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約而至,一年一度的賀歲檔(11月24日至12月31日)又燃起了戰火,而且出了「好東西」。
豆瓣開分9.1,并一直保持至今,評分人數突破33萬。
伴隨良性口碑效應的形成,《好東西》上映第二日的單日票房「翻倍式」突破5000萬大關,首周累計票房超1.5億,達邵藝輝導演前作《愛情神話》(6537萬)的2.3倍,以絕對優勢斷層領跑2024賀歲檔新片票房榜。
同時,燈塔AI預測票房連漲4日,從上映首日的4.31億升至5.86億。
一時間,全行業為之沸騰,更有不少影評人將其稱之為「中國版《芭比》」??晌膴示坏貌粷姵鲆慌枥渌?,正所謂獨木難支,《好東西》的確名副其實,但也無法完成一場力挽狂瀾的逆轉。
截止發稿前,2024年年度票房(含預售)剛剛超過400億,對比2023年同期存在超100億的追趕差距,基本回到了2016年的水準。
一個能力有限的「女性烏托邦」
「因為拒絕綁架,所以相對自由」。
與影片中的這句臺詞遙相呼應,《好東西》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和男性形象的呈現,以及對兩性關系的表達、探討,都是「拒絕綁架」的。
比如宋佳飾演的王鐵梅。她像鐵做的梅花,剛硬又柔軟,既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和見解,也有獨立應付生活中一切繁瑣的能力,包括修家具、通馬桶、給空調加氟等等;既不會因為離過婚和帶孩子而拒絕愛情,也不會因為愛情的離開,要死要活。
再比如趙又廷飾演的鐵梅前夫。他抵不過外界的偏見,為了不當「沒有價值的家庭煮夫」而提出離婚,又為了可以復婚狂補上野千鶴子的女性主義書籍,將自己包裝成女權運動家,甚至會為了「雄競」說出「我們(男性)已經占據了太多性別紅利」。
在此基礎上,《好東西》又腳踏實地的展現了當下女性的一些真實現狀,用一種犀利但不壓抑、尖銳但不挑撥對立、幽默但不失真摯的輕盈方式,探討了月經羞恥、性別紅利、規則束縛、母職綁架、自我尋找等非常多元的議題。
它將國產電影的女性敘事推到了Next level,生動點明了一個總是被扭曲的事實:女性權利的爭取,從來不是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去打壓和詆毀另一個性別,相反的,它應該是一個雙向解放的過程。
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東西》在虎撲的反饋還是和《芭比》如出一轍。
與之呼應,據燈塔專業版,《好東西》想看用戶中的男性用戶占比不足20%,同時本科及碩士以上教育程度的用戶占比達82.8%,且近70%來自在一二線城市。
也就是說,《好東西》的主力受眾為「精英女性」,并且直至當下,其激起的共鳴和回響仍牢牢限制在這個群體中。
走不出圈子,怎么撬動更多的可能?能力有限的《好東西》注定有心無力,與此同時,沒有「揚名立萬」的《勝券在握》,倉皇「叛逃」的《戴假發的人》,又進一步加劇了電影市場的迷茫情緒和悲觀心態。
一場大局已定的最后沖刺
留給2024年的時間不多了!
盡管仍有玩家頂著壓力入場,比如由王源、張雪迎主演的諜戰懸疑片《孤星計劃》,由白客、喬杉主演的喜劇片《好運來》,由陳思誠監制、肖央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誤殺3》,由姜武、閆妮主演的荒誕綁架劇情片《綁架毛乎乎》……
但,大局已定。
一方面,賀歲檔早已名存實亡,基本再沒什么市場紅利可以釋放;另一方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頭部們整體上已經放棄了這場最后沖刺,目前已定檔影片的市場上限都不夠高,可托付期待的《誤殺3》又鎖定了跨年檔。
具體來看,輿情數據較為亮眼的非跨年檔影片,目前只有《孤星計劃》《好運來》。
諜戰懸疑題材在電影市場本身處于一個「窄類」,對演員演技、對劇情、對置景甚至對服裝道具又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孤星計劃》從導演到卡司都缺乏號召力,目前的最大賣點只有王源。
作為一部純喜劇影片,《好運來》的受眾覆蓋面比《孤星計劃》廣得多,兩位主演白客、喬杉在院線市場也積累了不小的路人盤,再加上基本沒有同類題材分流,上映后的票房走勢或較為穩定,如果具備充足的笑點和娛樂性,也有望走出長尾曲線。
不過,《好運來》留給宣發的時間比較倉促,整個故事設定又透著「低配版《甲方乙方》」的味道?;蛞舱蛉绱?,對這部影片能否成為另一個《人生路不熟》或《年會不能停!》,行業媒體都不太看好,給出的最高預測票房在1.2億。
再說說《誤殺3》。
該系列的兩部前作累計票房均在10億+,具備較強的IP影響力,陳思誠監制和肖央持續擔綱主演又在另一層面增強了期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今年兩次院線推介會上,萬達都將其作為主推的項目之一。
但有一重隱憂是,《誤殺3》采用的是原創劇本,導演甘劍宇以及兩位編劇中的武文靜,此前都無代表作。
盡管還有利好的消息在流出,比如易烊千璽主演的《小小的我》、古天樂主演的《尾隨》將補位《有朵云像你》《分手清單》,讓跨年檔的整體電影格局重新趨于豐滿;
再比如《雄獅少年》出品人、制片人程海明在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明確表示,《雄獅少年2》即將定檔上映。
可即便如此,想追平2023年顯然也是天方夜譚。
春節檔穩了,2025就穩了?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
在2024年電影市場苦苦等待頭部大片降臨的時候,2025春節檔卻已進入幾乎「超載」的狀態,內卷程度堪稱「神仙打架」。
除去由徐克執導、肖戰主演的武俠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由烏爾善執導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及「熊出沒」系列新作《熊出沒·重啟未來》,《唐探1900》《蛟龍行動》《哪吒之魔童鬧?!贰稛o名之輩2》等也躍躍欲試。
但我們想去審視一個問題——春節檔穩了,2025年的電影市場就穩了嗎?
作為一年中最舉足輕重的電影檔期,春節檔一周迸濺的票房有時甚至足以超越一年中的多數月份,如果說一年在電影院只能看一部電影,那大多數觀眾往往會選擇春節的時候。在此基礎上,2025年春節檔又保持住了8天的假期長度,而參考今年春節檔,擴容一天直接帶來了近13億的市場增量。
所以,急需「活血化瘀」的電影公司們都想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這個寸土寸金的檔期里博一把大的。
可事情總有兩面性,更激烈的貼身肉搏,預示著脫穎而出的難度值也會呈指數上升。而且,2025年春節檔的「神仙打架」,在客觀上也逼著2024年電影市場做了「犧牲」。
或許一切會如愿以償,但可以預先確定的是,一個春節檔絕不足以讓2025年的電影市場高枕無憂,也不足徹底扭轉觀眾與電影院日漸疏遠的局面。電影市場還需要數量更多、話題更強、品質更高的「好東西」,去達成持續穩定地供給,也需要「走出」春節檔,建立起更強大的「獨美」底氣和能力。
前方道阻且長,但我們相信,「深蹲」過后可以跳得更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