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在酒店吧臺旁,逐一將礦泉水瓶清空,繼而小心翼翼地將洗發水、沐浴露及潤膚乳灌入其中。盡管大拇指因重復動作而感到麻木,但她想到這免費得來的洗發水市價逾百元,一切辛勞仿佛瞬間得到了回報。
在經典美劇《老友記》中,羅斯和錢德勒面對昂貴的住宿賬單,決定采取行動,收集酒店內所有免費小樣乃至水果、燈泡,踐行“物盡其用”的原則。
小浪,一位來自廣東的住客,在澳門一家五星級酒店退房之際,行李中滿載著各式護膚品小樣、日常用品及零食,皆是從酒店“合法搜羅”而來。社交媒體上,年輕群體間興起一股新潮流——入住酒店時順手“薅羊毛”,對象包括迷你吧飲品、水果、一次性洗漱用品等。有人認為,這些使用過的物品不會留給下一位住客,帶走它們更為環保。
小浪透露,他每次都大方告知服務員打算帶走一些物品,服務員不僅不反對,還會幫忙打包。有住客分享,僅在北京某五星級酒店五天的住宿期間,帶走的物品總價可觀,涵蓋各類洗漱用品和一次性用品。更有甚者,從豪華的寶格麗酒店離店時,詳細規劃如何“進貨”,小到洗護小樣,大到行李牌、小包,盡數收入囊中。
部分酒店如北京的麗思卡爾頓與希爾頓,規定大瓶洗護不可攜,但歡迎客人帶走牙刷、香皂等一次性用品;廣州麗思卡爾頓則允許分裝洗護用品;全季酒店則明確大罐洗護不可帶走,基礎一次性用品則可以。
對于這些被“薅”的產品價值,二手市場上出現了所謂“寶格麗同款”等酒店用品,價格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來源各異。有銷售經理透露,某些高端酒店使用的22ml規格洗護用品進貨成本僅為兩元左右,而大瓶裝則更經濟,酒店亦有措施避免這些用品被大量取走。
專家文志宏指出,許多酒店,尤其是高端酒店,將這些高品質個人護理用品視為吸引顧客的策略之一,其成本已被計入房費之中,顧客的“薅羊毛”行為實際上在酒店的預算考量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