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行 之 [原創可貴|侵權必究]
每個人天生就有自己既定的天命嗎?
一說到命,我們很多可能馬上就會想到算命,聯想到我們的生辰八字和人生命運,雖然這些都是迷信,但人生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命”或“命運”呢?人究竟能不能知道自己的命呢?我們常人要怎么樣才能掌控和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那么什么是命呢?
01:什么是“命”?人人都有天命嗎?
幾千年來,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的文化中都對人生之“命”有或多或少的注解,但也都只能是根源于當時的社會發展背景和文化價值觀土壤,我們暫且不論。
自古以來,還有很多玄學和迷信里也在研究和分析人的命,各有不同的理解,也各有側重,我只是作為當下時代里的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自然不相信也不曾深入研究過玄學和迷信,所以這個傳統意義上命,也姑且不論。
作為當下新時代里的讀書人,我只能通過自己切實踐行的人生之命,粗淺地談談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對人生之命的簡單理解。
何謂人生之“命”?
所謂的人生之命,其實就是指在某個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的人,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里的人,所傳承和發展的人的生命基因和文化屬性。
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命,并不是單指人之“生命”的命,人的生命源自宇宙的演變和進化,傳承于動物本能的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這是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的范疇,也是現代自然科學的范疇,我們這里不做過多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現在所探討的命,是指我們傳統文化和哲學概念中“命理”的命,也是我們當下哲學和文化概念里所說的人之“天命”的命,當然這里所說的命,也可以是我當下所常說的人生“命運”的命。
02:人之天命,有什么特點和屬性?
換句話說,所謂的人生之命,就是指一個出生在某個時代、某個地方、某個社會背景下的家庭環境里的人所具有的生命基因和文化屬性。
而這個人出生所處的時間、地點、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就是這個人的天命所在,也是這個人生之命成長和發展的土壤。
人之天命,都有兩重要的特點和屬性:
第一是基因傳承的屬性,第二是文化傳承的屬性。
正因為人與人有一定范圍和條件下的共性,所以就有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特點,所以人類生息和繁衍才構成了社會。
所以也就有以基因傳承屬性、以身體共性為特征的群體劃分,比如人的性別就有男女群體之分,也有身體正常的人和先天缺陷的殘疾人的群體之分,也有先天聰慧和先天智障的群體之分等等,這些都以人之天命里的基因傳承屬性來劃分的群體。
當然也有以人的文化傳承屬性為特征的群體劃分,比如窮人和富人,比如官二代和民二代,富二代與貪二代,醫二代與農二代等等,這些都是以人之天命里的文化傳承屬性來劃分的群體。
人以群分,每一類共性群體的人,都有各自人群的天命所在,就是這類群體的人生的命運,大概率上來說,同一類人群的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基因屬性和文化屬性,這二者相似度越高的這一類群體,其天命也就越相似,其人生軌跡和命運也就越趨于相近。比如一個男人和其他男人、一個女人和其它女人的人生軌跡、一個殘疾人和其他的類似屬性的殘疾人的人生命運,大體上來說,基本上是很相似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接近的。
02:命從哪里來?人之天命由誰決定?
