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宇丹
今年清明小長假,淄博又上熱搜了,原因是清明節期間,淄博燒烤又迎來一波迅猛的流量。從去年7月起,熱搜上就頻頻出現淄博燒烤“熄火”、“涼了”、轉租等消息,沒想到淄博居然能破網紅城市“魔咒”,能紅到今年,這背后,文旅市場究竟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1.文旅產業的“賬”,不是這么算的
文化和旅游部4月6日公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的數據顯示,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這個賬單細算下來,相當于三天平均每人花費453元。
對比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年發布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快樂旅游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在疫情前的2017-2019年期間,游玩迪士尼的游客在上海的逗留時間以2-3天為主,人均花費集中在1000-2000元,20-30歲沒有帶小孩游玩的游客占總游客數近一半。
從這個數據來看,清明小長假的商業價值并不高,從一些城市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來。
以淄博來看,2023年上半年,淄博住宿餐飲業、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1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4億元,同比增長9.7%,但與此同時,2023年上半年淄博GDP為2295.4億元,同比增長5.3%,跑輸5.5%的全國大盤增速,也落后6.2%的山東平均增速,第三產業同比增長只有5.0%。
相關分析指出來,燒烤經濟再熱鬧,產業規模再龐大,但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很短。網紅城市營銷帶動流量經濟崛起,直接利好文旅行業,而一座城市經濟的基本支撐還是靠傳統工業,旅游業經濟貢獻率有限。
既然如此,為什么各大城市還在熱情洋溢奔赴流量經濟,制定戰略目標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因為文旅產業的“賬”,不是這么算的。流量效應在顯著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同時,又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哪些新動能?
2.曹縣三出圈,下一步怎么玩?
網紅經濟一大特征是保鮮期很短,但淄博卻打破了這個“魔咒”。
今年清明假期首日,淄博八大局游客多到市場開始限流。八大局便民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透露,春節以后,“八大局”熱度稍降,但周末日客流量達到8萬,清明假期客流達到10萬人次。
這個普通的便民市場去年因燒烤火了,今年為什么還能繼續吸引流量?一位濟南游客說,這里很有地方特色。
今年2月一個周末,記者前往淄博博山陶瓷琉璃大觀園,這里人流爆棚,攤位較之前擴張了不止一倍,并且銷售的陶瓷和琉璃品種也較往日花樣增加了不少。與以往不同的是,很多陶瓷、琉璃、玻璃工藝品都是從安徽、山西、江西等地集散過來的,并且多了很多時尚、創意的琉璃工藝品,很明顯,這些口味是沖著年輕游客來的。這樣一個火爆場景,是淄博燒烤出圈前記者往年來博山淘貨時從未見到過的。
從賣本地陶瓷制品和工藝品,到成為全國陶瓷琉璃工藝品集散地,無疑得益于淄博燒烤帶來的流量。一旦成為全國陶瓷琉璃工藝品集散地,并且在全國出圈,淄博可做的文章就多了,這一點可以參照瓷都景德鎮靠文旅產業的迭代路徑。
與其他網紅城市的曇花一現相比,淄博的火爆流量從去年3月一直持續至今,這也是很多網紅城市一直渴望的“長紅”。
新晉網紅城市開封近來就提出,要抓住“王婆說媒”火爆出圈的機遇,推動開封文旅長紅。
什么是長紅?曾刊發評論指出,一座網紅城市,如果要紅得長久、守住流量,得形成高質量的發展模式?!白⒁饬洕睍r代,如何將線上流量轉化為城市核心競爭力,最終吸引人流涌入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才是城市打造“網紅標簽”的最終目的。
從2020年至今,曹縣三次“出圈”。曹縣第一次獲得流量,是在2020年“日本九成棺材來自曹縣”在社交媒體突然成為熱點話題,但這波流量讓曹縣賺了熱鬧卻沒帶來商業價值。
2021年,因一位網紅博主玩梗,曹縣這個“全國最大的漢服生產基地”出圈;今年春節,曹縣再次憑借馬面裙成為頂流。
曹縣漢服走紅之后,漢服產業在不斷壯大,質量提效。從產業發展看,曹縣憑借制作演出服裝占據全國80%的市場份額,在業界已默默耕耘多年;2021年曹縣出圈,社會聚焦于漢服這個品類;2024年再出圈,漢服產業進一步細分,聚焦在馬面裙這個品類,這意味著曹縣漢服產業進一步成熟,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體現。
3月28日,曹縣舉行第二屆漢服文化節。根據籌備通知,第二屆漢服文化節的活動展位、場地費等全免,政府承擔企業邀請的外地大客戶、設計師、漢服愛好者等的食宿費用。據初步統計,參展參秀漢服企業曝光率數量級增長、店鋪平均增粉近萬個,現場訂單金額達到5100萬元,意向訂單800余個,預計可完成銷售額1.6億元。
曹縣漢服的火爆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帶孩子慕名來曹縣買漢服,順便逛吃逛吃。一些網友反映,除了買漢服,在“逛吃”這一項上曹縣還停留在縣城水平,如何在漢服生產制作之外,進一步豐富當地周邊的產業鏈?
