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懸疑題材,一直是影視劇里的香餑餑。
從福爾摩斯探案集到阿加莎小說;
從柯南動畫到神探狄仁杰;
從過去20年爆火的諜戰劇,到最近5年興起的迷霧劇場、X劇場和白夜劇場。
每個時代,犯罪劇都能換一身行頭,吸引著億萬人的目光。
現在的觀眾吃過見過,不再滿足于知道誰是兇手。
更關心兇手的作案手法,警察的偵破過程,以及背后折射出的社會意義。
這就使得這個年代的犯罪劇,已經從獵奇和大尺度,向人文關懷和現實主義過渡,一些更深刻的好作品由此誕生。
今天皮哥就帶大家盤點一下近3年最優秀的10部國產犯罪劇。
它們有的充滿爭議,有的熱度空前,還有的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桿作品。
下面,我們從第十部開始說起:
第10名:《三大隊》
2024年丨豆瓣7.1分
先有電影版《三大隊》,上映一個星期后,劇版《三大隊》緊隨而至。
張譯和秦昊兩位影帝隔空PK,形成了共振效應,這是該劇最大的看點。
兩個作品都改編自紀實文學小說《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講述了一個追兇十多年的故事,但側重點不同。
電影版節奏更快。
快意恩仇,刀光劍影,幾個主要角色分工明確,最后的路口鏡頭耐人尋味。
劇版則偏向生活流,改編力度更大,更考驗耐性。
原著和影版中,死在審訊室的是王大勇,劇版改成了王二勇;
原著和影版中,主角出事后,妻子和他離婚,劇版改成了妻子早就有離婚的打算;
劇版還增加了林穎這個角色,增加了可看性,這些細節讓劇版更加豐滿立體。
影版中張譯飾演的主角一開始就是“完成態”,簡單粗暴,耿直人設維持了一整場。
劇版中,秦昊飾演的主角有著成長線。
從前期的張揚到后期的沉穩,塑造上一筆一劃,但那種爽感也會被削弱。
劇版的時長是影版的8倍,節奏自然要變慢。
這使得很多看過影版的觀眾產生不滿,覺得劇情拖沓,魔改太嚴重。
但主創在開拍之初就確定,不會將重心放在案件獵奇上,更關注人物命運變化。
作為愛奇藝迷霧劇場2024年的新作,它表現不俗,熱度一度達到9837,創下了迷霧劇場的新紀錄。
本劇雖然不是《隱秘的角落》那樣的神作,但各方面相對扎實,仍值得一看。
第9名:《掃黑風暴》
2021年丨豆瓣7.1分
很多人沖著孫紅雷來看的,以為主角又是一個劉華強這類的狠角色。
結果他飾演的李成陽不只是狠,還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一出場就帶著一股邪魅勁兒,角色張力拉滿。
可惜的是孫紅雷的表演略顯程式化。
常常先繃著臉盯著你,然后噗嗤一笑,看多了有些發膩,遇到好角色沒有發揮出來。
除了孫紅雷外,這部劇幾乎全員演技派。
吳越、寧理、王志飛、劉奕君,看一群戲骨飆戲實在過癮。
張藝興的加入飽受爭議。
一開始表現還可以,打戲足夠利落,文戲中規中矩。
但后來和江疏影的戲份有些拖沓,拿掉絲毫不影響劇情發展。
這部劇原本應該有更好的口碑,但因為尺度太大,40集刪減到了28集,出現了和《破冰行動》一樣的問題,虎頭蛇尾了。
但它的題材吸引人,受眾面廣,網絡播放量突破了23億,堪稱2021年夏天的第一爆款。
第8名:《不完美受害人》
2023年丨豆瓣7.5分
這部劇的懸疑性不強,最大的特色,是勇敢觸碰了職場性侵這個尖銳的社會話題。
林允飾演的受害者,一開始否認受到傷害,5天后突然改口指控;
周迅飾演的辯護律師介入調查,一步步揭開了真相。
前幾集播出后,很多網友都開始嘀咕起幾年前的明尼蘇達事件。
情節很像,一些細節都能對得上,編劇真的沒有含沙射影?