人人生而有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
命由天定,與生俱來。
命,都是天生的,而非后天選擇的,也非出生后的自己可以決定或輕易改變的。
第一,由基因傳承的屬性所決定的人生之天命是無法選擇和改變的。
比如,有的人出生就有遺傳病癥,身體有先天缺陷,比如先天的智力障礙,比如視覺、聽覺的先天缺失,生而為人便成為了智障、盲人、聾啞人,此生注定就是個殘疾人,他的命是天生不幸的,即便他一百個不愿意,一千個不接受,一萬次反抗,但他始終還是沒得選擇,只能接受天命的隨機安排,這就是他的命。
當然也有的人天生聰慧,天賦異稟,這也是他的天命所在,這就是他的命。
還有的人父母可能有天生遺傳疾病,有先天殘疾或缺陷,而他出生時卻并沒有遺傳到其缺陷,和常人無異,他的命是天生幸運的,這也是他的天命所在,這也是他的命。
同樣,還有特殊情況,同一個家庭和父母生下的兩個孩子,一個正常一個不正常,一個聰明,一個愚笨,這都是有可能的,幸或不幸,這都是每個人各自的天命所在,這也就是他們各自的命。
于這一個層面而言,人之天命有生命的屬性,具有明顯的基因傳承的屬性,也有基因突變的可能性,但都是我們不可以選擇和改變的命,這一點是三言兩語很難解釋的,人之天命里的基因傳承的屬性也是基本上是無法改變的。
比如,身在以白人為主的歐美國家,如果父母都是黑人的,所生的孩子大概率也還是黑人,所以他們的一生的命運也很難逃出和生在這些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所有黑人的普遍命運,他們這個天命是無法改變的。
這一點也可以理解人之天命里的自然屬性,同樣這也是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范疇所研究的。
命由天定,與生俱來,從來都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命在我們生而為人前就已經決定了的,生而為人后,我們人生之天命誰都無法自主選擇,每個人都只能被動接受。
第二,文化傳承的屬性所決定的人生之天命也是無法選擇和很難改變的。
比如,出身于富人家庭,典型的富二代,大概率來說,還是富裕的,淪落為貧窮的富二代還是極少數個別的特殊情況,常言道“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只是可能有些富二代的財富不比富一代而已。
再比如,出身于讀書世家的文二代,大概率來看,也還是讀書人,變成目不識丁的文盲的文二代也是極少數的個別特殊情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香門第出書生”,只是可能有些文二代的學識文化略遜于文一代而已。
再比如,出身于領導干部家庭的官二代,大概率來看,也可能還是個小領導或小干部,變成普通平民百姓的可能也只是極少數和個別特殊情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干子弟也高干”,只是可能有的官二代的官職不如官一代而已。
還比如,出身于世代農耕的農二代,很大程度來說,80~90%都還是農民,只是可能種的地,產的糧比農一代多,或者年輕力壯時進城務工,變成了不種田的農民工,但年長體衰歸鄉時其實大部分農二代的身份還是農民。
因為大概率上來講,不同的文化土壤會所能提供的營養、給養是不一樣的,所能提供的思想、引導和資源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不同的先天文化屬性傳承的條件所成長出來的人這天命也是不一樣的。
命由天定,人之天命是生命基因之傳承,也是文化屬性之傳承,所以人之天命都是由這二者所決定的。
03:我之天命從哪來?我之人生命運由誰定?
如果從我個人的天命和人生的軌跡來看,我對“命由天宇”這一點,深有體會。
出生農民世家的我,父母都是目不識丁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全的農民,在我七八歲一年級剛入學時我才發現,我的同班同學里至少90%都和我一樣,都是兩三代務農,這些人的父母也大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都是以耕種產糧果腹為主業,僅有5%鄉、鎮干部子女(官二代),還有5%的學校教職工子女(文二代)和靠手藝或經商(不僅單靠種田或不種田)的農民子女(富二代),這些有區別于我的10%的同學,暫且也歸類在我那時的圈子里也算是我們那小小范圍內的“官二代”、“文二代”、“富二代”吧。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人生輾轉反側,苦難多變,可是當我30年后的今天當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當我重新思考人生之天命的時候,如今當我回過頭去總結的時候,我才驚然地發現,30年前的同學里面,這5%的鄉、鎮干部的子女至少有90%如今也是干部(有的是鄉、鎮干基層部,還有的是混進城里的干部或領導了了),他們成了“官二代了”,這5%的學校教職工子女至少也有90%如今也是老師(有的從幼師或代課老師開始干起,有的是小學或初高中老師,還有的已經是大學教師了),他們也成了“文二代”了,就連當年這5%的靠手藝或經商的農民子女也至少90%都讀了技校,學了技術或特長,或者離校之后多年一直在經商,如今的經濟條件和財富總量,大概率來說也遠高于當年我們這樣的農民世家子弟,他們也已經成了“富二代”了,而且大概率來說,這些同學在傳承父輩衣缽的基礎上,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早已經超越了上一代的成就了。
