以稱之為子平法的初創期或者說古法子平時期,抑或稱之為徐子平的子平法也未嘗不可。
但這里就有一個很妙的地方:就是“以日為主,搜用八字,先觀提綱之輕重,次詳時日之淺深。”為什么不提年?這是正宗傳人徐大升寫的,但為什么不提年?因為他們都知道,年為本命,為根基。你月日時配合再好,本命不行,根上就不行,能有什么意義呢?如花繁而根枯,能結個什么好果子呢?,F在學子平的,有幾個考慮到年柱的作用呢?但古人知道為什么,現代人就不知道了。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
第四階段:年命法的成熟與日元子平術的發展
南宋:
廖仲《五行精紀》;
徐大升《子平三命通變淵源》(理宗寶祐間人,得之于道洪。);
明:
醉醒子王佺(“佺,松門人,少瞽,遇華頂異人以祿命,馳聲江湖八十余年,刻期而化”。);
西蜀易鏡《寶法》厘定了格局之六格。
【含章案】:《五行精紀》的出現,可以說標志著年命法的大成,而子平法傳承到徐大升這里,徐子平的子平之法,已被精簡了諸多內容,尤其是減去了很多古年命法在子平中的應用,但還是包括了財、官、印、偏官、傷官、陽刃、雜氣這類的月令十神格局,以及日柱的一些特殊用法如魁罡、日德、日刃、日貴等,同時有時上的時墓、金神的格局取用,另有虛邀暗沖用法的拱祿、拱貴之法。相當于做了大量的精簡,從這四個層面來論以保留古年命法或者說徐子平先師論格局的思維,且徐大升又以十八格局為范式讓后學領略徐子平先師的命學框架。
徐大升的做法的進步意義在于,將徐子平龐大的命學體系精簡而形成范式,而且進一步強調了日元的用法,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我們在徐大升的著作中,能看到強烈的對年命法內容的淡化,所以雖然發展了子平,但卻模糊了古法。
后醉醒子以及西蜀易鏡,都在徐大升的的子平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以月令六格為主的十神格局體系,古子平法的復雜性進一步削弱,這是子平法的發展完善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子平法已由繁入簡的成為一個獨立的命理研究角度。
《五行精紀》韓國藏
《子平三命通變淵源》日本藏
第五階段:曇花一現的年命法與子平法的主本交融輝映
明:
《唐李虛中玉井奧訣注解》荀判禪僧集注;
明:
張楠《神峰通考》。
【含章案】:在民間盲師的一些應用中,有將李虛中法和徐子平法結合起來的用法,這個結合并不是簡單的用兩種方法來論命,而是在嘗試著融合。比如他們會從年命的角度去看日元屬于什么十神,比如癸未年甲子日,那就是日元為傷官。將子平的十神法代入到年命中,這是主本互參的創新思維,其底層邏輯仍是符合四柱結構的。在典籍中,《玉井奧訣》一文雖言“其法以日為主”,但其注文內容始終是兼顧著年與日的統攝與協從關系,而且將其使用原則以及方法點明,說明在當時已有這種虛中法和子平法的融合方法,這也應該是當時的命理學的高段用法,我稱之為玉井法。
但可惜的這種方法并不是主流,因為從明代后來的張楠的《神峰通考》來看,年命的論命法已在書房中走向了式微,作為當時的知名命理大家張楠,甚至對古法并未加深入梳理就加以抨擊,比如《神峰通考·總論子平謬說類》,這是不懂得子平術演變之脈絡而揮動的無力的拳手。同時,在當時我們在書房之中已經看不到年命法的發展,但在民間是一直有隱秘的傳承。也就是玉井奧訣里的方法,已經是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的方向,將年命和子平融為一爐。
乾、癸未、乙卯、甲子、己巳,岳飛的八字。虛中法,乙卯為文昌坐貴,這個乙卯是吉用,那這個乙卯,在子平又是陽刃,怎么論?乙卯無破,則可論文武兼備,只是武顯而文藏。他們會把年命視角和子平視角都看,此處我只是簡單舉例,具體操作是要看全局配合。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這個時代,命理發展是很成熟的時代了。在接觸一些傳承有序的盲人先生后,更確定了這種思維,他們至今仍在沿用這種用法。
《玉井奧訣》載于《新刊京本總括天機星學正傳》
《神峰辟謬命理正宗》日本大文堂藏板
第六階段:日元法——子平術的再發展以及歧途
清:
沈孝瞻著《子平真詮》細化了格局用法;
任鐵樵《滴天髓闡微》入五行旺衰論格局之歧路;
余春臺編《窮通寶鑒》深化了五行天干體象;
民國:
徐樂吾、袁樹珊、韋千里等人。
