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任務由此開啟了其11個飛行階段、53天任務全過程的第一程。
嫦娥六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一部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以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為預選著陸區,將首次實施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
迄今為止,人類共對月球進行了10次采樣返回,這10次采樣均位于月球的正面。此前我國的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實現了月球正面的采樣返回,此次嫦娥六號執行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在全球尚未有過先例,難度與風險系數可想而知。
王瓊告訴記者,此次任務將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采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實現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同時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
看點一:時隔五年再赴月背,首次執行月背采樣
2019年1月,伴隨嫦娥四號任務實施,“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著陸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四號任務為月球背面的科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
隨后2020年12月,嫦娥五號任務返回器將1731克月球正面的樣品順利帶回地球,中國由此成為世界第三個從月球采樣返回地球的國家。
在這些探測任務基礎上,嫦娥六號將奔赴月球背面實施采樣返回任務,如果任務成功,將是月球以及太陽系演化等科研課題研究的大豐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逯運通告訴記者,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發射重量約為8噸,是我國迄今為止最重的一顆深空探測器。此次嫦娥六號探測器選取的著陸點是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跟嫦娥四號的落點并不一樣,“我們探測器落點的選擇整體遵循兩項原則,一是科學探測價值高,二是工程實施可實現?!?/p>
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直徑約2500公里,是太陽系已知最大的盆地。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可獲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識,增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逯運通表示,“我們推測嫦娥六號任務有望能獲得非常古老的月球樣品,來支持我們后續的科學研究?!?/p>
“如果有了月球背面的月壤,再加上此前獲得的月球正面的月壤,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開展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演化差異研究,也能深化人類對于月球演化歷史、太陽系起源等科學問題的探索?!卞诌\通非常期待,這將是全人類從0到1的突破。
王瓊坦言,月球背面環境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我們在真正去到之前,只能通過衛星遙感影像有一個大概的分析,但是具體的、小尺度的工況,我們提前是不知道的,比如著陸器下方的淺表層結構如何?是不是符合我們預期設計?采樣能不能達到足夠深度?我們只有在著陸探測之后才能獲悉,也就是說,嫦娥六號任務是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p>
看點二:高效、智能開展采樣作業
由于從地球上無法直接看到月球背面,嫦娥六號為期53天的任務過程都必須依靠最近部署的繞月中繼衛星“鵲橋二號”進行作業。這顆中繼衛星已在今年3月發射升空,主要用于轉發月面航天器與地球之間的通信,它的首次任務就是為嫦娥六號服務。
王瓊表示,考慮中繼星的通信覆蓋問題,嫦娥六號的工作時長會比當年嫦娥五號的工作時長要短,“此次嫦娥六號大概只有36小時~40小時可以在月背開展工作,這就對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自主化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們也采取了一些新技術,包括快速采樣、智能判讀等等,來提高工作效率?!?/p>
逯運通表示,嫦娥六號任務將沿用嫦娥五號的樣品采集方式,使用鉆取和表取兩種采樣方式,獲得不同層面和深度的樣品??紤]到月球背面的實際工況比較復雜,探測器提升了自主作業能力,設置了不同的模式可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切換,同時,也設計了很多探測分析節點,適時可以引入地球上有經驗的專家團隊作為外援來實時“輔導”探測器開展月背采樣作業。
看點三:開展國際合作
國際合作對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很關鍵,記者了解到,嫦娥六號將搭載法國、意大利、瑞典和巴基斯坦的載荷。在5月3日召開的嫦娥六號國際載荷研討會上,來自巴基斯坦、法國、意大利等12個國家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歐空局等國際組織的嘉賓,在發言中高度贊賞嫦娥六號任務開展廣泛國際合作,并贊同在后續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繼續尋求新的合作。
其中,法國氡氣探測儀,將對月球表面氡氣同位素開展原位探測,研究揮發物在月球環境下傳輸和擴散機制;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將對月球表面負離子進行探測,研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機制;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將開展在軌成像任務,驗證納衛星月球軌道探測技術;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將作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絕對控制點,可以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
根據此前國家航天局在2024年中國航天日活動上的介紹,我國計劃于2026年前后發射的嫦娥七號,將搭載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羅斯、瑞士、泰國、國際月球天文臺協會等7個國家、國際組織的6臺載荷,共同飛赴月球,開展相關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