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周星馳御用配音演員石班瑜的家屬,在網上發布訃文稱,石班瑜已在北京去世,享年66歲。
我們剛剛送走徐少強,沒想到短短幾天,又收到石班瑜去世的消息。
石班瑜比周星馳要大4歲,66歲的年紀仍然是比較年輕的。
根據石班瑜的經紀人描述,石班瑜因突發心梗導致呼吸驟停。
事情來得太過突然,送院后沒能搶救過來,不幸離世,實在令人感到意外。
周星馳本人得到消息后,也第一時間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出石班瑜生前的照片,配文:
“永遠懷念石班瑜先生?!?/p>
顯然對石班瑜十分尊重。
在沉痛悼念之余,皮哥有些話也如鯁在喉,想趁這個時候拿出來說一下。
關于石班瑜,他的配音工作成果毋庸置疑。
但其本人也面臨著一些爭議。
在一代配音大師仙逝之時,我們有必要來梳理一下這些是是非非。
爭議1:爭論了34年,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還是周星馳成就了石班瑜?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維護和保留地方方言的熱情日益高漲,關于90年代周星馳電影傳入內地時,石班瑜配音所起的作用,爭議也越來越大。
總結成一句話: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還是周星馳成就了石班瑜?
回顧90年代,其實我們內地人接觸的大部分周星馳電影,都是沒有在內地院線上映過的。
我們看的片源多數是由臺灣地區流入的內地的盜版音像制品。
那些電影中,周星馳的專屬配音是石班瑜,吳孟達的專屬配音是胡立成。
石班瑜本名石仁茂,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祖籍廣西桂林。
在進入配音行業之前,他曾經在廣播電臺主持一些綜藝節目,也出演過廣播劇。
1985年,石班瑜拜有“臺灣配音皇帝”之稱的陳明陽為師,開始學習影視作品配音。
配音演員在臺灣并不是一份固定的工作。
但他們有一個成員大約200人的配音工會,也有固定的配音班底。
石班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一個“陳家班”的成員。
當時引進臺灣的電影非常多,石班瑜不愁找不到工作。
但他的聲音太尖,被認為不夠純正,負責配音的角色不是太監就是怪茄,配不了說話抑揚頓挫的“偉光正”主角,有點“難堪大任”,不入流的感覺。
命運的轉折點就在1990年。
當時周星馳憑借《賭圣》一炮而紅,隨后被永盛納入麾下,加盟由王晶執導、劉德華主演的《賭俠》。
永盛高層深知周星馳就是未來10年的搖錢樹。
為了力捧周星馳,開拓臺灣市場,特意派人到臺灣為他挑選專屬的配音演員。
選拔的條件:一是要聲音和周星馳接近;二是要懂得用夸張的語調來演繹。
真是歪打正著,石班瑜剛好就非常符合這兩個條件。
平日里石班瑜就是個愛開玩笑的,有點無厘頭的人,性格和周星馳相似,聲音也和周星馳的聲音很接近。
因此石班瑜在眾多備選者中脫穎而出。
從《賭圣》開始,幾乎所有的周星馳電影,就都是由石班瑜配音的。
包括2008年的《長江七號》和2010年的動畫電影《長江7號愛地球》。
但是在石班瑜參與配音的過程中,一個尖銳的問題,也引發越來越多的爭論。
我們內地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開始引進港產片。
粵語區的人看的是原片,他們喜歡感受那種周星馳的“原汁原味”。
但更多非粵語區的人,看的都是由臺灣引進的配音版。
對那把很尖又很搞笑的聲音非常熟悉,也認定了那就是周星馳“原音”。
所以對于內地觀眾來說,周星馳電影當時能夠在內地引起那么大的反響,石班瑜的配音的確是功不可沒。
而周星馳本人,也一直對石班瑜心存感激,他也明白石班瑜的作用是很大的。
反過來亦如此。
但隨著這些年港產片粵語版本在內地的傳播,很多人發現了一個問題——
周星馳作為香港無厘頭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在電影中很多粵語原聲梗,是無法用國語準確翻譯過來的。
觀眾們開始意識到,粵語版本的周星馳電影,才是最純正的周星馳電影。
其實這也很正常,時代在變,人們對于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以前我們引進歐美電影需要“上譯配音”,而現在80后、90后、00后這幾代人早已熟悉了看字幕。
你制作一個配音版,他們反而會不太買賬。
對于粵語的接受能力亦同樣如此。
因此對于“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還是周星馳成就了石班瑜”這個問題的爭論,其實是沒有答案的。
只能說在那個時代,他們是相互成就的。
如果沒有周星馳電影,石班瑜也許永遠都是“不入流”的配音演員;
而沒有石班瑜,周星馳電影也不能傳播那么廣。
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隨著粵語文化的推廣,以及觀眾對演員表演的多維度理解。
越來越多非粵語地區的人群,開始偏好粵語原聲,甚至能夠聽懂不少粵語了。
粵語如此,滬語也如此,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爭議2:是心如止水,還是“什么錢都賺”?