而反觀這群和我一樣的,當年同學里這90%的兩三代文盲農民的子女,如今也至少有90%以上還是農民,只是有的比上一輩混得好一些,有文化一些,有的讀了小學,有的讀了初中,但讀高中者寡,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種田了,大部分早早務農或外出務工,現在大部分也是在沒有什么文化和技術要求的工廠流水線作業或者在成為全國各地的建筑工地上身強力壯的的農民工,這讓我切身體會到了官二代還是官、文二代還是文、富二代還是富,農二代還是農。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我本人并沒有對士、農、工、商或官、民階層不帶有任何色彩區別以對,只是基于思考人生之天命本源的需要所以才列舉對比。
這里也說說我本人的天命所在吧,我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極少數出身于農民世家,而走出農民的一分子。
我出身于農民,但有幸通過讀書求學,終得走出農村,努力走出農民,奮斗到而立之年后,才勉強靠雙手加腦力勞動自食其力,養家糊口,安身立命。
我發現我的命運與30年前的90%的同學還是有些許差別的。
為此,我這些年做了全面深刻的總結,特別是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后,我正式地深入思考了更多人生命運和成長土壤的問題,為更有利于孩子們的養育而去尋找和總結人生成長的共性和規律。
我也是出身農民三代,父母也是基本目不識丁文盲農民,但與當年有些同學的家庭土壤和成長環境多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我的父母輩雖然沒有文化是地道的文盲,這也是他們人生的天命所在,有他們所處時代背景的原因,但我的祖父輩出身于清末時期家道破敗的沒落地主家庭(其父好賭吸毒,賣妻賣女,家破人亡,鴉片真的害人不淺),自小沒有條件讀書,12開始歲流浪異鄉,童年身在亂世,靠行腳乞討和經商謀生,但其一生深知讀書求學的重要性,所以終生自學,筆耕不輟,后來也成了我們當地小范圍內唯一的一個沒有上過學的文化人,又靠經商供其胞弟日本留學,歸鄉后入了國民黨服務于民國教育事業。由此論,所以這也算是家族傳承的文化性之一吧,只是到我父母輩時,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時代背景他們就沒有條件讀書了,成了文盲。
第二,我的父輩也并不是一個單一的農民,還是個手藝人,也靠技術吃飯,雖然沒有文化,但務農加手藝(技術)再到后來經商,也最終也還是沿襲了他父輩的經商之路。但當時的世代農民的絕大部分人并都比較傳統本分,沒有更多這樣那樣的想法。
第三,我雖然出身于底層的普通農商之家,非富貴非官,少時清貧,但是祖、父輩都唯“讀書”是舉,也就是說我從小在祖、父兩輩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耳濡目染下成長,所以也勉強算是有些許“書香門第”的文化土壤吧。祖父兩輩都是秉承“砸鍋賣鐵也要讀書”的理念支持后輩讀書求學立志做個底層的文化人也不要再成為文盲三代。但當時世代農民的家庭里的父輩們,很多人并不認為讀書非常重要,他們很多人都覺得,讀書不用勉強,沒有讀書也照樣可以吃飯活著。但我相信每個孩子在年少無知的時候,都至少會有十次以上討厭讀書和想要放棄讀書的念頭,這個時候父母的認知、理念、堅持和引導非常重要,這就是人之天命的文化屬性傳承的特點。所以當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愿意讀書時,他們的父輩們其實雖然也有不愿意,但很多并沒有做太多的努力和引導,加之當時的生存和生活條件異常艱辛,大部分都父輩都是任由其直接輟學務農或務工,然后沿襲前輩的認知和三觀繼續往下走。
第三,從小在祖、父兩輩的“自古“工”字不出頭”(苦工、打工難出頭)的理念引導下,追求擺脫體力勞動,走向腦力勞動,最終也是沿襲了父輩的理念,從農商之路走向工商之路,一樣艱辛異常,只是我比父輩多讀了些書,略多了點文化,其余并無本質區別。但時至今日當年那些父輩們也有很多還是非常守舊,守在本分的農耕之路穩步前行。如果要說我與父輩的天命之別,可能父輩只能算是文盲的農商階層,而我也只能勉強算是個略有文化的工商階層吧。
但這些都是我的天命,是生而為人后天命所給我的,是我出生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的家庭環境和生長的土壤所帶給我的,是人之天命里所傳承的基因屬性帶給我的,所以沒有天生的身體殘缺,沒有天生的智力障礙,身體、智力和思想正常,也是人之天命里所傳承的文化屬性帶給我的,所以從小被教育要讀書求學,所以熱愛讀書,所以也立志終生讀書,學到終老。
回顧自己人生之命,歷歷在目。
我此生之命運,主要源自天命里所傳承的基因屬性和文化屬性,至少有90%的決定性作用吧,有且僅有一小部分來自于自己后天的安身立命、修身立志的思考,至多10%的決定性作用吧,但歸根結底后面的思考也都是前面的天命所致,還有很多不為我們的所思所見的主觀或客觀因素,比如后天環境的改變,后天的努力,后天的偶然因素等等,其實絕大多數條件或因素也都潛藏在我們各自的天命之中,即便是我們后天客觀環境的改變,我們自己后天主觀的勤奮和努力,后天隨機偶然的取舍決定等等,都早已潛藏著我們出生時所具有的生命基因和文化屬性,否則多年以后的我們也許根本就不可能會想著去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也不會去思考我們下一代的引導和教育,也不會去思考下一輩的天命和人生,不會去深入總結和思考自己和別人的人生,也許我依然還是一個寫不全自己的名字農商二代。
04: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因為命由天定,與生俱來,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知道并了解自己的命,這對我們的現實人生至關重要!
