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11 日刊 | 總第 2372 期
誰能想到,今年 " 浪姐 " 看得讓人心疼。
在一公表演結束后,李嘉格、萬妮達、YAMY、趙奕歡、朱丹、范湉湉幾位姐姐由于排名靠后,在二公選歌時幾乎沒有選擇余地地進到《萬物盛開法則》組。
《萬物盛開法則》本是一首朋克歌曲,但在節目中改編成了可愛曲風。幾位姐姐,心不甘情不愿地相遇,但因為對舞臺共同的渴望,一邊樂觀自嘲,一邊相互取暖,一邊摳舞蹈的每一處細節,并絞盡腦汁地往歌里加創意。
她們明明在乎成績,卻要在臺上笑著一遍遍唱 " 我不在乎 ";她們贏了小考,獲得賽前秀機會,卻沒能拿到加分;第二次公演中,逆風翻盤的戲碼也未能如愿上演,姐姐們以 15 票的分差,按照規則,全員危險。
這是一個如電影《熱辣滾燙》般竭盡全力但失敗的故事,卻讓人看到了姐姐們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生命力,而這份生命力,正是 " 浪姐 " 系列節目的魅力所在。
今年已經是《乘風》系列走過的第五年,姐姐們的故事仍在節目里不斷上演。細細品味目前播出的幾期內容,我們看到姐姐們為了更好的舞臺效果拼搏的同時,也發現節目組正悄然轉身。
變化是否帶來更好的節目效果?《乘風 2024》能否乘風而上,滿足觀眾的熱望?在神仙打架的音綜市場," 浪姐 "IP 能否守住當前的排位,又是誰能在今年夏天突出重圍,成為爆款綜藝?一切等待時間揭曉。
搞舞臺
" 浪姐 " 是認真的
今年節目的最大觀感是,舞臺真花錢了。
高邈穹頂搭配無垠地面,整個舞美透露著精致與曠野感,為姐姐們的表演更添層次。如初舞臺時陳麗君表演《天命》時,一只浴火重生的紅鳳凰在頭頂展開雙翼,將女性力量具像化展現在觀眾。
萬妮達唱罷《鏡中人》,穹頂圖案是一只巨大的垂下來的手,試圖搭救有過傷痛身陷困境的人兒,傳遞著溫暖的救贖的力量。
此外,豐富的表演道具也將觀眾帶入到歌舞氛圍之中,打造一場場值得盡情享受的視聽盛宴。
如《六邊形雪花》中,人造雪地、無人機等實景讓舞臺變得冷峻且充滿科技感。二公的《萬物盛開法則》里,許多大型彈力球滿場跑,被姐姐一腳踢開,釋放壓力的效果,如同歌曲表達本身。
除了舞美,節目組在選歌上也用盡心思。本季公演以中國節氣為主題,每場公演的歌曲都會與其對應的節氣相契合,有周杰倫的經典中國風《發如雪》《青花瓷》,有時代少年團的《樓外樓》,抖音熱門歌曲《有你在》,更有蔡依林《熱冬》、陳?!短摂M》這類傳唱度較高的歌曲。
除了觀眾耳熟能詳的曲目,節目組還在每次公演準備了一首原創歌曲,如一公的《六邊形雪花》和二公的《絕霧》。對于拿到原創單曲的姐姐來說,她們既可以首唱也是原唱,從而進一步激發她們潛在的動力,也能為姐姐們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
遺憾的是,在初舞臺階段,節目沒能捧出下一個王心凌、美衣禮芽式出圈人物。且由于今年跨地域、跨領域挑戰的姐姐較多,全能性唱跳藝人非常少,大部分姐姐都有自己的短板,外國的姐姐還要練習中文咬字,這使得舞臺雖美,卻難以重現能比肩第一季《大碗寬面》的齊舞舞臺。
好在賽至二公,驚喜出現。
韓雪與 Joyce 合唱《身后》時,兩人分別站在舞臺兩側,身后是茂密的樹林造景,逆光打在身上,形單影只,渴望慰藉。接著,舞臺中央的弦樂矩陣突然開始齊奏,呈現出恢宏磅礴的氛圍,在彼此糾纏的情感推向高潮。兩人漸漸走近,微笑著訴說離別,這份感動直抵人心。一曲唱罷,韓雪眼眶濕潤,在臺上不禁流下淚來。
戚薇、蔡文靜、謝金燕、王琳組的《青花瓷》,青花瓷紋樣的半透明幕布,仿佛一幅盡顯東方神韻的仕女圖。
當幕布拉開,四人從幕布背后緩緩走至臺前,像是從畫卷中 " 活 " 過來的人物,一顰一笑,皆是溫婉古典之韻,正如歌詞 "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
唱跳不夠,舞美來湊。美就完事了。
" 浪姐 " 乘風起
就能上青云?
