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用自己種植的葡萄榨汁、釀酒,做餡餅,進行植物數據采集;中學生加入了護河志愿服務隊,在楊浦濱江沿岸留下了實踐足跡……對這些“10后”“00后”的學生來說,勞動是什么?勞動教育又給他們帶來了什么?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馬陸小學的學生搗碎葡萄,嘗試自己釀酒(圖片由學校提供)
勞動是能力的培養
“勞動是美好的、光榮的。在動手實踐中學習,我能體驗勞動的價值和辛勤付出帶來的成就感。”馬陸小學五(3)班學生劉璟弘說。
在社團時間,學校課程教學部部長李淑丹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制作出屬于自己的“葡萄烘焙營養餐”。劉璟弘和小伙伴們一起把校園小農場里成熟的葡萄采摘下來,用器皿搗碎榨汁變成美味的葡萄汁,還可以繼續發酵釀成葡萄酒。劉璟弘用手或按或搓,把面團變成了靈動的葡萄造型,接著放入烤箱中烘焙成美味的點心和同學們分享,葡萄的甜美和分享的快樂讓勞動變得“色香味俱全”。
李淑丹告訴記者,馬陸小學坐落于氣候適宜、農業資源豐富,葡萄產業繁榮的“葡萄之鄉”馬陸鎮,馬小擁有得天獨厚的本地資源開展勞動特色課程。
學校6節“葡萄”元素的特色勞動課程包含農業生產勞動、烹飪與營養、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新技術體驗等7個任務群,圍繞“農業生產勞動、現代服務業勞動”,形成了1~5年級葡萄的種植、養護、品鑒、宣傳、銷售、食品加工等六個主題系列課程。
馬陸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朱英表示,課程輻射到家庭社區,覆蓋“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類勞動形式,指向“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四大勞動素養,培養學生愿勞動、會勞動、創造勞動。
馬陸小學五(3)班學生盧學慧表示,自己會使用螺絲刀、測電筆等多種勞動工具,學會了使用各種材料,植物的種植方法,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經驗。盧學慧爸爸很認同地說:“勞動能讓理論學習與實踐相互促進,在過程中不斷提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p>
勞動是人格的塑造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弊鳛樯虾J兄行W勞動教育特色校,上海市新大橋中學積極探索生命教育一體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契合點,將有著20年歷史的護河志愿服務作為勞動教育的載體。
校德育主任陳玫介紹,學校將勞動教育與課堂相結合,例如化學課上,學生學習水的過濾和凈化,地理課上,描繪河流的分布,生物課上,了解水生物的類型和構成,思政課上,學習河長制與可持續發展?!皸顦淦炙畯S留下了新大橋學生們的足跡,楊浦環境監測站有他們的身影?!?/p>
為維護日益變美的城區環境,新大橋中學黨員、團員和少先隊員組成的“河小青”文明實踐護河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護河志愿服務活動。每周,“河小青”護河志愿服務隊的同學都會高舉著“紅領巾護河隊”的旗幟,來到楊樹浦港,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高年級同學為預備年級介紹紅領巾護河隊曾經開展過的護河活動,老隊員帶著新隊員們分頭負責河岸邊垃圾的清理?!昂有∏唷眰兺ㄟ^閱讀文獻了解楊樹浦港歷史,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市民對于河長制的認識和態度,通過河流水質監測,了解河流的健康狀況,最終形成《新大橋中學楊樹浦港河道觀察探究報告》。
新大橋中學圍繞“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探索勞動教育融合“河小青”護河專項行動的實施路徑。作為新大橋中學“河小青”志愿者,學生魏子涵說:“每當穿起藍馬甲,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油然而生,去河畔進行水質檢測,在河岸通道撿拾垃圾,向市民宣講水環境知識。漸漸地,在心中護河已然成為一種精神?!?/p>
作為“河小青”志愿者家長,學生楊儷媽媽發現,女兒參加護河志愿活動后,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做事情持之以恒?!坝浀靡淮螀⒓訁^級演講比賽難度較大,女兒缺乏自信心,我用她參加護河活動的行為鼓勵她,最終獲得了成功。勞動教育給孩子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活動中激發了潛能,給了孩子不斷成長的可能。”學生陸家祺爸爸說:“我發現,勞動教會了她有序思考的方法,提高了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培養了她的公民意識、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p>
中王家宅委員會的徐書記表示,新大橋中學學生們在楊樹浦港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帶動了一批批孩子和家長參與,居委會成員時常在各個轄區聽到對他們的贊揚。
勞動是成長的基石
新大橋中學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吳英姿認為,勞動引導學生們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用雙手成就美好未來。作為學校,要精準把握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價值,探索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敝煊⒈硎?,勞動可以培養“愿勞動、會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學生,學校設定勞動學習成果指標對應四項核心素養,形成具有安全勞動、規范勞動、吃苦耐勞、有始有終、珍惜勞動成果等勞動習慣和品質。
幾年來,為構建貫通一體、開放協同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推進“五育融合”高質量發展,上海堅持開門辦勞動教育,充分挖掘可利用資源,聯合各校外基地共建,協同育人。去年5月,上海植物園、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67家單位被命名為第二批上海市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場所),這是繼2021年首批68家公布后又一批基地。
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曾指出,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要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的高度認識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各區、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地設置課程內容,要堅持“開門辦勞動教育”,推進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一體化理念整體規劃各學段勞動教育,貫穿家校社各方面,努力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全國超大城市勞動教育貢獻“上海方案”。
關注:請點文章主標題下“東方教育時報”
或查找搜索公眾賬號
=== 從教育的視角看社會 | 從社會的視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