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隱翅蟲咬人的新聞,時不時地登上熱搜。
有網友稱,自己在凌晨關燈刷手機時,屏幕的光亮吸引了一只小蟲子爬上自己的臉。
開燈后,她發現是一只黑紅相間的蟲子,當時只是用手將其拍死,但沒想到隨后幾天,眼下便紅腫疼痛,就醫后確診為隱翅蟲皮炎。
而在評論區內,不少網友看了之后也曬出了同款“中毒經歷”。
無獨有偶。進入6月,尤其是端午節過后,各種蟲類開始出沒于人們的生活起居之所。有關隱翅蟲、蜱蟲、蜈蚣、馬蜂、毛毛蟲等蟄咬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
那么,毒蟲上身后該如何應對?如何預防這些毒蟲傷人呢?今天康復小編為大家送上一份夏日防蟲咬攻略,希望對您和家人的皮膚健康能有所幫助。
一、被隱翅蟲體液灼傷
應對要點:用堿性肥皂水沖洗,外用爐甘石洗劑
▲來源/視覺中國
隱翅蟲體液堪比硫酸
隱翅蟲是上海本土昆蟲之一,但并不是所有隱翅蟲都有毒,能傷人至嚴重皮膚損傷的隱翅蟲,是隱翅蟲科中毒隱翅蟲屬的蟲子。
這類隱翅蟲身體的各個部分均含有毒素,當其停留于皮膚上受壓或被拍打、壓碎時,即釋放強酸性液體。
這種強酸性液體的pH值在1~2,堪比硫酸,所以不少人將隱翅蟲稱為“會飛的硫酸”。
液體在灼傷皮膚后,經過數小時到2天的潛伏期可出現皮膚損害,引起隱翅蟲皮炎。
隱翅蟲附體,溫柔以待才不會受傷害
所以,在夏天遇到不明飛蟲(這種蟲子有可能就是隱翅蟲)在身體上爬行時,千萬不要用手拍打。正確的做法是,將蟲體輕輕吹落或用物品撥落在地上,然后使用紙巾等物品將其妥善處理。
沾染隱翅蟲液體的衣服要洗干凈暴曬晾干,并及時收回室內。盡量不要衣物放在室外過夜,以免吸引其他隱翅蟲。
如果萬一還是不小心接觸到了隱翅蟲的毒液后,該怎么辦呢?
首先應該立即用肥皂水或流水沖洗,然后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薄荷腦膏或者糖皮質激素軟膏;嚴重的還可以加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去醫院急診就醫,選擇糖皮質激素全身用藥。
防蟲,睡前不要關燈刷手機
那么,在夏季戶外活動時,如何才能有效遠離隱翅蟲、預防隱翅蟲皮炎呢?
一、搞好環境衛生,消滅隱翅蟲的孳生地。隱翅蟲喜腐朽枯葉環境,那么我們應盡量消滅其滋生環境,清理腐敗垃圾、清除雜草、保持環境干燥,可噴灑除蟲藥。
▲來源/視覺中國
二、在戶外活動時要涂驅蟲水,穿長褲,盡量減少裸露皮膚。在外出踏青時,盡量不要青青草地上久坐或久臥。
三、隱翅蟲晝伏夜出,趨光強,夏季悶熱天氣其入室活動較多。大家夜間要關好紗窗,入睡前要熄滅室內所有光源(不要在床上看手機),盡量避免其“入室行兇”;在室外乘涼時盡量不開燈或與燈保持一定的距離。
二、被蜂蜇傷
應對要點:留心毒刺,沖洗傷口,擠出毒液,涂小蘇打!