從成績上來看,《乘風 2024》確實 " 乘風 " 而起了。
" 風 " 來自贊助商的信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乘風 2024》有金典、三星、斯維詩、金龍魚、谷雨、愛瑪、護舒寶共 7 家贊助商,其中 6 個都是往季合作過的品牌。雖然數量上不及去年 10 個之多,但穩定的合作足以說明品牌方對節目 IP 的堅定信心。
驚喜則體現在播放量上。據貓眼專業版,本季《乘風 2024》上線 22 天,累計播放量已破 21 億。單日播放量最高達 1.81 億,是五季以來的最高數值。貓眼熱度峰值為 9329.81,雖然在今年目前的綜藝市場中還算第一梯隊,但相比往季還是遜色了些。
熱度背后,一方面是觀眾對新一季姐姐們的期待,另一方面,節目組也卯足了勁主動制造話題。
在首期節目中,朱丹的每個鏡頭都與認人念名有關,周揚青在初舞臺用 rap 講述 " 頻繁被渣、情況不能查,愛情當一切就是笑話 ",表達對前任的不滿。只是這種話題來自姐姐們的過往,策劃感有些重,難以形成大的討論水花,并轉化為對節目熱度的持續助力。
種種原因疊加,就導致了今年節目熱度總是 " 差一口氣 ",在討論度上未能趕上往季風采。
借勢乘風后,去向哪里是個問題。
當 " 浪姐 "IP 行至第五年,自然不能再和最初一樣聚焦于女性突破困境、悅己成長,而是要思考如何再向前一步。于是去年起節目刪 " 姐 " 去 " 浪 ",將視野放大到國際舞臺,定位改為一檔 " 國際女性文化交流與音樂競演綜藝 ",slogan 也轉而強調 " 大美中國 ",以女性為載體,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變化使節目在女性議題表達上失去了曾經的犀利敏銳,變得溫吞粗糙。文化交流呢,也淺嘗輒止,《乘風 2024》本質還是那個 " 換湯不換藥 " 的音樂競演節目。
今年《乘風 2024》增設了《天真時間》《姐姐請上車》《乘風運動會》等多個衍生節目,確保一周七天更新。但這也造成了正片內容的單薄。正片基本沿著賽制流程按部就班地推進,少了些真誠而細膩的情感毛邊,而姐姐們珍貴的自我表達更多被放在衍生節目當中,有種頭重腳輕的遺憾。
文化交流上,去年《乘風 2024》首期便設置了各個姐姐帶一份自己的家鄉菜環節,以此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但今年正片內容中目前都沒有類似環節。
本季邀請了來自泰國的 Mai,法國的 Joyce Jonathan,越南孫夏鈴,美國鄭妮可等國際姐姐。國際姐姐來《乘風 2024》要克服很多困難,難免會水土不服,在一公結束后有姐姐退賽。
因此節目應當盡可能多呈現中外姐姐間的交流互動,如果文化交流只止步于在讓國際姐姐們學唱中文、中國姐姐為她們當翻譯,是非常可惜的。
競演音綜 3.0 時代
誰能突圍?
