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近日在一場論壇上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他認為,如果我們希望增加養老金的籌資,必須要讓參保人感覺到他們的錢花得值。他覺察到,在現在的年輕勞動群體中,他們為何要繳納養老保險的意識還不夠強烈。
朱恒鵬認為,目前有大量的年輕人是靈活就業者,他們的參保率和繳費率都相對較低。他認為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往往難以預期到三十年后的收益。然而,如果讓年輕人明白,他們繳納的保險金可以讓他們的家鄉父母獲得養老保障,他們的積極性可能會大大提高。
然而,對于朱恒鵬的觀點,也有網友提出質疑,他們表示,為何不直接讓年輕人給長輩轉賬,而是需要多經一手摻和?通過養老保險這一環節。
還有網友表示,專家的觀點就是說,年輕人自己養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也別統籌了?
小編認為,朱恒鵬的觀點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即通過年輕人參與養老保險,為家鄉的父母提供養老保障。這種方式可能會提高年輕人的積極性,因為他們可以明白,他們的錢是花在了有意義的地方。然而,這種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年輕人可能會認為,他們的錢應該用在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上,而不是用來養老。其次,這種方式可能會引發一些道德和倫理問題,比如,是否應該強迫年輕人為他們的父母提供養老保障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