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頭條今天我們來關注“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如何治這個話題。信息時代,熱點洶涌,流量湍急。在快節奏的網絡時代,人們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獲取信息和娛樂消遣。隨著數字媒體的迅速發展,一些平臺或個人通過獲取流量并從中獲利已成為常態。但在追逐流量、謀求變現的過程中,一些“自媒體”為了博眼球、蹭流量,我行我素,毫無規矩原則可言,成了網絡空間的“牛皮癬”,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反感和有關部門的持續治理。下面,我們先來看幾起典型的案例。
男主播熊某發布不實視頻被行拘
近日,湖南寧鄉市公安局白馬橋派出所通報,某直播公司的男主播熊某,為增加自己賬號的粉絲數,特意穿著浮夸地來到某中學的校門口,自導自演拍攝了“接女朋友放學“的不實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熊某也因涉嫌虛構事實,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5日。
為博流量 男子竟在醫生面前荒唐挑戰
類似這樣為了流量無底線的行為在網絡比比皆是,日前,云南警方通報,一名博主為快速漲粉,用冰紅茶假裝成尿液到醫院做尿檢。
原本以為只是為了視頻效果,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袁某竟真的跑到了當地一家醫院進行這個荒唐的挑戰。
視頻中,袁某真的把飲料當著醫生面喝下,不知情的醫生一臉震驚,并對男子進行勸阻,但男子不以為然。這條短視頻發布在網絡平臺上之后,點擊量達兩百多萬。據報道,“喝尿”短視頻拍攝當天,醫院正逢幼兒園入學體檢,有很多人要驗血。袁某的行為已然破壞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不僅如此,這位博主還曾發布“穿比基尼去陡街逛一圈”“去豬圈抱著豬睡覺”“買花圈送女生”等一系列低俗視頻。如此“辣眼睛”的荒唐行為,污染了網絡空間,也激起了網友的心理反感。今年1月,袁某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15日,相關賬號被封禁。
全網“負債人”都在成都街頭啃饅頭?
去年起,不少網友發現網上出現很多關于負債賣慘的視頻。這些視頻中,博主大多欠債幾百萬,巧合的是這些人都出現在成都,并且深夜在街頭啃饅頭。
統一的文案,極致的氛圍,對于這些欠債幾百萬站街頭啃饅頭賣慘的視頻,抖音進行了嚴格處理。對于這一現象,四川共青團也在官方賬號發出提示,警惕欠債風背后的流量生意,嘩眾取寵收割流量的方式不會長久,賺取流量的方式應該有下線。
網信辦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像我們欄目前段時間關注的,所謂“在巴黎拾到小學生秦朗丟失的作業本”的視頻,網傳“學生跳樓并給全體教師一封信”引關注等等。為了整治這些“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的亂象。近日,“網信中國”發布《關于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的通知》。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安排,中央網信辦自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那么,此次專項行動重點治理哪些問題?我們來敲黑板、劃重點。
據介紹,此次專項行動整治的重點問題有五大類,分別是: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以偏概全設置話題,也就是片面選取爭議或負面詞匯,炮制標題黨、震驚體式話題,誘騙公眾點擊瀏覽;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編造苦情故事制造賣慘人設,利用公眾同情心理騙取關注,牟取利益。這就像我們剛才新聞講到的負債賣慘的案例,博取關注。還有就是濫發“新黃色新聞”。
“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如何治?