【含章案】:子平術到清代,已經脫胎換骨獨立出來,進一步細化了格局,比如《子平真詮》對月令格局的細分,研習者已將視角專注于日元為主的子平法,多已不再熱衷于對古法的探究,年命法似乎進一步的成為歷史的絕響,而且當時的人對年命法以及徐子平的格局法是多有不理解的,比如《子平真詮·論時說拘泥格局》,將外格定為“末也”,雖然在當時的月令十神格局體系中,這種說法是成立的,但仍如張楠一樣,并未真正深入古人,只知道如今可以這樣用,批評古人卻不明白古人為什么那樣用。
《子平真詮》在格局上有所發展,之后任鐵樵以旺衰之法論格局而曲解《滴天髓》,清代時期的命理最大的貢獻在于以真詮為主的格局和對十天干的個性化特點總結即《窮通寶鑒》。
在民國時期,命理學幾乎是沿著清代時期的路子,一是以《窮通寶鑒》十干配十二月為綱要,二是以《子平真詮》為格局之樞紐,三是繼續走任鐵樵的歧途以旺衰扶抑之法論格局,(旺衰是五行之關鍵,但絕不是格局之根本),優點是能結合十干體象在四時八節中的狀態來論格局喜忌,將每個天干的成敗得失配合格局論的更細膩,但缺點是如任鐵樵一樣,過于注重旺衰扶抑而失之偏頗,將格局理解為日元五行平衡法,這誤導了后學多年。
其實他們為什么要走旺衰扶抑的路子,很可能是因為有一段話,他們理解錯了。《窮通寶鑒·五行總論》“以義推之,夫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和。過與不及,皆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舉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損其太過。所以貴在折衷,歸于中道,使無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貴人驛馬之微意也。行運亦如之,識其微意,則于命理之說,思過半矣?!彼麄儾幻靼祝裁唇袥_氣以和,什么叫沖氣,沖氣就是子平,在沖氣的狀態上高了要抑,低了要扶,而不是日元的旺衰平衡,每個人的沖氣以為和的狀態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子平”狀態都不一樣,原文講的很深,他們理解的很淺,所以才導致了長期的搞扶抑旺衰。(后面有專門提及對“沖氣”“子平”的理解。)
所以民國書房派命理主體上仍是清時的路子,此間雖亦有極個別的命理學者研究古法,如止艮居士《星命抉古錄》,多淺近之經驗,未入年命法之堂奧。這個時期,書房子平法命理已失其根源,命理研究誤入歧途。但在民間江湖中,命理學的發展卻如日中天。
《子平真詮》 國家圖書館藏
《窮通寶鑒欄江網》日本風陵文庫 木刻板
《新鍥誠意伯秘授玄徹通旨滴天髓》明末長庚館刊本
第七階段:子平法向年命法的反向滲透——民間子平化的年命法
【含章案】:這一階段,我未見有書籍記載,但民間盲人命理高手多有應用此法者,即以年干為主,分十神,定格局,明藏干,辨喜忌。同時關照三命即支命、納音身的狀態,這是子平法在更深層次的應用于年命中,所以稱之為反向滲透。
但盲師雖有傳承,但囿于識見,不能通徹其理,有些人只用子平的十神思維去來看年干,只得三命之干祿之法;有些人又只擅于年命納音來獨立運用,只得三命之納音身命之法,但他們也同樣精通明清時期的成熟的子平之法,只是未得完璧之法。
第八階段:子平年命之會通——子平化的年命法在民間的重構與融合
【含章案】:經過長期的將子平法應用于年干之后,有高明先覺之士發現,年柱論命仍分三命,以年干立極算命有時候很準驗,但有時候又以日為主更能反映吉兇。那怎么辦呢?有天才式了悟四柱結構的人物,進一步探究出了規律,當日可以“臣行君令”的時候,就可以替天(即年)來行道了。且根據易理演繹出相應的大運排法,此法也兼顧著支命的承載以及納音身的游走配合。我稱之為年日定位、三命游移之法,此法也是在民間有數百年來的傳承。
因為此法不僅完全繼承了之前所顯現的一切法,而且還進行了大的創新,不僅讓古法祿命獲得新生,也讓子平命法獲得了進一步的突破。
【小結】:四柱命理的發展的各個階段,以后會相應舉出實例去一一細致解讀。
只有了解命理發展的歷史脈絡,我們才能深入其變化的原因,才了解每個階段的方法的針對性與普適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學者天才式的創造,如李虛中、徐子平、西蜀易鏡、荀判僧等人,但也能感受到一些淺薄的者對后人的誤導,如張楠、任鐵樵、徐樂吾等人。
所以,今人讀書,不可不知其演變之歷史,不然一葉障目而誤終生之學。
另外,對于最后兩個階段,我現在并未考證出其具體源于何時,但絕非當代人之創見,大約推測,其法或許在明朝時,隨著玉井法即虛中與子平融合主本后的深入而隱秘的發展,至今在民間薪傳不息。至此,本主之法已然完全貫通。本文能夠寫就,要感恩所有遇到的老師們,也向在暗中指引著我們前行的祖師爺深深叩首!
