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槿姐,想了很久才和您聯系,單純只是想講講我相親的故事,有些話,不說憋在心里,不好受。單身,相親,再單身,再相親,有時真的就是自己作的!
01 連消息都懶得回
我是90年的,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女碼農,年薪剛過50萬,在剛邁過30這道坎就被迫進入相親市場了,沒辦法,家里催的太緊了。
從線下相親平臺轉到線上后,陸續有人發消息,我發現很多人的消息,其實并不用心,不少都是網站設置的自動打招呼信息。
網站上每個人,都像是在水邊釣魚的魚客,不管有沒有魚上鉤,都是先下鉤子,廣撒網。
我一開始就明白很多事情,大家急切地想,和認真的做,是完全兩碼事。
大部分平臺上的人,或許都想找對象,但只停留在一個表面,很少有人會好好想想自己適合什么樣的人,也沒有那份心,去認真地了解一下,網站上別人各種自我介紹里傳遞出來的信息。
一般泛泛地打招呼的,我大多不回復。
圖片來自網絡
但那些信息才是主流,每天涌進來幾十條信息,像觸發了開關一樣,每天打開就有很多紅點。
02 遇到一個紅點小驚喜
我每天會在下班后,定時挨個打開那些紅點,基本上大部分點開就關上了,有一條留言,打招呼后還認真地介紹了自己,看起來還蠻用心。
我翻看了他的資料和介紹,知道他有過在深圳工作、創業的經歷。
我對未知的人和事,一直保持著好奇心,他讓我有了探索的欲望。
后來我們約了在學校附近見面。
那一天,我記得已是初夏時節,校園里的花有的已經開敗了,有的還灼灼其華,我想,在校園里見面,應該是安全且不會沒有話題的。
按照約定的時間,我在學校門口等他,他來了,打電話給我,車進不了校園,于是我從校門口出來,陪他找停車位。
學校附近停車位并不好找,我們繞著找了好幾圈,依然沒有空出來的車位。
后來無奈,隨意找了個飯店門口停下,我們下車。
我才發現,他開著一輛嶄新的黑色寶馬。
他說,想吃學校食堂的飯,于是我們穿過好幾條街,到了學校的職工餐廳。
那個點大家差不多都吃完飯了,餐廳人不多,我記得除了我們,大概就零零星星有幾個人。
我們邊吃邊聊,他聊到他在深圳創業,現在回來山西,自己開了公司。公司處于起步階段,很多事情比較忙。
圖片來自網絡
他講創業公司遇到的很多事,我聽著也覺得有趣,飯后我們還在學校散步,走累了就在林蔭道旁的椅子上坐著。
我喜歡這種慢
03 不知道是玩玩還是真的不合適
但在后來的聊天中,我漸漸地感覺到我們價值觀的背離。
他有意無意地跟我聊,他積累的財富,他大約是有錢的,但總聊這些就讓我感到乏味。
不過后來我發現,一個人的認知就是她的整個世界,我固有的認知里,可能實在無法接受一個夸夸其談的人。
若是一個對的女孩子,他可能會為他創造的,或者說描繪的財富著迷,但我卻感到日漸空洞。
大約他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聊天過程中,感覺到一種壓力,所以在某一天,很默契地選擇了沉默,我到現在已經全然記不得了,微信里最后一句回復是誰,也不知道是誰終結了那次談話,但其實無關緊要。
圖片來自網絡
大部分變得沉默的兩個人,都不是忽然沉默的,只是前期那些滯澀的聊天,沒話找話為了維持而維持的尷尬,以及聊天時,大段大段的留白時間,被大家忽略了。我想,我們只是不合適而已。
04 感覺好,大概率就是騙局
很快,我在網站上又遇到一個人。
第一次見面,他說有一家很好吃的羊湯,他經常去吃,非要開車帶我去品嘗。
盛情難卻,開了將近四十分鐘車,我們來到了北城那家羊湯館。
在我看來,很普通的館子,羊湯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我理解不了為什么讓他如此著迷。
沒想到吃完飯,他就說要帶我去酒店休息,我當然拒絕,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哪怕不討厭他,也沒辦法跟一個陌生人去酒店。
返程的時候,我們都感覺到不自然,但所幸,他在我拒絕后,并沒有什么強迫性的舉動,當我說出要打車回的時候,他便說,他只是喜歡我,既然我不同意,就送我回家,當然,他也在解釋,他說去酒店只是為了休息。
一路上沉默。
我們各懷心事,我不是非常開放的女生,而且我們還只是第一次見。
送我回去后,那一晚,和接下來的好幾天,他都發了很長的訊息,大意是很喜歡我。
這讓我覺得虛幻,我甚至有點恍惚,他意念中喜歡和心心念念的女生,真的是我嗎?還是一個自己幻想出來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
他同時也不停地往自己身上堆砌很多優勢,說他爸媽和爺爺都是大學老師,說他自己在某個大型央企,說家里就他一個孩子,所以家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特別希望他盡快結婚。
這卻讓我感覺他更不可靠。
我對熾熱的,看起來孤注一擲的感情,保持著某種旁觀者的冷靜和審視。自覺沒有那么大魅力,讓一個人初次見面就喜歡得那樣深沉。
這樣的清醒,事后想來可能也會錯失了一些機會,但也在某些程度上,保護了我,讓我識破某些騙局。
大抵是因為我的清醒和冷靜吧,他在熱切地聯系一個星期后,不再聯系我。
但我不知道,是那個人本來目的只是打算上床,還是可能有的人本身表達方式就是那樣的?
有時候我在想,當我認為踏實、循序漸進是一種常識,所有我認為不符合常識的,都是一種騙局。
但不可否認的是,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方式,而我也會警惕,我自己會不會落入一種認知偏見和精神的傲慢中呢?
但想歸想,我終究也沒辦法變成另外一個人。
05 算了,不作了。
當時的我,在這兩個人身上,似乎驗證了某些道理,我不知道,是我天然地認為這些看起來好像條件優越的人,他們炫優越感,以及我自己不配得感,讓我覺得他們在表現,還是因為,他們可能真的只是在表現。
我不知道我是陷入二元對立的悖論中,還是因為本身事件是這樣的。
這也再一次驗證了,我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我的另一半,可能就是我要篩選出的,具象的認知體現。而每個人也只能按照自己的認知找對象。
那段時間,因我接連受挫,一直沒有遇到合適對象,家里人以及老家的朋友會有意無意地勸說,讓我不要眼光太高。
好像是為我好,但感覺卻像在陰陽怪氣地指責我,好像我找不到對象,是我自己眼光高的問題,是我活該。
那個時候,便一直有個聲音在我腦海中出現,你千萬不要被道德綁架,這不是你的問題。
因為我心里特別清楚,根本不存在眼光高低的問題,是一個人是這樣的認知,她就匹配這樣的另一半,勉強不來的,跟一個非自我認知的人談戀愛、結婚,是違背客觀身心發展規律的。
一個人越優秀,她的認知就越復雜,越豐富,越具象,所以找到匹配認知的另一半就越難。
這樣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年齡越大,經歷越豐富的人,難以找到另一半了。我在自己的經歷里,忽然對某些事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