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改革的進度慢一些,也不能讓患者普遍付出代價,更不應讓原本更需精心診療的復雜病人,反而因部分細節設計不合理而成為犧牲者
“辛辛苦苦做了一個月,結果核算下來科室倒扣錢”“病人主訴只是普通疾病,一查下來發現有多種合并癥,這就尷尬了!”據報道,近來多省市改革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后,醫療費用增長得到明顯控制,但新情況接踵而至:部分醫療機構不愿收復雜病人了?!皬碗s病人需要處理的操作步驟非常多,對標DRG后費用明顯超標。而根據現有醫保規定,落到實際往往醫生做了苦活還要倒貼?!睒I內人士吐露心聲。
患者病情不管簡單還是復雜,都應該得到合適的診療。參保者沒病時繳費,患小病時小用,患大病時大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醫保共濟保障的作用。并且,病情越復雜和危重,報銷的范圍和金額就越大,這是基本常識,也是參保者感到安心的最大理由。如果醫院拈輕怕重,或明或暗地拒收復雜病人,與醫保制度的初衷相背離,最終受害的是重病患者。
另一方面,對于這種現象,醫院似乎也有苦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導致科室虧損,不僅完全有可能,而且有時還會很常見。因為同一分組里的疾病將得到額度相同的醫保付費,但疾病處于同一分組的兩名患者,所需診療或許大相徑庭,科室可從普通患者身上賺取相應利潤,但“復雜病人”檢查多、用藥多,說不定科室真會出現較大的虧損面。為了避免倒貼和盡可能多賺,就會出現科室挑選患者等現象。
此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勢在必行,不能因為出現問題而畏縮不前,導致改革半途而廢。過去單純按項目付費,意味著項目做得越多,收費也越多,盡可能讓患者多做檢查和多用藥,成為醫院增收的慣用手段。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則不同,這種付費方式具有費用包干性質,當納入分組后,醫保付費已基本固定,患者的檢查和用藥越多,醫院的利潤反而越低。這項改革可以讓一些醫生從過度診療的實施者,轉變成過度診療的反對者,對于治理過度診療有釜底抽薪之效。
可以看出,多方的觀點都可以理解,也值得傾聽,說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方面是正確的,但細節設計可以繼續完善。比如當疾病處于同一分組的兩名患者,若需要得到的診療相差過于懸殊,說明分組存在不合理之處,尤其是當患者出現多種合并癥時,類似的不確定變化將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對此要有科學合理的應變手段。
有虧有賺,是按病種付費的常態,醫院對此應該有所預見,只要整體上可能獲得足夠的利潤即可。醫院不應該在個案上片面地看待盈虧,對單個病人合理的虧損要給予理解,不能存在追求穩賺等想法,甚至以可能虧損為由拒收復雜病人。細節決定成敗,當務之急是深入到分組付費的每個細節,進一步優化改革舉措,并對醫院營收狀況展開細致的跟蹤和分析,從而不斷優化規則。
醫改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且正面效應與負面效應如影隨形。好醫生用藥必須先考慮藥品的毒副作用,再考慮治療作用。好醫改也要先防范副作用,再考慮正面效果。由此看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要秉持循序漸進的思路,成熟一項推進一項,尚未成熟之處不妨放慢腳步,寧可改革的進度慢一些,也不能讓患者普遍付出代價,更不應讓原本更需精心診療的復雜病人,反而因部分細節設計不合理而成為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