《乘風 2024》已經播至二公,與此同時,《天賜的聲音 5》《新說唱 2024》《歌手 2024》等競演類節目也陸續上線,幾大音綜界的老 IP 同期競爭,各個都是 " 爆款預定 " 的模樣,讓市場一下子熱鬧起來。
細細端詳這幾檔節目,正好對應了當前幾種不同的競演類音綜的創新思路。
《乘風》系列以概念先行,通過對社會 30+ 女性議題的敏銳觀察與把握,契合了近年來觀眾女性意識覺醒進而產生的精神需求,也滿足了后選秀時代觀眾對于唱跳舞臺的盼望與渴望。不過,概念先行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沒能講出精彩的敘事,體現其社會價值,在熱鬧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再漂亮的概念也會顯得平淡。
無論什么綜藝,在制作上都面臨著共同的選人難、選歌難題。就像今年參加《天賜的聲音 5》的嘉賓中,汪蘇瀧、張碧晨、楊宗緯、黃霄雲等都是各大音綜的老熟人,難以淘到寶藏新人。歌曲則傾向于選擇具有一定傳唱度和熟悉度的歌曲。在名曲與觀眾原有的情感鏈接上翻出新花樣,更容易與觀眾形成共鳴。
但弊端是,各音綜選歌難免重復。就像今年《天賜的聲音 5》與《乘風 2024》撞歌,都唱了陳粒的《虛擬》,而《奇跡再現》則在《天賜的聲音 5》《天賜的聲音 2》《閃光的樂隊》中都被翻唱過,版本太多,對觀眾來說聽多了也容易疲倦。
比不過人和歌,今年《天賜的聲音 5》則在專業度方面卷了起來。每組嘉賓演唱結束后,節目組會現場播放其無伴奏原聲。奇招一出,效果立竿見影。截至目前,在節目官方抖音上,汪蘇瀧和張碧晨合唱《命運》已收獲 189.1 萬點贊量。
在短視頻平臺,情緒已推至高潮的演唱片段更易讓觀眾感知節目魅力。昨日剛發布的張碧晨和楊坤演唱《在加納共和國離婚》片段在一天之內收獲 209.2 萬點贊,出圈之勢十分猛烈。
《新說唱》系列在打造了兩季 " 巔峰對決 " 后,深知不能再逮著同一批 rapper 薅羊毛,今年重回海選模式。諾米的一句" 謝帝,謝帝,我要 diss 你 "讓節目未播先火,而首期海選內容播出后,大部分網絡討論依然集中在諾米身上,關于說唱本身的討論聲量并不算大,還要看后續表現。
時隔四年,《歌手》IP 終于重啟。回歸后的節目頗有甄嬛回宮的氣勢,采用 " 全程直播 " 的播出模式,主打一個以實力硬碰硬,將 " 真唱 " 進行到底。
沒有預錄,不能重來,全開麥 live 直播,不僅是對歌手們唱功、心態及舞臺經驗的考驗,同時也極考驗節目組對現場直播的把控能力。畢竟曾經《歌手》決賽夜的汪涵救場尚且歷歷在目,快男快女時期的抓馬名場面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昨晚,第一場直播競演播出后,斬獲了 0.5781% 的黃金時段收視率峰值,并迅速霸榜微博熱搜,那英梗圖成互聯網樂子人新寵," 爆 " 得很突出。坐在直播前急切等待結果宣布的時刻,讓人立馬回到了 11 年前通過電視收看《我是歌手》的情形。
如果說早期站樁競技音綜是初代 1.0,依托互聯網借勢而生的各類細分音綜屬于 2.0,那么當下平均迭代 5 年以上、緊密擁抱短視頻而竭力創新的競演音綜已經進化到了 3.0 時代,新的競爭態勢已拉開序幕。
競演綜 N 代是情懷也是生意,從招商情況來看,各家的竭力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天賜的聲音 5》《歌手 2024》各有 6 家贊助,《新說唱 2024》有 4 個,與去年數量持平,其中 2 家是合作過的品牌,成績也算穩健。
在綜藝大市場商業表現蕭條的冷靜期,競演音綜的 " 文藝復興 " 也算是給從業者帶來了一絲新生希望。
對于觀眾來說,能看到這些音綜新一季開播是件樂事,看到音綜的突破與創新更是件幸事。這個夏天這些綜藝將為我們帶來哪些新內容,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