石班瑜其實也非常專業。
除了配周星馳之外,他還給《古惑仔3:只手遮天》中的烏鴉配過音,相信很多人都聽不出來。
即使成名了,在大部分時候,他都是為人低調,心如止水,大多以配音身份示人。
不過不少網友還是對一些“舊事”耿耿于懷。
上文提到,在臺灣配音的工作,并不是能夠固定的“全職”。
在接不到活時,像石班瑜這種資深配音演員也需要考慮自己的生計。
而比較有爭議的,就是他曾經給臺灣一款非常流行的麻將游戲配過音。
這款游戲曾在00年代風靡全國,相信很多80后都玩過,名字就叫《明星三缺一》。
作為一款PC端棋牌游戲,《明星三缺一》主打的就是以“明星”為賣點。
曾經在游戲中出現的明星包括吳君如、胡瓜、徐華鳳、鐘甄、楊思敏、唐從圣、曾國城等,都是臺灣人非常熟悉的明星。
但其中有個角色叫倪小龍,就存在很大爭議。
他的形象是周星馳,穿的是李小龍的黃色運動服,而為其配音的正是石班瑜。
臺灣當地法律中,關于“肖像權”是這樣定義的。
如果一個形象和某個人非常相似,但那是手工或電腦畫的,那這個形象即使跟那個人長得再像,都不能算是侵犯肖像權。
創作這個形象的人,可以一口咬定他畫的并不是那個原人。
因此在《明星三缺一》中出現的倪小龍,即使用了石班瑜來配音,也并沒有侵犯周星馳的肖像權。
法律上雖然是這樣定義的,但是我們都看到,這樣鉆法律空子的做法,未免太不厚道。
而石班瑜竟然為這個角色配音,就有點“助紂為虐”的感覺了。
話雖如此,周星馳本人倒是并不介意。
而玩家們習慣了把“倪小龍”當作周星馳,在游戲時也沒有覺得不妥。
隨著這個游戲熱度的降低,這件事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另一件有爭議的事發生在最近幾年。
有網友在坐地鐵時,發現一家名為“有緣網”的婚戀網站,也找到石班瑜來做廣告。
當聽到廣播中“周星馳”那熟悉的聲音在念著廣告詞時,那些周星馳的粉絲們難免就坐不住了,紛紛到網上指責石班瑜“什么錢都賺”。
其實皮哥覺得這是粉絲們小題大做了。
石班瑜的聲音并不屬于周星馳,他也有為了賺錢接商務的自由,我們作為旁人并無權干涉。
我們只是太喜歡周星馳電影了,才會把石班瑜的聲音也當作“周星馳”不可冒犯的一部分。
還有一次郭德綱的徒弟曹云金在網上開直播,邀請石班瑜來做嘉賓。
據說當時石班瑜剛走進直播間,在線觀看的人數就立即飆升到10多萬。
而當石班瑜走開時,人數又降到5-6萬,可見石班瑜的影響力有多大。
在直播中,曹云金和石班瑜合作配了兩段《大話西游》和《西游記》的片段。
曹云金負責配唐僧和菩提祖師,石班瑜則配孫悟空。
《大話西游》的那段,唐僧和孫悟空全程都是劍拔弩張的“吵架”狀態;而《西游記》的那段是菩提祖師趕孫悟空走的片段。
有網友就認為,曹云金故意選擇這兩段,是“別有用心”。
前者是在影射師徒矛盾,后者則是在內涵斷絕師徒關系時的嘴臉。
石班瑜與郭德綱和曹云金師徒沒有關系,在這里卻被當槍使,也令網友們哭笑不得。
爭議3:是晚景凄涼,還是另有一片天?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周星馳早息影,香港電影也走向沒落。
像石班瑜這樣的臺灣配音演員,很多都處于“待業”和“停業”狀態。
石班瑜接不到活的那段時間,甚至為了生計,改行當了導游。
雖帶著“周星馳御用配音”的光環,有時候也并不好用。
后來他來到內地發展,在河北保定高碑店,租了一套房子做工作室。
卻在去年因租賃合同糾紛,遭遇一個第三方公司派來的十幾名壯漢暴力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