記錄孔子儒學智慧的《#論語#》里,子曾經有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p>
我們的先哲孔子圣人也認為,我們都是有命的,而且我們人活一世也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命,不知自己天命者,他認為是不能成為賢人君子的。
當然,也許我們現代社會已經鮮有孔老夫子所處年代的的君子了,我們當下的常人也終歸不似古人那般,人人都追求立志成為所謂的賢人或君子,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應當思考和審視自己的命,只有真正的明確的知道并且清楚認識自己的命,才能知道我是什么樣的人,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能搞清楚“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這個人生不解之難題,也才有可能知道,我們要怎樣才能實現或改變我們自己的命或人生。
正如孔老夫子據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命者,不了解自己也不正確認識自己的人,他可能活了一輩子也搞不清楚我為什么要這樣活著,我應該怎樣活著。你就永遠搞不明白“我是誰?”(人生的屬性—我擁有什么特點或使命?),“我從哪里來?”(人生的起點—我有什么樣的資源和底牌?),“我要到哪里去?”(人生的終點—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怎么過好我們自己的人生)。只有徹底弄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才知道我們為什么活著,我們該怎么活著,活成什么樣子,才能尋找到我們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里。這是我們每個人活一世的重大課題。
所以,為人必先知命,知命才能為人。
05:何謂知命?人生為何要知命?
何謂知命?
所謂知命,就是我們此生要不斷地深入了解我們自己,總歸有一天終究要清楚明白自己的天命所在。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認識和接受并勇敢面對我們現實人生里的優勢與不足、完美與缺憾,才能真正接受雖然不完美但相對完整的自己,最終以期讓現實人生里的自己與理想人生里的自己達成和解和共生。
人生為何要知命?
人生只有真正知天命,才能清楚明白“我是誰”,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準確定位。
人只有知天命,才能知道我的人生成長于什么樣的土壤,我的人生有什么樣的底色,我的人生擁有什么樣的資本和資源,才能清楚本真的自我具有什么樣的天賦和優勢,才能真正明白我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是唯一的,我的人生與任何別人的人生都可以不同,我們才能不至于終生活在他人的目光和期待里,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富二代有富二代的命,官二代有官二代的命,都有其與生俱來的生長土壤、天生的資源優勢和天生的思想和文化,不是人人都能有,不人人都能學得來,也不是人人都有努力爭取得來。雖然外表光鮮,天生幸運,但有很多人生的真實的快樂也一樣永遠無法去真切的體驗和體會。
農二代有農二代的命,貧二代有貧二代的命,雖然未必有那么光鮮亮麗,甚至倍加苦難而且艱辛異常,但也并非不幸,有很多快樂和自在是別人永遠無法體驗和體會到的。
常言道:
“富有富的憂,貧有貧的愁”。
什么樣的人生都有命 ,什么樣的人生都有滋味,什么樣的人生都有其中的苦樂悲喜。只是每個人的天命都只有一種,每個人的出生也都只有一次,都只能是被動的選擇,都是非此即彼、非A即B的唯一選擇。
生為男人,就永遠無法真正體驗女人的人生,充其量變性,但是也不一樣,肯定也有著本質的區別,無法體驗女人生兒育女痛苦與快樂,也無法體驗女人的快感,同樣,生為女人,就永遠無法體驗男人于社會和家庭的存在,無法真正體驗社會和家庭對于男人的責任和壓力,也無法體驗男人的快感。
生為貧二代,就無法體驗富二代的豪橫與驕奢,即便自己成為富一代后可以一樣豪橫驕奢,但是期間的感覺肯定完全不一樣,生為富二代就無法體驗貧二代的很多真實的愛恨交織的快樂和痛苦,也無法體驗簡單但真切的快樂,即便有,心境和心情也是會完全不一樣的。
人生只有真正知天命,才能清楚明白“我來自哪里,我要去往何方”。
人只有知天命,才能清楚明白的知道我的天命來自哪里,我原本是什么樣的人,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才能知道我為什么而活著,我為誰而活著,我該怎么活著,才能活成我們自己想要的樣子,我該選擇和堅持什么樣的人生活去,才算是我真實真切而且的快樂無悔的人生。
