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近段時間以來,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中印邊境的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目前雙方已就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下一步中方將與印方落實好上述解決方案。印方也于周一表示已和中國就邊境巡邏達成協議,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稱這意味著“與中國的脫離接觸進程已經完成”。從雙方宣布達成解決方案可以看到,近期雙方圍繞邊境事務的磋商取得重要進展,自2020年爆發的中印邊境西段軍事對峙局面,有望在不久后畫上句號,也為雙邊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條件。
解決方案的達成似乎很“突然”,但結合國際和地區局勢的背景來看,中印能夠于此時打破僵局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近年來,雙方一線部隊已經在中印邊界的西段加勒萬河谷等4個地區實現了脫離接觸,中印邊境的局勢總體是穩定可控的。兩國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此前舉行了數十輪會議,在此過程中分歧不斷縮小,共識不斷擴大。
解決方案顯然是在磋商中摸索出來的,只有互諒互讓才可能實現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9月12日,王毅外長在圣彼得堡會見了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雙方討論了近期邊境事務磋商取得的進展,一致同意落實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努力增進理解和互信,為雙邊關系的改善創造條件,并同意就此繼續保持溝通。由此可見,共同推動邊境局勢早日翻篇,是兩國的共識,它為解決方案的達成奠定了基礎。
四年來,在中印關系的變化過程當中,中國以理性、克制和有力的舉措,既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也維護了兩國關系的整體大局。中印是毗鄰而居的兩大發展中國家和兩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始終堅持兩國應加強對話溝通,增進理解互信,妥處矛盾分歧,發展互利合作。中方倡導雙方應以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擔當,以超越矛盾、分歧、摩擦的理智,推動中印關系實現改善和穩定可持續發展。從這四年的過程看,中印關系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兩國關系穩定發展這個原點上。
過去數年,美國在對華施壓的過程中,加大了對印度的拉攏。而中國堅持立場不動搖,不為“美印加強聯動”所干擾。印度也看到,隨著美印防務關系加深,雖然兩國都聲稱共享“價值觀”,但實際上美國只想利用印度來消耗中國,卻不愿給印度提供保障,相反還可能把印度推到對抗中國的一線。與此同時,與中國長期的邊境對峙,給印度增添了額外的防務負擔;政策上旨在與中國經濟“脫鉤”,現實中雙方經貿數據卻不斷攀升;限制中國人員簽證和中印直航的做法,導致了印度企業在技術和生產上的困難……種種變化都在說明,合作而非對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最終決定中印關系走向的還是世界大勢和地區主流。作為兩大東方文明古國和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印關系具有超越雙邊范疇的重要影響。兩國關系重回正軌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期待。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印本就應該堅持獨立自主,選擇團結合作;堅持相互成就,避免彼此消耗。希望此次解決方案的達成,能夠成為一個值得珍惜的契機,促進雙方以務實態度妥處分歧,以建設性思考找到兩個相鄰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推動中印關系重回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軌道。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
審核 | 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