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數派:
1.占卜宗:先秦,用《周易》進行占卜。 2.禨祥宗:漢代,京房用《周易》推算吉兇災異。 3.造化宗:宋代,陳摶、邵雍用《周易》推究宇宙自然變化。
義理派:
1.老莊宗:魏晉,王弼主張廢除象數。 2.儒理宗:宋代,胡瑗、程頤闡明儒家思想。 3.史事宗:南宋,李光、楊萬里用歷史事件解釋《周易》。
遠古(傳說)
人物:伏羲 簡介:太古三皇之一,新時期時代晚期。 貢獻:八卦衍生《易經》
人物:神農 簡介:炎帝,三皇五帝之一。 貢獻:三易之一,《連山》(失傳)
人物:黃帝 簡介:黃帝,中華民族始祖。 貢獻:三易之一,《歸藏》(失傳)
周、先秦
人物:周文王 簡介:被囚禁根據伏羲八卦演繹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貢獻:《周易》(目前僅存的易經版本)
人物:周公 簡介:文王之子。 貢獻:為六十四卦 創作三百八十四爻辭。
人物:孔子 簡介:孔圣人撰寫易傳,簡稱"十翼" 貢獻:《易傳》(存疑)
漢
人物:張良 簡介:軍事家,精通易理。 貢獻:精簡《奇門遁甲》
人物:董仲舒 簡介:西漢思想家 貢獻:發展《易經》思想,提出 “天人合一”等理論。
人物:京房 簡介:師從焦延壽學易。 貢獻:六十四卦納甲法,京氏學。
人物:孟喜 簡介:六十四卦分配氣候。 貢獻:與京房合稱“孟京易學”。
人物:鄭玄 簡介:儒家、經學大師 貢獻:象、彖整合經文,提出五行生成說、爻辰說。
人物:魏伯陽 簡介:煉丹師 貢獻:最早的煉丹著作《周易參同契》
三國兩晉南北朝
人物:虞翻 簡介:經學家 貢獻:月體納甲法、卦氣說。
人物:諸葛亮 簡介:政治家 貢獻:八陣圖,周天365種變化。
人物:郭璞 簡介:風水師鼻祖 貢獻:承襲了道教的術數理論。
人物:陸績 簡介:政治家 貢獻:《渾天圖》《太玄經注》
人物:王弼 簡介:少年天才 貢獻:老莊思想解易,義理派開宗
人物:蕭衍 簡介:梁武帝 貢獻:以佛理解易經。
隋唐五代
人物:孔穎達 簡介:經學家 貢獻:用易傳解釋易經, 肯定象數價值。
人物:憎一行 簡介:天文學家 貢獻:大衍歷,對歷法貢獻很大。
人物:袁天罡 簡介:天文學家 貢獻:六壬課、推背圖。
人物:李淳風 簡介:天文學家、數學家 貢獻:與袁天罡合著推背圖。
人物:李虛中 簡介:官員 貢獻:《李虛中命書》是四柱命理的里程碑。
人物:孫思邈 簡介:醫學 貢獻: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宋代
人物:陳摶 簡介:學者、養生家 貢獻:把老莊思想、道家方術、儒家思想、佛家觀念融歸一爐,史稱“陳摶老祖”。
人物:周敦頤 簡介:文學家、哲學家 貢獻:作《太極圖說》等,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
人物:邵雍 簡介:理學家、數學家 貢獻:《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
人物:張載 簡介:理學家 貢獻:程顥、程頤的表叔,與周敦頤、邵雍、二程合稱北宋五子。建立了“氣”為核心的易學思想。
人物:程頤 簡介:理學家 貢獻:兄弟程顥創立了“天理學說”,將易學發展到新高度,集義理派之大成,使義理派向儒家轉變。
人物:朱熹 簡介:儒家集大成、理學家 貢獻: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其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理”,認為理重于氣、先于氣。
元明清
人物:劉伯溫 簡介:政治家 貢獻: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易學術數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馳名天下,與諸葛亮并稱。
人物:來知德 簡介:理學家 貢獻:孔子后用象數結合義理注釋《易經》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其成果有“來氏易”之稱。
人物:王夫之 簡介:思想家 貢獻:批判了從周敦頤到朱熹所堅持的唯心主義理學,他的唯物主義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的頂峰。
人物:黃宗羲 簡介:思想家 貢獻:象數易學上有獨到造詣,一生著述多至50余種,多有創見,影響了整個清代。
人物:沈孝瞻 簡介:命理 貢獻:對命理學的貢獻較大,屬于命理學書房派,重于命理學的理論研究。著有《子平真詮》。
人物:尚秉和 簡介:官員 貢獻: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學易、先學筮”,對象數易學貢獻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