【后記】
一、此文之成因:
誼之:命學和武學其實一樣,都是由心法+技法組成的。就像開車一樣,油門掛擋這些是技法,交通規則等等是心法,兩下結合才能應對各種情況從容駕駛。以五行精紀為代表的古法算命,心法就是祿命身納音生克等的結構,技法就是口訣和神煞。說白了就是一種縱向的祿命身三元結構,講時刻在時間上發展的辯證關系。
含章:《五行精紀》讀到最后還是會讀道德經的。學命理學到最后還是會回到陰陽上來。
燈塵: 易學與佛學一樣,開始靠的是基礎扎實和勤讀書,到了一定的層次靠的是悟而非修。
含章:初學者不要被象法迷惑,以理馭像,理法不行,學象法只會自己越學越亂。
含章:技法有千千萬萬,隨著時代的發展,技法也會越來越多,但理法就那么些,一切技法都只是理法衍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含章:很多人一上來就喜歡斷別人六親兄弟姐妹幾個,如果不是對命理有非常深入的理解,這是一條不歸路。
誼之:其他的書,包括梁師的很多書,如果學古法,根本沒必要看。因為子平是個只論正五行的橫向一元二次結構。只講正五行之間的關系和十神的關系。所以任鐵樵等人才說神煞納音啥的沒用。因為比如神煞是擇日發展過來的,就是不是很適合子平的結構。
含章:老師說,如果你還不是頂級高手,那就少高談闊論,多踏實學。梁師的,對于研究古法非常大大的幫助,至少讓人理清了古法是怎么一步一步演變的。
newgarden:多謝含章老師分享,看《五行精紀》上對象討論的不多,對于細枝末節的關注也比較少,重大的結構,干支22個字,加上各種組合,現代社會有復雜,對應的象太多了,貧富貴賤大的框架把握不好,沉迷于細節的取象,我認為是末。就一個職業,現代社會職業那簡直太多了,和古代沒辦法比。
newgarden:象那可是千千萬,取不盡。
張潮坤:還是先繼承,說白了打好基礎,基礎需要好多年好多年。
誼之:取象是正五行的內容。以攔江網為代表。和古法納音取象不同,但是五行精紀基本沒講。這塊內容蘭臺秒選多一些。
青丘術士:理法,技法和江湖決法,基本都來自傳承有序的祿命古籍,對于祿命古籍著作的學習,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參考書目:《五行大義》、《李虛中命書》、《珞琭子三命消息賦》、《袁天罡五星三命》、《五行精紀》、《三車一覽》、《三命統宗應天歌》、《淵海子平》、《三命通會》、《蘭臺妙選》等。
青丘術士:都讀完了再討論,不讀書討論都是互相扯皮。
雙漁日暖:《淵海子平》什么時候成祿命古籍了?
誼之:淵海子平保留了大量的古法的歌謠口訣,實務極強。
青丘術士:智者查同,愚者查疑。諸位且學且珍惜吧……。
誼之:無論幾柱,古法是個天干、地支、納音分開的縱向三元結構,和現在主流論命完全不同。我建議得明白辯證關系。不妨讀一讀趙老師推薦的書目,尤其是消息賦。
含章:先學習吧,整體感覺,大家對命學的了解尚有些不足,先學習,不要被任何人迷惑,世界上沒有心法,或者說人人皆有心法。所謂的心法,是自己對法的感悟體會,化為一心妙用,古人的書,也是本本都有心法。
含章: 年命法+日元法,這都叫祿命法,祿命本身就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并不是年命才叫祿命。只是現代人在回歸年命視角,稱之為祿命古法。年命論法也沒有什么神奇的,李虛中用的就是年命法+日柱法,而不是年柱三命法。
二、沖氣為子平:
誼之:佘老師,感謝分享。關于沖氣為子平能不能再講講
含章:好,那我就講講什么叫子平,我理解的子平,和《子平說辨》一文里有所不同。
子平,是萬事萬物陰陽運動的動態平衡,子是萬物之始,天開于子,子也是天道之源。平是一種狀態,是陰陽運動的動態穩定,但不是平衡,萬物皆有陰陽,哪怕陰陽失衡,它也會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動態作用的狀態。比如一個八字,雖然五行偏枯了,這個五行偏枯就是它的子平。“沖氣”,是陰陽運動的過程,“以為和”,“和”是運動后相對穩定的狀態。一個八字出來,干支之間在進行激烈的交互作用,這就是沖氣。作用過程中,會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局勢,這就是“和”。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我個人認為,就是“子平”。
崇航子:能隱約看到就是應于現實、生活當中的規律、和易理等信息。即生活中的一些理法也能應和與子平。
含章:我們活著,不就是去維持一個動態平衡么。日時,是我們修身齊家;年月,就是要去治國平天下。人人都有兩個太極,一個是圍繞自己為中心在自轉,這就是一日十二時;同時又圍繞著大環境如我們工作的單位,在按部就班的公轉,這就是一年十二月。
年遁月、日遁時,萬事萬物都是按四柱規律在游走,我們的文化也一樣。
賈創新:冒昧提一點:《耕寸集》的發現,莊圓先生認為此書是《子平真詮》的明代版本。若果如此,則命理史便要調整,也需要把格局法重新放回歷史脈絡中去審視、梳理其延傳流變。
含章:內圣,就是日時自轉的修身齊家;外王,就是年月公轉的治國平天下。
上一篇:夢見抓了好多魚
下一篇:夢見別人逮魚周公解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