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引起轟動的原因是什么?
我覺得是它揭示了一個美國社會的頑疾:自由過剩,正義不足。
對于這一點,以賽亞·柏林有句話可將其概括——狼群的自由,意味著羔羊的死亡。
亞瑟就是這樣一只被美國社會逼到絕境的羔羊,或者說社會邊角料,他照顧母親多年,夢想成為脫口秀演員,卻處處碰壁,被路人毆打,被同事陷害,被老板炒魷魚,還被自己視為偶像的脫口秀主持人當作笑料,冷嘲熱諷。
這些來自生活的打擊,讓亞瑟得了一種怪病,會不分時間場合,莫名大笑,在地鐵上,幾個流氓調戲婦女時,亞瑟突然發病,大笑起來,流氓們以為自己被嘲笑,遂撇下婦女,向亞瑟發難。
亞瑟被流氓群毆,忍無可忍之下,掏出手槍,殺死流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完成了從亞瑟到“小丑”的蛻變。
這種蛻變是日以繼夜的壓力積攢到了臨界點后的爆發,導演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是病態的美國社會造就了病態的小丑。
小丑的母親是個極其可悲的角色,她自己和兒子跌落社會邊緣,卻將哥譚市大財閥(蝙蝠俠的父親)當作神明一般的存在。
按照小丑母親的記憶或者妄想,她曾是大財閥家的傭人,跟大財閥有過一段情,并生下了兒子亞瑟,此后幾十年,她不斷給大財閥寫信,求他憐憫自己和兒子,將他們從社會最底層解救出來。
這個設置我覺得是一種隱喻,小丑母親的妄想未必是事實,小丑也未必真是蝙蝠俠的同父異母兄弟,導演想表達的是活在悲慘境地的蟻民卻將權貴精英視作神明卻沒發現自己之所以處境悲慘從根子上說就是這些權貴精英一手造就的。
亞瑟從母親的信里,發現了自己的“身世”,他跑去找大財閥,不是想繼承家產,只想尋求一點溫暖,一個擁抱,幾句溫言,如此而已,但大財閥的不止言語粗暴,還對亞瑟報之以老拳。
自此后,亞瑟心中最后一絲人性之光熄滅了,成為反對整個美國社會體制的“小丑”。
小丑反對的美國社會體制是什么?
是“精英的暴政”。
《小丑》這部電影一經推出,即在美國全境引起轟動,乃至擴展到全球范圍,成為近些年美國電影的一個“異類”。
小丑這種振臂一呼,跟從者云集的形象,很容易讓人想到特朗普。
2016年,特朗普橫空出世,裹挾數量龐大的鐵銹區白人怒漢,在大選中擊敗希拉里,成為一代懂王。
小丑的擁躉和特朗普的粉絲,在某種程度上,是高度重合的,都是在美國偏向“自由”,漠視“平等”和“不公”的體制下充滿怨氣的大多數。
盡管這不符合人們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刻板印象。
這種刻板印象,將共和黨視為支持小政府,放縱企業徹底自由的政黨,而將民主黨視為支持大政府,兼顧公平尤其是為藍領工人謀福利的政黨。
在當下這個復雜環境中,花非花,霧非霧,藍非藍,紅非紅,已經不能再用刻板眼光來看美國社會了。
就現實層面的影響,《小丑》的問世,無疑是對特朗普有利的,小丑的反英雄反精英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與特朗普高度重合。
《小丑》公映后,啥都懂的特朗普,自然也深深懂得,這部影片將對自己的形象有著怎樣的增益。
《小丑》上映時,特朗普還是白宮的主人,他特意在白宮舉行了《小丑》特別放映會,邀請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一些工作人員參加。
特朗普是個聰明人。
電影結尾,小丑爬到被掀翻的警車上振臂高呼的影像與今年特朗普遇刺后舉拳刺天并發出“戰斗”吼聲的形象再次高度重合,再一次被狠狠砸實。
可以這么說,特朗普就是“小丑”,在他的擁躉眼中,更是一個“偉大的小丑”。
最近正在上映的《小丑2》,讓很多《小丑》的影迷感到失望,甚至是感到憤怒。
就我自己的觀感來說,《小丑2》給我的印象,仿佛是有人拿槍頂著導演的太陽穴,強迫他拍攝出來的電影。
這個印象不是空穴來風。
好萊塢和美國演藝圈,包括那些星光璀璨的明星,導演,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大多都是支持民主黨的。
導演拍《小丑》這部電影,一開始未必就是想為特朗普鼓與呼,其初衷甚至可能正相反,但無論如何,《小丑》陰差陽錯地成了特朗普的最佳宣傳片。
《小丑2》的上映日期,正趕上美國大選,正趕上特朗普與哈哈姐的龍爭虎斗,如果《小丑》順著第一部的邏輯來拍,那么可以想見,無疑又是一部對特朗普的絕佳宣傳,而且這個“絕佳宣傳”正好卡在大選節點上,這是民主黨和好萊塢工業機器所不愿看到的。
于是,可以想見,導演在準備投拍《小丑2》時,大概肯定受到了來自“權貴精英”的外部影響,這才拍出了一部我們現在看到的無比別扭的《小丑2》。
在《小丑2》里,導演完全推翻了第一部的小丑人設,可以說是全盤否定,在這狗尾續貂的第二部中,小丑完全承認了自己的罪行,并且十分懊悔,他從來就不是人們所期望的那個反“精英暴政”的英雄——小丑,他只是一個希望這一切從未發生過的可憐蟲。
《小丑2》的結尾,雷帝嘎嘎扮演的小丑女背棄了小丑,那個最崇拜小丑的瘋子,也在小丑公開“祛魅”之后,將其殺死。
很多人看不懂《小丑2》,其實只要把小丑的角色換成特朗普,這部電影的真實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導演希望,或者說導演背后的好萊塢和民主黨勢力希望,人們能對“小丑”特朗普祛魅,認識到特朗普在“小丑”面具下的贏弱的真面目,然后棄他而去,與影片對仗的“現實”,就是特朗普的落選。
但在我看來,民主黨和好萊塢的這點“小九九”極可能會落空。
首先,特朗普并未像電影里的小丑那樣“被祛魅”,恰恰相反,特朗普在“刺殺事件”之后,他反對權力精英的“小丑”形象更加高大偉岸了。
再者,從各方面數據來看,若不出意外,特朗普將贏得大選。
比如,在拉美裔支持者方面,奧巴馬競選那年,拉美裔民調領先共和黨40%多,拜登競選時,領先共和黨30%多,到目前的哈哈姐,最新數據,只領先特朗普10%多。
這說明有巨量拉美裔選民投到了特朗普麾下,而拉美裔選民的支持,是民主黨獲勝的關鍵之一。
當熒幕上的《小丑2》在一片罵聲中落幕之時,或將正是由特朗普主演的現實中的《小丑3》問鼎白宮之日。
本文作者:哲空空,藍鉆故事主編,午夜遛狗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