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加大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清理力度,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審計部門接受民營企業反映的欠款線索,加強審計監督。
清欠行動開展多年來,雖已有所成效,但部分民營企業仍然遭遇或正在經歷被欠錢的情況。近日,兩位企業負責人向華商報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給鎮上修路竣工近4年
尾款仍有3成未結清
陳先生是陜西一家建筑公司負責人。2018年7月,經朋友介紹,他承接了一個鎮上的道路建設工程,主要負責路基拓寬、路面硬化、排水渠修繕等項目。
該道路全長約5公里,合同標價205萬元?!拔覀儚?月份開工,一直干到2019年9月份,加上施工中的增加項,最終項目款項220萬元?!标愊壬f。
工程竣工已近4年,至今仍有約70萬未結算。“我們去找過很多次鎮政府負責人,每次都說沒有錢,讓我們等著。”陳先生說,項目款沒有結清,導致給工人發工資都成了問題,“工人們信任我才跟著一起干,都養著一家老小,我只能去貸款籌錢給他們發工資?!?/p>
陳先生介紹,給政府的項目干活被欠款不是新鮮事,身邊有不少建筑公司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有的公司接了政府的大單,本想靠此擴大規模,結果因為拿不到錢,硬生生拖垮了公司。
“遇到這種事情,也沒處說理,而且都在本地干活,不敢找媒體曝光或者法院起訴,和他們撕破臉以后工程更難做了,我們只能認栽?!标愊壬f。
疫情期間酒店被征用
200萬費用被拖欠大半年
趙女士是陜西一家酒店的管理負責人,2022年初疫情期間,她所在的酒店曾被所在區政府征用為隔離酒店。
“當時疫情緊張,我們酒店多次被征用,加起來有4個月時間?!壁w女士說,征用期費用大約200萬元,根據合同約定,征用款項應在收到發票90個工作日內結清。
由于一家酒店承載能力不足,疫情期間該地有多家酒店被征用。征用結束后的數月間,趙女士和其他酒店的負責人曾多次向區政府遞交相關資料,卻未得到明確答復。
“我們酒店需要負擔房租、水電、人工等各類成本,當時因為資金無法回籠周轉不開,房東催付房租,否則就要求酒店搬離。我們只能向上一級政府申訴,又找了媒體求助,廢了不少周折,一直等到年末才拿回這筆錢?!?/p>
2018年以來多次提出清欠民營企業賬款
目前拖欠狀況仍然存在
雖然民營企業賬款被拖欠的情況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但從2018年開始,國家就曾多次對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的清欠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2018年12月,財政部印發《關于做好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財政部門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加強排查統計,分類清理拖欠賬款。
截至2019年12月底,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已清償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6600多億元,完成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年底前清償一半以上的目標任務。
2022年5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全面排查大力懲處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并建立臺賬,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同時,要嚴防新增拖欠,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2020年7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出臺,其中第六條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條件和違約責任等交易條件,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款項。
202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其中要求,2022年底前,落實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賬款強制披露制度,將拖欠信息列入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范圍。
近年來,在國家的政策要求下,清欠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根據各省份審計部門提供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一些地區仍然存在賬款拖欠問題。以河南省為例,2022年度,當地部分地方政府(含所屬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新增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95.63億元,其中,86個市縣政府拖欠80.02億元,占比83.68%;14家國有企業拖欠14.94億元,占比15.62%。
“信用中國”、中國政府網曾公示賬款拖欠失信案例
如今已無法查看
2019年4月,工信部官網曾發布通知,公布“全國和各地區受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的投訴舉報渠道”,8月1日,記者嘗試撥打陜西投訴舉報電話,無人接聽。
2019年6月,“信用中國”網站開設“部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典型失信案例”專欄,向社會公布案例詳情,便于公眾查詢。截至2019年6月11日,首批公布案例共246條,其中政府部門拖欠賬款案件2條,國有企業拖欠賬款案件244條。
此舉是按照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關于做好2019年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的通知》要求,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發布相關失信案例。據悉,自2018年11月30日建立清欠臺賬起,經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為期半年的專項治理,欠款案件數量已大幅降低。
2019年8月,中國政府網也在“便民服務”專欄中開通了“拖欠企業賬款典型案例查詢”服務。8月3日,記者通過中國政府網、“信用中國”網站查詢該專欄,目前已不可見。記者聯系到信用中國網站的運營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稱如果在官網上沒有找到專欄入口就說明已經被關閉了。
信用中國(陜西)等多個省級網站中目前也無法找到該專欄入口,信用中國(山東)在信息公示中,可以查詢到專欄入口,但點擊后顯示“頁面正在維護中”。
業內人士: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監管誰負責”,防止出現“邊清邊欠”“清完又欠”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出臺5個方面28條舉措,其中,優化涉企服務方面,提出加大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清理力度,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審計部門接受民營企業反映的欠款線索,加強審計監督。
清欠工作為何屢清不止?對此,記者采訪到一位業內人士,他表示,近年來清欠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但仍無法完全避免政府及國有企業等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情況,這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因為部分地區政府在前期項目規劃時,項目投資與財政能力不匹配,缺乏長遠考慮。項目結算時,財政存在資金缺口,出現籌措資金難、償還難度大的問題。
其次是因為一些項目的債款拖欠時間比較久,欠款方經歷多次人員變動,導致出現“新官不理舊賬”和推諉扯皮的現象,民營企業陷入討債難的窘境。
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利用行業優勢地位惡意拖欠的情況,小微企業處于行業下游,缺乏話語權,難以申訴。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業內人士表示,應建立規范的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投訴舉報途徑,制定公開透明的償還流程。同時上級部門應建立清欠工作專班,協調有關部門加強配合,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監管誰負責”,協調有關部門,由工信、國資、財政、人社、審計等部門分別負責各自領域的清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