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火建筑幾乎被大火包圍,該建筑四周疑似包裹有施工所用的建筑安全防護網。5月3日1時46分,開封消防發布通報稱,無人員被困,目前火勢已被控制。
著火大禮堂全名為“河南大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大禮堂”,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許心武任校長時主持規劃,該校教授等人員自行設計,歷時三載、耗資二十一萬大洋建成的。2006年,河南大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禮堂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一夜之間,大禮堂遭遇大火,想必流連過明倫校區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灼痛感。網絡上,人們紛紛講述自己和大禮堂的“故事”,滿是悲傷和惋惜。
正因為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因為它有著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歷史價值,正因為它是很多“河大人”的青春記憶和情感紐帶,我們在痛惜之余,更要嚴肅追問:起火原因到底是什么?誰來對此負責?
2023年11月22日,河南省政府采購網發布河南大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舊址大禮堂修繕工程項目,供應商(乙方)為北京同興古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大學一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大禮堂已施工近四個月,起火原因疑似為有施工隊人員在禮堂內部休息, “本來禮堂應該安有煙感設施的,但在裝修就沒有。相關事宜還沒移交給校方。”如果說法屬實,施工單位顯然難辭其咎。只有盡快查明失火的具體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有效追責。
建筑施工場地,往往會有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再加上復雜的作業環境,相關消防設施還無法到位或正常工作。在這種情形下,就更應注重防火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網上流傳的大禮堂“遺照”中,有一張拍攝于冬日,大禮堂周身裹滿了維修用的腳手架,上面掛著醒目的橫幅大字:“文化遺產不可再生,加強保護刻不容緩”以及“治理隱患保障消防安全”等字樣。這些標語就是警示,卻未能阻止一場大火。
5月2日,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剛發布通知,“五一”假期期間,生產經營單位要加強安全管理,徹底排查風險隱患,強化重大危險源管理,加強值班值守,防范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安全施工,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那些標語不僅要掛在施工現場,更要刻在每一個環節工作人員的心里。
目前,河南大學已經就大禮堂在修繕施工期間發生火情致歉,并表示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央視網綜合澎湃新聞評論微信公眾號、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頂端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