這一呼吁,正好應對了天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沈蕾4月3日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發布會“天津專場”上說的,“我們要加大能共情、可沉浸、有互動的文旅產品供給,發展都市型、年輕態、人文韻的城市旅游,適應大眾旅游時代全面到來的特點。 ”
對曹縣來說,從漢服產業到文旅產業,這是從二產到三產的跨越,這對于一個GDP只有582億元的縣城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從投資向消費轉變,中國社會正在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但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從產業結構到思想觀念、社會治理、政府服務能力能跟著轉型嗎?用一句網絡流行語說就是,你能接得住這潑天的富貴嗎?
3.為什么一個便民市場能火兩年?
淄博,這座“非典型”網紅城市的爆紅式出圈,一方面是淄博本身獨特的燒烤飲食文化傳統,另一方面,淄博政府在事件發酵初期及時、積極介入,引導一切力量做好游客服務,塑造了一個熱情、好客、有溫度的淄博。
微信公號“澤平宏觀”指出,從淄博、哈爾濱等城市的火爆出圈,這是服務型政府的勝利。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贏得好口碑傳播。
“王婆說媒”讓開封火了后,開封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劉東說,為了迎接這波流量,全市會有整體的安排,首先是文旅強市領導小組,引導全市上下圍繞著這波流量做好服務,所有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能夠開放的停車場都向游客開放。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成為網紅城市也倒逼當地政府提高社會治理和服務能力。文旅產業要搞得紅紅火火,特別是承受旅游高峰期考驗,無疑是鍛造服務型政府的絕佳場景。
“隱形”旅游大省山西在苦苦等待一個出圈機會。
據山西媒體透露,2024年山西省級財政將安排文旅發展、文旅康養獎補資金5.68億元。其中還特別提到,安排專項資金1.2億元,全力保障國內外文旅資源宣傳推介,著力提高山西文旅知名度、美譽度?!敖⒙糜螛I發展指標體系,加快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被寫入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一座以煤炭資源聞名的能源大省,山西搞文旅產業的“要素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古戲臺,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光5A級景區就有10個,還有縱橫3000年歷史的古塔、古寺、古城、古院落。但自從網紅經濟興起以來,山西還沒有哪座城市上過熱搜。
去年“五一”,記者去山西自駕游,在游覽云岡石窟時一路經歷了停車難如廁難住宿難。在互聯網平臺,大同酒店房價均已過千,和上海不相上下,并且都已“滿房”。
事實上,旅游熱點城市亂漲價、宰客現象并不鮮見。2023年“五一”期間,太原文旅發布的“太原歡迎你”的宣傳視頻中,1萬多條評論中,吐槽最多的反倒是本地人。
有云岡石窟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放這里,太原節假日被擠爆早不是新聞了,為什么這一次本地人坐不住了,忍不住說幾句?
去年“五一”,2.74億人次國內游大軍為各城市出了一份考卷。各地旅游收入接連曝光,有的地方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地方被罵上熱搜,而淄博八大局菜市場居然位于全國景區“排隊榜單”第一。
“模范生”做出榜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澳銥槭裁刺崆安蛔龊脺蕚??”太原本地人吐槽的背后,是對城市治理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的一次追問。
山西省制定的相關目標顯示,到2028年底,太原、大同、運城進入國內著名國際知名旅游城市行列,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
上面這兩張圖,反映出太原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和節奏。要從一煤獨大轉向發展服務業,從生產型社會轉向以消費拉動為主的消費型社會,大道理都懂,但怎么轉?文旅產業能不能搞得紅紅火火,就是一張考卷。
這張考卷由眾多細節構成,一個細節做不好,就會招罵。
天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沈蕾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發布會“天津專場”上答記者問的小視頻,這兩天在社交媒體瘋轉。
沈蕾說,當前文旅市場已經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文旅供給從“迎合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轉變,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體驗,發展文旅拼的不僅是文旅資源,更是整個城市資源。
以前,傳統的網紅城市大都是上海、香港等國際大都市以及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比如麗江、桂林、三亞等,現在,一個菜市場,一道美食獨特的口味,一個特別的表演節目,都可能成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這也反映了當下大眾對旅游消費的需求發生了轉變,現階段人們更傾向于追求情感體驗、服務體驗和性價比。
淄博在今年清明節又一次火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是打破“網紅城市”的魔咒,恰恰是迎合了消費型社會的需求,展現的是消費型社會的常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