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女子半夜遭毆打”一案,除了事件本身引發公眾的強烈關注,也引發夜間城市公共安全的討論。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改變,夜班群體日益龐大,加上城市夜經濟的發展和夜生活的豐富,都市人晚歸已經成為常態。隨之而來的,就是夜間治安問題,特別是針對女性的犯罪以及醉漢街頭滋事。微不足道的小沖突,可能因為酒精的刺激而上演全武行;燈火迷離的街巷,可能會變成猝不及防的“案發地”。
保障城市夜間公共安全,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道必答題。不只要確保每一名夜行者的人身安全,也是確保經濟繁榮的必要之舉?!吧钜贡┐虿娭柒C女性”一案中,警方通報施暴者正是因情緒不好且酒后作案,可見,給夜行者點亮一盞安全燈,讓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能得到及時救助,顯得尤為迫切。
有地方已經開啟了探索之路。上海市閔行區為了將因“酒精”而產生的警情降下來,今年6月初在閔行區虹橋鎮投入試運行首批六個“城市安全屋”,分別利用居民住宅區的門房崗亭、便利店,以及商務樓的門衛室,24小時有人值守。據了解,在閔行區虹橋鎮,22點至23點是一天中接到110報警的高峰時間段,近一成警情都是“酒精”惹出的麻煩,例如酒后駕車、醉酒剮蹭以及醉酒引起的與他人吵架、打架、尋釁滋事等。這樣的安全屋,未來虹橋鎮將達到100個,屆時全鎮范圍內平均步行5分鐘就能找到一處安全避風港。安全屋設立后,已有居民成為受益者,成功躲離醉鬼的跟蹤。
不難想見,當深夜里看到醒目的“安全屋”文字標識和閃爍的警燈,夜路也不再那么可怕。真遇到可疑情況,便可直奔安全屋,屋內的平安志愿者會為他們提供保護,防刺手套、頭盔、強光手電、鋼叉等防暴裝備和急救箱等標準配置也會讓志愿者有能力應對大多數問題。每一座安全屋都直聯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警方也可以更快、更準確地知道報警人位置、情況。這樣的安全屋,不僅市民遇到危險時可在第一時間進入尋求庇護,同時也是對不法分子的一種震懾。
其實,設立安全屋的理念和做法并非上海獨有。今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清源路派出所就利用學校周邊的社區值守崗亭、銀行、醫院、藥房等場所,布建“兒童安全屋”。屋外張貼顯著標識,屋內配有警用盾牌和叉子,并有專人看護使用,孩子們一旦遇到危險或者走失,可到安全屋尋求庇護和幫助。被選中的“兒童安全屋”不僅自愿承擔保護兒童安全的義務,還具備專業的保安力量和監控設施,更是24小時全天候值守。
城市安全屋能否成為更多城市的街區標配?讓夜歸的人見之放心,不用擔驚受怕;讓不法分子見之害怕,不敢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