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互聯網23歲了。1994年的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時代開啟。昨天,很多博主在微博上發起了“人生中第一個網名”的討論話題,引起了網友的強烈關注,評論區瞬間淪陷。那么,你還記得人生中的第一個網名嗎?你敢說你現在回憶起來,嘴角沒有一絲尷尬甚至略有羞澀的笑意?
很多網名有十足的年代感
記者瀏覽了這些評論發現,大家的“人生第一個網名”現在基本上都不再使用了,很多網友表示,想到第一個網名就“羞于啟齒”,就連回憶一下就感覺到了“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尷尬癥當場就犯了。
這些連自己不忍直視的第一個網名,要么非主流,要么是火星文,總之,當時越奇怪就說明自己越潮。而且基本上那會大家的QQ好友列表里都一定有過“輕舞飛揚”、“水晶女孩”……
“水晶”系列大概是很多女網友的入門網名,一切詞語加上“水晶”二字,立馬就變得潮流了起來,其實它具有一定的年代感。
2003年時有一部火得不行的偶像劇叫《水晶之戀》,由此帶來了一批“水晶”,干脆點的就叫“水晶之戀”,或者點明性別的就是“水晶女孩”,衍生一下的有“水晶之吻”,或者加個顏色,“紫水晶”、“藍水晶”。那會加個顏色前綴尤其比較神秘的藍色和紫色,是很多女網友愛用的。
再比如很多人的網名里有“天使”兩個字,是因為當時有“內地瓊瑤”之稱的明曉溪一部小說《會有天使替我愛你》,當時虜獲了一大批少女的心,男女主角的唯美動人愛情故事,賺得了書迷、影迷無數眼淚,也在網絡引發了一場“天使風暴”,網名有這種“壞天使”、“可愛天使”、“折翼天使”等等。
要說年代性,也有網友是因為關注社會時事而取的網名,比如有個網友說自己當時的網名是H1N1,大概是初二的時候,那會甲型H1N1流感病毒很嚴重,自己以為取了一個很厲害的網名,也是有點傻。
火星文和符號盡顯非主流范
不少網友盡顯非主流范兒,本著“網名不加個特殊符號不合群”的宗旨,“折翅的天使(音符符號)”、“卡哇伊の天使”、“嘿妳很拽嘛”、“bobo頂bobo”、“愛、無限”、“讓我☆ve噯伱”、或者“莪卟蓜”,還有這種“*﹏鎏錑の鈊〆”“◆懓凊惿ィ╊幺◇”……
那會網上充斥著各種火星文和符號,主要是繁體字、冷僻字、漢字拆分、各式符號,雖然怎么看都像是亂碼或者打錯了字,但真的是火遍全網絡,當時看很有特色呢,一度是非主流網絡文化的重要精華。
當然也有沒趕這些潮流的,比如有網友說,自己第一個網名叫“太陽下山”,因為哥哥叫“太陽上山”。還有很多情緒型網名,比如“淚、請別落下”,以及“哭泣的女孩”等等。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就是許多70、80后、90后共有過的青春回憶,縱使青澀,非主流,但誰的青春不曾“中二”(比喻青春期的少年過于自以為是等特別言行的俗語)過,每一個你覺得潮流至極的現在,都是那時火熱的青春,也是你再也回不去的歲月。(記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