夏季在陽臺上收取晾曬的衣物、被褥時,要小心夾帶蜜蜂或馬蜂。
如果不幸被蜂蜇傷后,該如何應對呢?首先要觀察是否有毒刺留在體內。
馬蜂蜇人后,不會把刺留在人身上,但蜜蜂會留刺。因此,被蜇傷后要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毒刺殘留。如果有毒刺殘留,應該用鑷鉗拿出來。
然后,馬上用清水反復沖洗傷口,并用手擠壓傷口附近,目的是為了把毒液擠出。
注意要擠壓傷口直至流出鮮紅的血液為止,再用小蘇打水涂抹傷處,這樣能減輕中毒后紅腫。
馬蜂蜇傷易出現休克前兆或休克,如果出現發熱、頭暈頭痛、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應及時就醫。
三、被毛毛蟲刺傷
應對要點:用透明膠帶粘除毒毛
我們俗稱的“毛毛蟲”,學名“桑毛蟲”,它是桑毒蛾的幼蟲。蟲體有無數毒毛,毒毛中心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脫離后隨風飄揚,接觸人體后即可發病。
皮膚被毒刺刺傷后一般先有刺痛、灼熱感覺,隨即在刺傷部位出現紅腫或大片腫脹,多見于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一般全身癥狀較輕。
那么,被毛毛蟲的毒毛刺到了,該怎么辦呢?
要盡可能用膠布或透明膠帶反復多次粘去皮疹處毒毛,及時用肥皂水或堿性水溶液沖洗局部,以中和毒素。
局部可外搽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或1%薄荷溶液,也可用馬齒莧搗爛敷于患處,消炎止癢。如果癥狀嚴重,要及時就醫。
四、被蜈蚣咬傷
應對要點:不擠毒液,不涂碘酒或其他消毒水
蜈蚣咬傷在上海地區也較為多見,它常常藏身在室內地上的衣物或鞋子里。在野外,遭遇蜈蚣的情況更多。
蜈蚣咬人的傷口是一對小孔,其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傷后,其主要表現為局部的急性炎癥:紅、腫、痛癢,嚴重者可發生局部皮膚壞死等。更嚴重者可見渾身麻木、頭痛、眩暈、發熱、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被蜈蚣咬傷后,正確的處理方法首先是,不要試圖將毒液擠出,用力擠壓會使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導致毒液擴散,引起傷口腫脹蔓延。
其次,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扎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腫脹明顯者可用抽吸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立即用堿性溶液(肥皂水等)反復多次沖洗傷口,以中和酸性毒液。
一定要用堿性溶液反復沖洗,忌用碘酒或酸性藥物沖洗或涂擦傷口。
而要預防蜈蚣的傷害,夏天盡量少穿拖鞋或涼鞋到長有青苔的地方;不要輕易搬動磚塊,否則很可能會搬出一窩蜈蚣。
蜈蚣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室內要做好防潮工作,保持清潔干燥,避免堆積物品,不給蜈蚣提供“活動”的環境。
五、被蜱蟲咬傷
應對要點:不拍打、不硬拔、不捏爆!
體形圓扁的蜱蟲,雖然個頭如米粒大小,很不起眼,但是它咬起人來卻非常厲害。
蜱蟲咬人時,是將自己的半個身體扎入皮膚,然后扎入倒刺吸血。當蜱蟲吸飽血后,身體會膨脹鼓起,由米粒大小長到指甲蓋一般大小。
由于蜱蟲會吸血,因此被它叮咬后,不但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疼痛的癥狀,還會引起發熱、乏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嚴重者為危及生命。
不久之前,在河南農村就發生了蜱蟲至3人死亡(1年輕人被蜱蟲咬后感染死亡,2老人為逝者凈身穿衣后被蟲咬繼發感染死亡)的事件。因此,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攝氏度,應立即就醫。
蜱蟲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前在山區和丘陵地帶最為活躍,近幾年在上海地區也不時出現。
那么,被蜱蟲咬了以后該怎么辦呢?
▲來源/視覺中國
首先,千萬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不要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它;你越刺激它,它就扎得越深。
因為蜱蟲的前端長有倒刺,所以千萬不要生拉硬拽,否則容易使倒刺留在體內,繼發各種感染。所以,被蜱蟲咬后要及時去醫院處理。
如果不方便就醫,需要自行處理的話,可用酒精涂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鑷子取下蜱蟲。注意:要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搖動。
或用煙頭、香頭輕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再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潔傷口和手,進行消毒。
要想遠離蜱蟲叮咬,我們該怎么做呢?
1.外出踏青可涂抹驅蚊水,避免在草地上坐臥。
2.避免長時間接觸木材和落葉堆,在樹林或草地上散步時,穿長袖和長褲,把褲子塞進襪子里。
3.長時間在戶外回到室內后,要及時沖個澡仔細檢查手臂、耳廓后、腿、膝蓋和頭發。特別要注意檢查寵物和幼童。
康復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