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走不進操場,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無奈只能躲進廁所里偷偷社交。近日,多位代表委員聚焦“消失的課間十分鐘”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李國華呼吁:“不能讓這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就此停留在了廁所里。”
那么,課間是如何消失的呢?首先是課業的擠壓。正常一段課間只有10分鐘,若是上節課拖堂幾分鐘,下堂課讓學生提前進教室“靜靜心”,課間時間便“名存實亡”了。還有一種是不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的氛圍。一些學校和教師出于對安全隱患的擔憂,索性“一刀切”,規定除上廁所外,學生課間不得離開教室。對此,他們也有難言之隱,一旦學生在課間出了安全問題,自己就可能承擔賠償責任。
長期的“課間圈養”,顯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全國政協委員厲彥虎介紹,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人。全國每年新增的約30萬病例中,超半數為青少年。增加孩子的活動時間,是解決當前孩子們身心健康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緩解方法。
要真正解放課間10分鐘,一是應貫徹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關于不得對學生在課間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設置不必要約束的規定,對落實不力者問責。同時,也要劃定好安全責任邊界。全國政協委員陳偉志就建議,要合理界定安全責任,對于已盡到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責任的學校及教師,建立免責制度。
校園社交不該充滿“廁所味”,孩子們在休息時間自由跑跳,自如地聊天社交,本該是最正常的童年記憶,這份自由不該被隨意剝奪。
感謝觀看本期青評兩會,我是中青報數智主播冠青,讓我們一起關注兩會時刻。
中國青年報社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