你看角色起名,似乎也有點諧音梗的意思。
桃色新聞男主名字叫成功,簡單霸氣,他擁有話語權,可以左右別人命運;
他的妻子叫辛路,暗示她為了利益,選擇了一條辛苦的路;
周迅飾演的律師名叫林闞,暗示她躲在門口冷眼旁觀,內心充滿了勇敢;
林允飾演的受害者叫趙尋,諧音找尋,她找尋的究竟是真相還是女性的尊嚴?
小三名叫李怡,諧音利益;
警官名叫晏明,諧音驗明;
保安名叫尹聲,諧音隱聲;
運營小哥名叫陳默,諧音沉默。
大量使用諧音梗,固然增加了追劇的趣味性,但也暴露了編劇的不自信。
不能靠引人入勝的劇情和扎實的人物塑造來打動人心,需要靠這種討巧的方法點明主旨,不高明。
表演上,林允的演技讓人有些失望。
劇中她是受害者,但很多觀眾無法對她共情,彈幕里吐槽的很多。
劉奕君前幾年演了不少正派人物,這次顛覆演出讓人驚喜。
周迅則一如既往地交出了滿分演技,并且拿到了白玉蘭視后。
總之,這是一部女性特供的、演技大于劇情的電視劇。
喜歡女性話題和周迅表演的朋友,不容錯過。
第7名:《膽小鬼》
2022年丨豆瓣7.8分
這部劇讓大家對歐豪的演技評價,有了大的改觀。
劇名的由來是梁詠琪的歌曲《膽小鬼》,歌曲在劇中多次出現;
故事則由小說《生吞》改編,有一種青春傷痛文學的味道。
皮哥是在劇荒的時候,不經意點開這部劇的。
最初的感覺,不是太好。
整部劇在兩條時間線上,來回跳躍。
歐豪一副體育生的長相,卻演一個天才的病殃殃學生,有很強的違和感。
但想著一共才16集,湊合看下去吧。
到后來厘清了時間線后,整部劇的情節變得流暢起來。
千禧年前后的校園還原得很到位,有點回憶殺的意思,我追劇開始上頭了。
徹底實現逆轉的,是最后2集。
你本以為已經猜到七七八八了,沒想到突然來了一記重擊,男女主角的結局讓人心碎。
兩人之間的感情處理點到為止,回味無窮。
結局還來一個小驚喜,讓人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有加分。
歐豪的表現也彌補了外表的違和感,到后期基本抓住了主角的魂兒。
今年看《我的阿勒泰》,總覺得女主角周依然似曾相識,后來想起來她又出演過《膽小鬼》。
當年只會演古靈精怪的校園妹,現在的戲路徹底拓寬了。
《膽小鬼》比較冷門和小眾,在犯罪劇里并不是神作。
但憑借極其精巧的構思和文學性,還是贏得了一些口碑。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第6名:《開端》
2022年丨豆瓣7.9分
懸疑+科幻+犯罪,光看這些,《開端》已經是一部里程碑作品了。
公交車上,主角陷入無限循環,這樣的劇情在網文里已經屢見不鮮。
但在國劇里還是頭一回,一開播就爆也就不足為奇了。
劇中的手機鈴聲是《卡農》,這首曲子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特點就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
同一旋律在各聲部先后出現,最后完美融合在一起,剛好和主角無限循環的劇情相契合。
繼《隱秘的角落》里的《小白船》之后,《卡農》也成為新一首的“閻王爺召喚曲”。
用無限循環推進劇情,有點像相聲里的三翻四抖,一個包袱反復往上翻,這是制勝關鍵。
除了滿足獵奇心外,這部劇對現實的展現也很到位。
公交車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
有人的書包里裝著小貓,有人袋子里裝著給兒子的西瓜,有人的行李箱里是一個家。
一群普通人,在一個封閉的場所,成為了命運共同體。
隨著公交車爆炸,每一個悲喜故事逐一展現在觀眾面前。
可惜的是,這部劇高開低走,三番四抖,后期沒翻上去。
前面看得人特別緊張,后面劇情越來越寡淡。
劉濤的客串是個敗筆,一頭精致假發實在出戲。
黃覺演公交司機幾乎是提前劇透了,最后強行安排了一個BE結局,勉強拉回了一點頹勢。
《開端》劇如其名,開了一個好頭,但沒有撐得住。