這五大類問題中,濫發“新黃色新聞”尤其引發關注。具體如何理解?另外,此次專項行動主要任務還包括哪些?我們接著來看。
網信辦:重點治理濫發“新黃色新聞”等問題
濫發“新黃色新聞”是指“運用煽情化表達手法,配以抓人眼球的標題和封面,制作發布要素不全、真假難辨、質量低下、公共價值缺失的信息內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所謂的“黃色新聞”,是指一種具有煽動性的、格調不高的新聞類型,通常不具備較大的社會價值,純粹是對大眾趣味的無底線迎合。如今,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些內容膚淺卻有煽動性、博人眼球的“新聞”,則被稱為“新黃色新聞”。比如前不久的“秦朗巴黎丟作業”事件,全民跟進,最后證明自導自演。當然,搞笑獵奇的“新聞”并非沒有價值,但這不能成為自媒體主流甚至是全部。新聞媒體,包括自媒體,應當主要為大家帶來真正具有公共價值的東西?!靶曼S色新聞”概念的提出,就是為了正本清源,防止自媒體走上這條歪路。
加強重點平臺和重點環節管理
此外,本次專項行動主要任務還包括:加強重點平臺和重點環節管理。短視頻和直播平臺著重加大對虛假擺拍信息的識別和清理力度,從嚴處置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的“自媒體”賬號。提供熱搜榜單信息服務的平臺著重強化擬上榜信息審核,及時處置以偏概全話題。資訊類平臺著重清理標題黨、要素欠缺、不具公共價值的“新黃色新聞”。搜索引擎平臺不得在搜索結果頁面、搜索聯想詞等,呈現“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信息。
加強“自媒體”賬號全流程管理
同時,本次專項行動強調加強“自媒體”賬號全流程管理,不僅要加強信息來源標注展示,還必須完善流量管理措施,對疑似無底線博流量的信息,預先采取流量限制措施,并視情暫停評論、點贊等互動數據增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所謂全流程管理,就是指從賬號注冊、使用、轉讓到注銷的全過程,都要加強管理。比如,賬號注冊數量要有規定,即“一人一號、一企兩號”。不能個人或企業操縱“自媒體”賬號矩陣發布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要加強“自媒體”賬號信息核驗,防止被依法關閉的賬號重新注冊。如果自媒體賬號要用來運營,那么要明確運營權限。如果試圖通過轉讓獲取賬號,那么自變更之日起3個月內,網站平臺應當暫停或不得賦予賬號營利權限。賬號日志是追究責任的重要依據,而恰恰為了逃避監管,很多自媒體圍繞賬號動起了歪腦筋。通過這種全流程的管理,將有效打擊試圖逃避監管的行為。
新聞觀察:自媒體亂象治理的路徑思考
下面進入新聞觀察環節。今天來到演播室的觀察員是巨東紅老師。巨老師,自媒體的亂象是個老話題了,為何屢禁不止?對于自媒體亂象的治理,您有哪些建議?
2003年,兩位美國學者提出自媒體(we media)概念,20年來,自媒體飛速發展,經歷了微博、微信、門戶網站階段,當前,直播、短視頻等成為自媒體內容創新的熱點,自媒體成為前景廣闊的新興行業。自媒體有“流量等于金錢”的法則,直播和短視頻博主“制造話題”“逢熱必蹭”,因為利益鏈條是“制造話題蹭熱度-引流量-漲粉絲-變現”,引流漲粉是核心。為了達到目的,有些博主無底線博流量,不僅干擾破壞了輿論環境,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權益,甚至帶偏社會風氣和心態。
自媒體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事物,我國尚未制定直接對自媒體監管的法律法規,也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規范自媒體平臺。2020年,國家網信辦開展進一步加強“自媒體”基礎管理專項治理行動,促進“自媒體”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中央網信辦再為“自媒體”劃紅線,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本次的專項行動重點聚焦“自媒體”無底線造熱點蹭熱點,制造以假亂真、虛實混雜的“信息陷阱”等突出問題,加強重點平臺和重點環節管理,加強“自媒體”賬號全流程管理,加強信息來源標注展示,完善流量管理措施。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傳聲筒”的時代,治理自媒體亂象,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加強法治建設。制定針對自媒體監管的法律法規,治理工作成為常態化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加強互聯網行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以行業監督、行業規范推進自媒體風清氣正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自媒體從業人員和民眾的教育。自媒體從業人員要有底線意識,法律意識,杜絕無底線行為;民眾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下一篇:當眾“喝尿”?行拘、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