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端午民俗早晨起來先插艾。“艾虎門懸處處同”?!拜娌菔婷忌劬G,榴花照眼弄新紅。”這是古俗。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院,以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孩子用艾條制成環狀草帽,美麗芬芳,爭相佩戴,用以驅瘴。所以說“一年幾佳節,歡喜是兒童”。
在水一方沐芳蘭
沐蘭是端午風俗之一,指用蘭草、艾蒿、菖蒲、桃葉等各種草藥香草來煎水沐浴?!豆炮傊尽酚杏涊d,用艾、菖蒲和雜樹頭燒水洗澡,并互相祝愿:年年端午燒艾水,無瘡無病過一輩。洗過艾水澡后,大人要給孩子用雄黃酒涂抹眼耳鼻肚臍等處消毒,可以預防疾病?!渡鄣赕傊尽罚ㄉ鄣赕偸墙K省新沂市下轄鎮)記載,用數十種樹葉、草葉燒“百樹湯”洗澡,可以預防生病,種種記載都說明徐州地區有洗藥浴的傳統。
五彩繩結編祝福
漢代記載蘇北習俗的應劭《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這是最早的“手鏈”。這種五色縷又叫長壽線、續命縷、長命縷、百命索。五色線不能隨意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水里。所以,有許多孩子嫩嫩的手腕,都被染成五色的,煞是有趣。戴五色線寓意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將瘟疫沖走,以保安康。
小弓射粉團
徐州地方文化名人卜嘯天的一冊詩集上,收錄一首《端陽》詩:分餐角黍頒新制,爭射粉團效古風?!盃幧浞蹐F”,是唐代盛行的習俗。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于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鄙浞蹐F最初起源于唐代皇宮,后來逐漸普及到民間。它的玩法是將粽子切成不同的小份放在盤中,然后大家輪流用特制的小弓去射,誰能射中就可以吃粽子,并且還會另有獎勵。
有些習俗自古流傳至今,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
端午節清晨的大龍湖畔熙熙攘攘,人潮涌動。因為“2023徐州市首屆端午民俗文化大集”活動在此舉辦。愛看熱鬧的徐州人怎么能錯過這個好時機?在大龍湖旅游度假區北岸廣場草坪,上演了龍舟賽、包粽子大賽、非遺文化展、漢服秀等系列民俗活動。“速度與激情”的龍舟會,緊張刺激的龍獅大會,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展出,讓端午節日氣氛濃厚,為全市人民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精彩紛呈的“精神大餐”。
此外,在潘安湖神農碼頭,2023年第二屆潘安湖龍舟賽同樣火熱進行中。本屆龍舟賽賽道由東向西,終點為神農碼頭,直線賽道300米,由12支隊伍分2組進行比賽,每組為6條船,每組前4名進入下一輪比賽,最終決出一、二、三名。賽事期間,主辦單位還開展了祭祀儀式、龍船點睛、漢服群舞等民俗傳統表演。
有些習俗卻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取而代之的是與時俱進的、更符合現代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活動。那么,現在的徐州人端午節怎么過?
追逐的詩和遠方
端午假期,大家選擇走出家門,支起帳篷、搭上天幕,來一場親近自然的“微旅行”。伴隨著國潮漢風的流行,徐州及周邊景區也著重推出了既具時尚氣息又有節日內涵的端午節日概念游,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吸引游客前來品味山水之美,享受文化之韻。
端午節期間,不管是徐州九頂山首屆燈光節、還是徐州樂園的水花狂歡派對、或者是馬陵山景區和窯灣古鎮的紅色文化和中國風主題展、又或是銅山漢王鎮的端午雅集、杉杉奧特萊斯的音樂節,都在吸引著市民走出家門,不要辜負這好時節。
節日消費持續升溫
假日經濟與節慶經濟成為拉動消費的爆發點,是提振消費能級、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傳統節日正在成為提振消費的好時機。
端午節三天小長假,不少市民選擇與親友外出逛街、購物。有些人在時令水果前流連忘返,有些人把心儀的包包收入囊中,有些人穿梭在各大車展里猶豫不決,有人在網購平臺不斷下單。而各大商場、超市也推出了各種力度的促銷引流活動,讓消費者能夠“不虛此行”,將更多商品收入囊中。
雖然不同時期人們對于節日的慶祝方式不同,但是端午節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已經深植于我們的血脈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粽子的清香中,在龍舟會的吶喊中,端午節中蘊含的家國情懷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