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具有特殊能量的人,能夠感知宇宙時空場的變化,并能預見或推斷出這種變化,像羋月傳中預測將有霸星出世,這對國家乃至個人所造成的影響,就進行了預言,他去告知楚王,也就是道破了天機,他因泄露天機卻被挖掉雙目,應了那句“天機不可泄漏之說。但實際天機是可以泄漏的,例如佛陀就是宣告了三界的秘密,還有具體的修行方法出三界。那么學算命會有報應嗎?
學算命會有報應嗎
我們的中醫,也是通過把脈治未病,這也算是泄露天機。醫易同源,八字好像人的身體,生病了就應該去治療,醫生是用藥物在改變病人的能量場,這也是為病人趨吉避兇。八字中產生了毛病,可以用風水方位和五行補救,或避讓和特殊的化解方法,救人于水深火熱之中,則是善莫大焉之舉。
不合場合的預言造成了人們的恐慌加大了災難的程度,往往秧及預言者自身,像預言羋月出世的觀天象的人,被挖掉雙目,被人們所理解為遭到了天譴責。所以在泄漏天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審時度勢,契理應機,“方法要得當,措施要跟上”的問題,我們學易、研易、用易之人,就是負責“洞察天機”和“泄漏天機”,如果命理師不具備這個技術與騙子無異。歷史上真正掌握天機的人并無幾人遭到天遣,其中也不乏得享榮華富貴之人,也證明了天機是可以泄漏。
學易、研易、用易的過程也是一種修煉,學易、研易、用易之人,在達到一定層次之后不僅能識破天機,也能在不斷修煉中增強自己的能量場,并懂得順應時空變化調整自己的能量場,不僅能為人化解兇災橫禍,也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為人消災解難,是一種積德行善的行為,善良人的景仰和祝福,那些感激和崇仰的人,在對命理師念念不忘的時候,在向人們宣傳他們的時候,無形中會形成一種意念力,會在不知不覺中通過意念力為他們的生命場增加了能量,而這種能量是用金錢難以買到的。
算命的發展歷程
起源
占測這門類玄學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其起源有據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展,具體的發展過程比較漫長,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貢獻。"算命"是將中國傳統易學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原理應用于預測人生軌跡變化規律的方法。術數家用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按天干、地支依次排列成四個柱八個字(稱為“四柱八字”),再用所排的干支所屬五行生克推算人的命運,斷定人的吉兇禍福。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算命或起于先秦,當古埃及人用紙草記事、古巴比倫人以泥版為書時,中國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編連,將最鮮活的史實書于竹簡,傳遺后世。
相傳始于唐 李虛中,托名鬼谷子。 唐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 李君 名 虛中 ﹞,最深於五行書,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勝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百不失一二。”形成“年、月、日、時四柱”始于唐朝時期,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干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我(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
演變過程
古人對占卜算命癡迷是因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惫湃苏J為微小改變會對未來有很大影響。
算命亦稱“子平命學”、“子平術”、“四柱命學”、 “生辰八字”等。命理學俗稱"算命術",又稱推四柱或批八字,它是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八個字,以《易經》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為手段,對人一生的吉兇禍福進行預測的一門學問,是哲學與自然科學互相融貫而成的一種學說,是周易預測學的一個重要門類。
算命大師,有李虛中、李淳風、袁天罡等,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徐子平、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劉伯溫,清有沈孝瞻、陳素庵、,民國有韋千里、袁樹珊、任鐵樵現代有邵偉華,呂青云,李居明等。更有許先潮盲派八字理論,盲派快速算命秘訣,金口鐵斷算命秘要等。
在古代算命通常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例如臉與手的紋路,出生八字、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兇福禍并且尋求指點迷津的行為亦稱指迷算命。千百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而且已深深地扎根與人們的心靈中,經久不衰,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更取命宮、胎元、大運、小運、流年,配合行年太歲、月令等的五行生克制化定休咎。
唐宋以來在上層社會中的那種把論命做為雅談的風氣至明朝有增無減。誠如明人宋濂在 《祿命辯》中所說的"近世大儒于祿命家無不嗜談而樂道者"。以至于達到了"士大夫人人能講,日日去講,又有大談他人命者……"的程度,各種命理學著作也大量付梓、充斥書肆,這使得時人有了"自學成才"的入門途徑,所以交流研討命理,往往成為士大夫們茶余飯后繼琴棋書畫的又一文雅的消遣。另外,自唐宋以來到明朝命理學熱潮由上層社會下移到民間的勢頭更猛,使得舉朝皆迷命理的濃厚民風。染化得平民百姓皆諳命學并成了一代風尚。
由于明清以來中國命學熱潮波及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而命學各流派,門戶也繁雜泛濫,這就勢必形成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狀況,有的術士對命學精典體會不深,持論有悖命理精蘊;有的根本就不在命理上下功夫,而用嘩眾取寵。沒有來頭的花拳繡腿炫人耳目,混跡江湖;有的機械套用命訣格局,將變化無窮的命理編排成死格式而對號入座(當今的電腦算命及軟件算命),以致無法自圓其說;有的以上諸種情況兼而有之,根本沒有準確率可談。
更有甚者,有的人把預測機理稍加改頭換面便自稱是自己的發明創造,從古人的故紙堆扒拉出來的東西也紛紛付梓,即時國內易壇上真是即紛呈異彩又烏煙瘴氣。所以在這轟轟烈烈的看命熱潮中又潛伏著一種"學術不精則信者必寡"的信仰危機,命學要想鞏固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進一步取得自身的發展,對命理文化就必須進行一番"去劣取精,去偽存真"的系統的整理工作、這項工作從明朝初年即已開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算命術而言,它是古代人民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成的智慧結晶,理論系統復雜深奧,一般人窮一生之努力未必能參透十之五六,可現在社會上一些“大師”不單止認為自己參悟了,還愛發明創造,標新立異發明出新的算命學術。千百年來那些后世公認的命理大師們也只是在原理論上加以闡釋而已,未至標新立異發明創造,由此可見古典理論有其嚴謹合理性以及發明創造新理論絕非易事??墒恰鞍l明創造”這事兒對于現在的一些“大師”來說猶如吃生菜一樣容易,短短十余年間,新發明的算命術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