人生一世,并不是為了活給誰誰誰看,也不是最終能成為誰誰誰,別人都有人做了,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多少人因為種種原因,過著自己并不想過的生活,盡管通過努力什么都有了,但卻并不快樂,或者遠沒有期待和想象的快樂甚至活得很痛苦,最終才發現,人生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其實是一種奢侈,可是人生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并不可逆,也無從后悔。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而且永不可逆,天命也非此即彼,即不要因為天命不幸而怨天尤人,也不要因為天生幸運而沾沾自喜,不論我們生來是誰,我們都是自己人生里的唯一,無比珍貴,即使我們誰都無法選擇,但不管別人活得怎么樣,別人的人生有別人活了,我們只需要活好自己的人生。
我們終其一生的目的最終就是要讓自己活成我自己,讓別人成為別人,讓自己成為自己。
就如美國作家伍綺詩在《#無聲的告白#》里所言: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人生會告訴你:你終此一生只要找到真實的你自己,而不是別人眼里希望看到的你。
06:不知命者,不足以言人生。
什么是人生?
人生就是生于天命,而覺于知命,最后終于生命的全過程。
我們何以言人生?
我們時常懷疑人生,我們也常常思考人生,我們的人生有什么意義?
人生本就無所謂意義,你我都不過是特定時間和空間的里的過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思來想去,爭來爭去,最終都是一場空,只有在人生過程里的真實而且真切的經歷和人生的體驗里,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臨了時最終也都不過是或多或少的回憶或遺憾。
什么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
記得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結尾時曾寫道: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p>
所以,你所看到的別人,你所看到的是非對錯和成敗得失,其實都與你無關,那都是別人的人生,你所要做就是深知自己的天命,真正的了解你自己,終此一生努力的找到真實的你自己,并且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一生,如能這樣,你的人生無論成敗得失,怎么活都是精彩,都是真實,都無怨無悔亦無憾的人生。
不知命者,不足以言人生。
不知命者,他看不清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更不能接受自己,既不清楚自己生來有什么底牌,也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更不知人生應當怎么活,只是看著身邊的人怎么活,他也怎么活,身邊的人活得怎么樣,他也想活得怎么樣,恕不知,人和人不一樣,各有天命,別人活得只不過是自己人生的底色,而你卻必須勉強化妝甚至拼命整容,人家打的只不過是自己人生的底牌,而你卻根本不可能有他那樣的底牌,甚至你連自己的牌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底牌都沒有看懂,這如何能贏得了人生呢?人生意義更是無從談起。
結語:不知命者,不足以言人生,知天者,人生才真實的意義
人生一世,并不久,人活一世,很不容易,知命不是讓你輕易地認命,放棄努力,相反,知天命是讓你真正的了解和接受全部的自己,找到真實的你自己,活在你真實的人生里,這樣的人生才有本真的意義。
希望我們走到人生的盡頭時候,我們可以親手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而不是草草地畫一個可悲的感嘆號或者幽怨的省略號,更不希望是由別人來為我們自己的人生草草地篆刻一個世俗又膚淺而且虛偽的墓志銘。
希望我們在臨死的時候,也能像#維特根斯坦#那樣說:
“告訴他們,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p>
人生是一場不可逆的旅行,不知天命者,不足以言人生,知天命而能活成真命者,才是人生本該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