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
潮新聞客戶端 編輯 徐光
據央視新聞消息,12月1日晚,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塔河等地出現極光,不少當地居民以及游客拍攝到這一美景。
此外,不少攝影愛好者在社交平臺還曬出了在北京拍到的極光照片,并表示,“我國出現極光很罕見,此次在北京可觀測到極光更是罕見?!?2月1日晚,“北京極光”更是沖上了熱搜。
黑龍江漠河北極村出現極光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拍攝到的極光
攝影愛好者在北京百花山地區拍攝到的極光
攝影愛好者在北京百花山地區拍攝到的極光
據@中國國家地理頻道消息,網友在北京拍攝到極光,這是北京史上第二次極光影像記錄。從2019年12月份開始,太陽進入了第25個活動周期,預計在2025年左右迎來最高峰。
那么,此次為何會出現大范圍的極光現象?極光又是如何產生的?
此次極光是地磁暴的“杰作”
一般而言,由于我國地磁緯度較低,即便是較強的地磁活動發生時,也很難發生明顯的極光現象,但是極光發生的高度往往在100公里甚至是300到400公里的高空,如此高的高度,足以跨過上千公里的地平線,所以當遇到合適的條件時,是有可能在我國極北地區見到極光的。
據公開報道,近20年來,我國只有2003年和2015年等出現了為數極少的極光影像記錄。
本次北京多地出現極光現象,正是由于地磁暴的原因。
據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中心監測,12月1日、2日,我國將可能出現地磁暴活動,其中12月1日可能發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預計地磁活動將延續到12月2日。在此影響之下,空間站可能因大氣拖拽造成軌道高度下降,衛星導航設備誤差增大,航空飛行將面臨通信環境變差和跨極區輻射的雙重風險,對于公眾,尤其是信鴿玩家和極光愛好者,未來幾天要時刻注意空間天氣信息。
據悉,極光雖然常見于高磁緯地區,但如果地磁暴特別強,極光發生的范圍就會擴大。
究竟什么是地磁暴?
要了解電磁暴,首先要了解地磁是如何產生的。
地球的地核包括內核和外核兩部分,內核溫度最高,為固體;外核溫度次之,充斥著大量以鐵鎳為主的流體。這些流體帶有磁性,在地球自轉和高溫作用下進行對流運動,會引起電磁感應,進而產生地磁。
地磁產生至少有約35億年歷史,它通過地球內部延伸到宇宙中,形成地球磁層,這個磁層可以阻擋太陽風的侵害,保護地球的大氣層和自然生態。
而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場全球性的劇烈擾動現象。
作為最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一次日冕物質拋射過程能將數以億噸計的太陽物質以數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拋離太陽表面,不光是巨大質量與速度匯聚成的動能,它們還攜帶著太陽強大的磁場能,一旦命中地球,就會引發地磁場方向與大小的變化,即地磁暴。
為何我們看到的極光大多是紅色?
據@中國國家地理解釋,極光是地球磁層受到太陽帶電粒子擾動時產生的發光現象。太陽帶電粒子沿著地球兩極的磁力線沉降到高層大氣中,與中性大氣中的粒子碰撞,激發電子能級躍遷,從而產生不同顏色和形態的光。
大部分極光集中在地球上方的90-400公里。如下圖人類觀測極光示意,其中在300公里以上,極光以淺紅色為主,200-300公里以深紅色為主,100-200公里以綠色為主,100公里以下則是藍色、紫色或多種顏色混合的深紅色。
為什么在中國看到的極光大都是紅色,而在北極圈內看到的是綠色?這主要是因為地表有一定弧度,使得地球本身會遮擋一部分遠方的物體。如果觀測點離極光太遠,就只能看到高度更高的紅色極光了。
據中國氣象局預報,此次我國北部地區,如黑龍江、新疆的部分地區有機會看到紅色,甚至是綠色極光。
(綜合央視新聞、@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