2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出現它的追隨者,它似乎注定成為孤品。
第5名:《特工任務》
2023年丨豆瓣7.9分
趙寶剛的新劇,賭上了他的導演生涯。
他坦言自己到了退休年齡,距離上一部作品也過了4年,在家待著實在沒意思,就拍了這部劇。
如果反響還可以,就接著多導幾年;
如果大家覺得不好,那就承認自己不行了,急流勇退了。
結果證明,趙寶剛不僅寶刀未老,還潮得可怕。
這是一部現代國安題材的電視劇,可以理解為現代諜戰劇。
本以為趙寶剛會采用傳統諜戰劇的拍法,狼人殺+辦公室政治,沒想到他玩起了現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方法。
整部劇通過特工任務這個游戲展開,一個老年版賽博朋克鋪展開來。
仿佛一場大型真人秀,有點土,但土到極致就是潮。
全劇劇節奏明快,支線繁而不亂。
幾個演員韓庚、李一桐、魏大勛等,雖然不是戲骨,但也是觀眾心中的熟臉兒,表演上比較松弛自然。
在這樣充滿娛樂性的背景下,間諜和反間諜行動輪番登場,讓人目不暇接,破的是迷局,測的是人心。
因為口碑不俗,趙寶剛恐怕也要和我們一樣延遲退休了,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第4名:《邊水往事》
2024年丨豆瓣8.0分
今年夏天的一匹黑馬。
郭麒麟和吳鎮宇,脫口秀節目中的兩個嘉賓,卻在本劇中成為搭檔。
看似彼此不挨著,但跨界組合充滿了化學反應。
本劇由國產犯罪片之父曹保平監制,雖然是一部爽劇,但整個制作周期長達5年。
導演提到,他和曹保平一開始就確定了架空地點的概念。
劇中的三邊坡是虛構,里面有自己的社會規則和風俗習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東南亞犯罪天堂。
他們使用的勃磨語也是請的語言學家專門創造的。
從這些細節能看出主創的用心。
郭麒麟飾演的主角沈星是個戰五渣,獨闖龍潭虎穴,沒有拳拳到肉的功夫,沒有縝密的邏輯推理,就靠著插科打諢活了下來。
偵探小說般的懸疑,游戲般的打怪升級,緊湊的獵奇故事,這大概就是它的取勝秘訣。
可惜的是,這部劇也難逃高開低走的命運。
前半部分幾乎是奔著神作去的,中間開始到75%的部分直線下降,后面幾集就全是災難了。
崩掉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注水嫌疑。
豆瓣一開始標注16集,后來注水成了21集,前面一集1小時左右,后面幾集剪到了四五十分鐘。
不排除劇方看到劇活了,重新剪輯注水,導致觀感下降。
二是演技問題。
郭麒麟是曲藝出身,演個插科打諢的喜劇角色還行,有點深度的角色實在是難為他了。
沈星一開始在他的演技舒適區,后來猜叔讓他獨立做事,他應該有所成長,獨當一面。
但郭麒麟的演技不夠,有點小孩穿大人衣服的感覺,只會擠眉瞪眼,劇情就撐不起來了。
吳鎮宇一如既往演狠人猜叔,和以往的角色差異不大,其實是缺少驚喜的。
蔣奇明等配角演技炸裂,但戲份不夠,紅花不紅,綠葉太綠,整體效果也不會好。
瑕不掩瑜,這部劇作為暑期檔黑馬,是優酷白夜劇場的一次反擊,為《白夜追兇2》上線暖足了場。
第3名:《塵封十三載》
2023年丨豆瓣8.1分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幾年優秀的國產犯罪劇,基本都是一個套路。
鋪兩條故事線,一條是過去犯罪線,一條是現在破案線。
兩條線的時間跨度往往是十到二十年,增加年代感。
這類犯罪劇還常常會采用以老帶新的模式,即一個老刑警帶一個徒弟,然后老刑警退休,徒弟沖鋒陷陣繼續偵破懸案。
從《誰是兇手》到《膽小鬼》,從《三大隊》到《狂飆》,全是這個路數,觀眾看多了難免會審美疲勞。
