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張鈺惠)近日,據媒體報道,安徽淮北一小學向家長發放調查表稱,為消除學生攀比心理、確保學生足部健康,詢問他們是否支持學校統一組織家長出錢,為學生配備每雙600元左右的校園健康運動鞋。
本來是要出紅牌的裁判,怎么自己還下場了?既當裁判,又想當選手,這到底防攀比,還是發橫財?這是什么意思?!
被輿論質疑后,當地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發給部分家長的只是一個調查問卷,是針對當地某個議案作的一個調查,便于教育部門數據反饋。并稱,家長的需求意見可以記錄在調查表上,學校會如實統計反饋,沒有其他意思。
600元的防攀比鞋,一前一后兩個略顯矛盾的詞語引發網友熱烈探討。有人自嘲,原來600元才是攀比的起點;有人質疑,這個價格是怎么來的、標準是什么?雖然不能算是強制購買,但此舉會給家長和孩子們傳遞怎樣的價值信號,學校和當地教育部門著實須慎之再慎。
600元一雙的運動鞋,這價格標準恐怕是很多國際品牌都望塵莫及。對于大學生甚至上班族來說,這都是一個需要琢磨一番才能下手的價格,更何況是對于正在長身體、鞋碼一年一變的小學生?而對于一些經濟狀況不寬裕的學生,或許從未穿過如此高價的鞋,防攀比的效果尚未達到,恐怕還會讓這些孩子們感到自卑,屬實顯現出“何不食肉糜”的荒誕感。
再看這份調查問卷,在征求意見階段就早早定下了價格,也沒有公開透明地告知品牌和采購標準,僅僅一句“消除學生攀比心理”,就要讓家長為學校的高價防攀比“教育”埋單,難免會引起質疑。防攀比教育,不是靠一雙鞋、一件衣服,也不是將家長和學生置于防攀比的道德高地,而是學校的思想引導、家長的以身作則,讓學生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中養成正確心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