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鄉村生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因而開始備受追捧,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動能。
在潼南區桂林街道半坡村五朵云家庭農場,水蜜桃、黃桃、枇杷等果樹成林,一片生機盎然,上千只雞、鴨、鵝正成群結隊在草叢間悠閑散步、覓食……
一道忙碌的身影不斷穿梭在農場間,她就是這里的負責人周小艷,從沿海城市企業主管經理職位到回鄉創業的“新農人”,一場偶然的創業創新大賽,點燃了她的返鄉興農夢。
參賽受挫,卻點燃了興農夢
周小艷是重慶潼南人,今年46歲,高中畢業后一直在沿海城市務工。
“我進過工廠、公司,從普通工人到公司主管經理職位,不管職位如何轉換,雖身在異鄉,我心底那份對家鄉、家人的思念從未改變?!?018年3月,周小艷辭去工作,回到潼南。
同年,周小艷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瞬間點燃了她想要回歸鄉村的農業夢,“回到潼南后,當看到老家房子雜草叢生,村里老人還在肩挑擔磨地勞作,我感到十分痛心,一心想盡一份綿薄之力去改變現狀?!?/p>
然而,創業不能僅靠一腔熱血,在面對大賽現場評委連連發問時,周小艷幾乎答不上來?!爱斣u委問到市場定位、商業模式、投資方向時,我才發現,我啥子都沒得。”
對于這次大賽,周小艷坦然接受了自己準備不充分的現實,“從此,我的夢想在這里徹底點燃?!?/p>
勤學拓思,她辦起家庭農場
雖然從小生活在農村,但周小艷鮮有機會做農活,“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平時家里農活都是兩個姐姐在做?!碑斨苄∑G提出回鄉從事農業時,不僅家里人不看好,就連村民們也早早給她下了定論:一年后肯定卷鋪蓋走人。
2019年1月,周小艷成立了重慶市潼南區三姊妹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開始創業,她只敢試試水,在老家承包了約5畝地,用來種植果樹,散養近百只雞。
幾乎同一時間,由于熟悉電腦操作技能,周小艷進入潼南區桂林街道半坡村村委會工作,任綜合服務專干一職。
在此期間,周小艷借助在村委會工作的機會,不斷學習了解國家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還獲得了一些外出學習機會。
除了參加2021年成渝地區農業經理人深度融合主題培訓等活動,周小艷還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讓她了解到其他地區的農業發展。
“通過兩次學習,我獲益良多。在此之前,我種地、養殖效益并不高,在培訓班同學建議下,我鼓足勇氣去貸款了!”提到擴大規模的這段經歷,周小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在她看來,向其他農業從業者學習,可以讓自己的思路更加寬闊,同時獲得許多醍醐灌頂的發展建議。
通過努力,2022年9月,周小艷成立了五朵云家庭農場,承包20畝魚塘,果樹面積增加到200畝,散養雞、鴨、鵝上千只,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新農人。
同時,她搞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翻新老房子,開起了約1000平方米的農家樂?!斑^去我們銷售散養雞擁有穩定客源,現在做起農家樂,游客不僅能到這里吃雞,還能住宿游玩?!?/p>
除了銷售自家農產品,遇到外地游客提前預訂,周小艷還會在微信群里通知其他村民,將他們的雞、水果、蔬菜等帶到農場一起銷售?!拔覀€人的產品畢竟有限,這樣既能滿足游客的需求,還能幫助部分村民增收,何樂而不為?”
如今,周小艷的農產品微信群早已滿500人,她也成為了村里農產品的代言人。
去年,周小艷又出去學習了一次,因為小有名氣,所以很多人都主動找她合作,“現在我們開始選位置了,準備到新的地方發展?!?/p>
鉆研直播,為家鄉土特產擴銷路
盡管農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發展卻并沒有周小艷想象中那么一帆風順。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人們希望吃到營養價值更高、更健康的散養雞?!彼毖裕拔疫@么辛苦回到農村創業,如果不做精品,那還不如就留在外地當主管經理,何必回來‘折騰’?!?/p>
正因為如此,在周小艷的農場,雞、鴨、鵝一直都是散養模式。然而,在2021年夏季,受高溫天氣影響,1000多只雞死亡,損失慘重。去年,盡管周小艷特別留意,由于同樣的原因,還是造成600多只雞死亡。
“我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3次?!笨紤]到6-8月的炎熱天氣,今年5月,周小艷開始大批量賣雞,只剩下約200只雞繼續散養。同時,她將雞分散養殖,密度降低,采用折耳根水、藿香正氣液等投喂雞,做到提前預防,所以,今年夏季她僅損失了5只雞。
解決問題后,今年7月,周小艷得到了一次機會,參加新農具視頻號主播培訓?!斑@個培訓和我之前參加的幾次淘寶抖音培訓完全不一樣,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迸嘤栆唤Y束,周小艷馬上準備好新設備,開始拍攝視頻。8月,周小艷正式開始直播,而且每天不停更。
潼南區桂林街道半坡村黨支部書記潘曉彬表示,作為綜合服務專干,周小艷對待村里的工作認真務實;生活中,她在潼南當地曾拿過多次運動獎項;創業時,她積極向上,不斷擴大種養殖規模,開辦農家樂。目前,在其農場,每年在當地聘請大約兩百人務工,幫助村民增收。
在發展農場的同時,周小艷希望,未來通過直播將家鄉土特產品搬到網上帶出潼南,把它們送到各地客戶的手中、餐桌上,“這條道路坎坷崎嶇,我將以運動員般的精神,堅守下去,助力鄉村振興!”
上游新聞記者 王乙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