所以當《塵封十三載》出現時,劇名就這么直白,流水線式的犯罪劇,觀眾不太買賬,所以它開播時反響并不熱烈。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在模式化的創作中看到了新意。
比如同樣是以老帶新的模式,師徒在13年后位置對調,形成了一種結構上的互文。
陳建斌和陳曉的師徒組合,很有化學反應,陳建斌眼神里的糾結,陳曉眼神里的堅定,形成了鮮明對比。
比如同樣是未能偵破的殺人案件,但兇手犯罪手段帶著藝術細胞,有一種暗黑的美,對重慶這種城市還原得也很到位。
最難能可貴的是,一般犯罪劇,前期挖了很多坑,最后因為審查原因填不上,又是刪減,又是改臺詞,草草收尾。
這部劇的結局封神,不僅填上了坑,還恰到好處上了一波價值,大結局播出后還漲分了。
《塵封十三載》是一部套著模版創作的優秀類似犯罪劇,微創新也是創新的一種。
第2名:《狂飆》
2023年丨豆瓣8.5分
近幾年最火的一部劇,現象級的熱劇。
一部劇,讓張頌文一夜之間成為超一線演員,讓演員高葉從花瓶演員變成人人公認的大嫂,讓老默、小龍和小虎這些配角也被看見,接到了大量的資源。
張藝謀也興奮了,攛掇了劇中一批人,再帶上《漫長的季節》一些演員,拍了《第二十條》。
現在看,《狂飆》或許就是一部爽劇,爽過之后缺少回味。
但不可否認,它真的戳中了大眾的痛點。
高啟強一度成為短視頻里最火的電視劇角色,張頌文面對潑天的富貴保持住了操守,如今平穩落地。
張譯則因為這部劇毀譽參半。
除角色爭議外,他似乎還卷入劇組紛爭,連慶功宴都沒參加。
兩位主角在戲外的差異,何嘗不是這部劇的某種延續呢?
不論如何,《狂飆》是一部會被歷史留名的犯罪劇,高啟強這個角色已經成為一個符號。
第1名:《漫長的季節》
2023年丨豆瓣9.4分
這部劇是另一個維度的作品,一部犯罪劇拍成了藝術品。
犯罪劇,本來節奏飛快,懸念迭起。
年代劇,本該節奏緩慢,文火慢燉。
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被導演熔于一爐,烹制出了這道特色的菜肴。
很多人覺得節奏慢,看不進去,那是他們的遺憾。
真正看進去的人,在剝開碎尸案的外殼后,才能看到歲月史詩的內核。
當年在下崗潮的沖擊下,東三省的人們面臨巨大的生存焦慮,碎尸案本質上就是這種焦慮情緒的一種外化。
幾位主角,在殘酷的碎尸案中無一幸免,生活全都受到了影響,又在漫長的歲月里,把這份苦澀咀嚼出了甜。
最后兇案的真兇是誰已經不重要,一代人的青春時光一閃而過。
有人在燦爛中死去,有人在麻木中生活,還有人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選擇熱愛,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幾位演員的表演堪稱精彩。
秦昊增肥用彪子這個角色致敬范偉的范德彪,一個愛吹牛心地善良郁郁不得志的可憐中年人。
范偉飾演的王響,名字很有深意。
《繁花》里的故事和本劇幾乎同期,那部劇的精髓在于不響二字。
而這部劇王響,代表普通百姓。
他活得特別響亮,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出了他的樂觀與豁達。
陳明昊飾演的馬德勝,一支舞蹈盡顯風騷,風頭一度蓋過了另外兩位,和生病后的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王響的老婆羅美素,一個東北母親,真不像演出來的。
蔣奇明飾演的啞巴,成為最大的驚喜。
連飽受爭議的李庚希,在本片中也貢獻出了演藝生涯的最佳作品。
好故事,好角色,好演員,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就了這部神作。
未來很難再有犯罪劇能突破這部劇的高度了。
如果在2020年后選一部最有深度的電視劇,非《漫長的季節》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