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競爭的激烈讓“內卷”成為常態,從成人蔓延至孩童,工作、生活、學習無一幸免,甚至孩子的成績也成為比拼焦點,不禁讓人深思其背后的社會問題。
日前,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討論。視頻記錄了在浙江紹興某醫院內,一位母親讓正在接受輸液治療的孩子占據了霧化器位置來完成作業。這一行為直接影響了需要使用霧化器的其他患者。面對醫院護士禮貌的請求,希望能讓出霧化器供真正需要的患者使用,該母親卻態度堅決,拒絕配合,孩子也在旁若無人地繼續寫著作業,場面頗為尷尬。
此情此景,讓人感嘆,教育的初衷與孩子的健康何以權衡。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固然可以理解,但在孩子患病時,是否更應關注其身體健康?將學習置于健康之上,這種做法背后的邏輯令人費解。醫院內的這一幕,與此前網絡上流傳的多張照片相似:孩子們掛著點滴,仍在堅持學習。這不僅令人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感到擔憂,也反映了當前學生普遍承受的沉重學習壓力。
現代社會,孩子們的時間被各類學習占據,課外輔導班、周末課程、假期培訓接踵而至,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日益貧瘠,身體素質下滑,近視率居高不下。這一切,似乎與提高孩子綜合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