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春季學期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調整適應、家校協同、校園安全、衛生預防、心理健康、落實“雙減”等作出具體安排,多措并舉護航春季開學。
(圖源:封面新聞報道截圖)
《通知》要求,堅持家校社協同,引導學生逐步調整作息時間,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學習生活,學校強化安全管理,做好教育教學各項準備,確保平穩有序開學。
即日起至開學前,家長參考學校作息時間,制定與學校作息時間大致相同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孩子逐漸調整作息,適當增加體育運動時間和強度,縮短手機等娛樂設備使用時長,提醒孩子做好新學期學習生活準備。家校協同做好重點關注學生的關愛幫扶和心理干預。
開學后第一周為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從假期到學期的過渡周,第一天報到時間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延至9:30。開學后兩周內為“作業緩交期”,教師不得以學生未完成作業為由不讓學生到校;除高三年級外,開學后兩周內不得舉行各類考試和測試,不得隨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學校要重點關注入學適應產生的情緒問題、學習任務引發的心理壓力以及親子沖突等風險點,主動發現需要關注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愛與幫助。
多地曾設“作業緩交期”,有贊有彈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上述寒假作業緩交期,去年國內其他地方也設立了暑假作業緩交期。
如去年8月23日,合肥市教育局發布2023秋季新學期公告,規定各校設立“暑假作業緩交期”,引發廣泛關注。
公告規定,允許學生在開學兩周內補交作業,并嚴禁各校在開學前兩周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考查。
(圖源:合肥日報)
另據杭州日報去年8月30日報道:杭州有學校設“暑假作業緩交期”!允許部分學生打“欠條”,正成為越來越多學校的“選項”。早在2021年年初,蕭山區教育局就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全區中小學生寒假作業不作硬性規定必須完成,對有困難或尚未完成的學生,允許開學后在教師指導或同伴互助下延期完成”,引來點贊聲一片。西湖區教育局也在校長會議上建議,開學學生如果作業趕不及,可以緩緩再交。
緩交作業可以體諒,但規矩不可少
當時,對于設置“作業緩交期”,有人叫好,有人憂慮。
叫好的人認為,這是一種人性化的“溫情”教育理念,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憂慮的人擔心一味遷就學生,會縱容學生養成不遵守規則的習慣,進而一再突破學校的底線。
工人日報2023年8月29日發表評論認為:現實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假期作業,但有時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較差,做作業總是“慢半拍”;有的學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導,按時完成作業有一定困難;有的學生因外出旅游、參加夏令營等原因,沒有時間完成作業,等等。因此,允許未完成作業的孩子打“欠條”,設置緩沖期限,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不但能更好體現教育的人性化關懷,也能及時消除學生因完不成作業而產生的擔心、恐懼、焦慮等情緒。當然,設立“暑假作業緩交期”并不是縱容學生破壞規則、鼓勵學生在完成暑假作業時都患上“拖延癥”,而是通過給予學生多一些包容、理解和選擇,來喚醒和激勵學生認真對待學業,圓滿完成作業任務。
杭州日報2023年8月30日發表評論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應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對假期進行合理的時間規劃。學校設置“作業緩交期”,只是給那些因“各種意外”導致未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一個“履行契約”的補救機會,而這個“機會”不應該對所有學生開放,否則可能會讓“貪玩”“懶惰”鉆了空子。并且,學校還應讓學生明白緩交作業的代價是什么,比如“班級勞動”“運動打卡”“同時還要寫開學后的新作業”等等,讓學生明白,緩交作業也是一種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養成“契約精神”,從而在下個假期中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極目新聞綜合四川新聞網、封面新聞、紅星新聞、杭州日報、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