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李健,以為很多秘密不會被父親知道,比如想學吉他。
父親是哈爾濱京劇團的一名武生,收入不算高,因為父親的原因,李健最早學的是武生。
雖然平時很少和家人交流,但父母輕易看出了他那時的心思,用不多的工資給他買了一把紅棉吉他。
當時,父母大概不會想到,很多年后,兒子會將自己傳遞給他的細膩情感融入進音樂里。
這些音樂后來被無數人發掘、傳唱,如涓涓細流一樣回蕩在往后的時光里。
“是那把吉他,改變了我的命運。”
有了吉他以后,李健一整天幾乎都在玩音樂,或者和同學一起聽好聽的磁帶,中午飯都顧不上吃。
為了不給家里增加學費負擔,在吉他培訓班里,李健每天去給老師調弦、打掃衛生,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調60把吉他。
對于樂理,他也領悟得很快,一來二去,老師說,李健,你干脆后面不用交學費了。
少年后來也很爭氣地被保送上了清華大學,他抱著吉他走在清華園,整天聽羅大佑、科恩、Beatles。
聽著那些民謠,李健有時會覺得孤獨,“很多時候還是因為孤獨,才會自言自語,才會幻想”。
不過,“幻想導致創作”,成名后的李健在節目里欣慰地說。
他拿過清華大學校園歌曲第一名,“首都大學生獨唱比賽”一等獎,還加入了清華合唱團。
清華合唱團有位成員回憶說,當時大家一起在澡堂子里洗澡,李健當眾開口唱歌,自己突然就覺得,合唱團待不下去了,“待下去肯定超越不了李健”。
但這副嗓音卻在廣電總局蟄伏了三年,畢業后李健被分配成為一名網絡工程師,和那些同學一樣,每天朝九晚五。
大學校友盧庚戌找到了他。
“還想唱歌不?”
李健答:“想?!?/p>
兩個人立即拍板決定,成立組合“水木年華”。
千禧年剛過,一首“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就傳遍了大街小巷。
水木年華成為各大獎項的新人獎得主。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首歌叫《一生有你》,唱歌的是兩名清華學子,但他們真實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曉。
大紅之后,盧庚戌認為要緊跟潮流,唱流行樂,參加活動,在舞臺上,李健常被導演說“唱歌太安靜”,眼睛閉起來,也不跟觀眾互動。
李健卻只想堅持自我,遵從內心。
不久后,李健退出了組合,這個名字還來不及被更多人認識,就藏匿了起來。
離開后的第一年,在那個蕭瑟冬天,李健發了第一首單曲——《綻放》。
這首歌靈氣又悠揚,在每一個黑夜,從電臺傳播到密閉的車廂里。但可惜的是,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當時周杰倫、蔡依林、梁靜茹等歌手的流行歌曲正被瘋狂熱捧,李健夾雜在其中,曲風明顯有所不同,他的音樂往往靜水深流、細膩綿長。
李健被稱為“小眾歌手”。
但他自己不太喜歡這個詞,“小眾意味著還不夠好,真正好的音樂,一定能走入大眾”。
他徹底地沉了下來。
他租下郊區的一所四合院,沒什么經濟來源,沒有暖氣沒有空調,冬天要自己生鍋爐。
院子前有一片麥田,他時常坐在門口看風吹麥浪,下雨時就坐在屋檐下靜坐聽雨。
他安靜地生活,過得像一位詩人。
2002年北京的冬天,李健坐在四合院里,讀到了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下了一首曲子,給它起名為《傳奇》。
這些在四合院里誕生的曲子猶如珍寶,被掩埋多年。
直到8年后,天后王菲(點擊可查看)帶著一首《傳奇》出現在春晚舞臺上,曲詞皆如詩。
什么樣的歌,能夠被天后選來在春晚上唱?人們循著蹤跡搜索到了李健,才發現這首歌不僅是一首老歌,李健也是一位曾經大火過的“隱秘歌手”。
至此,人們才真正發現這位一直以來孤芳自賞的音樂才子。
這首《傳奇》,第一段旋律其實誕生于1995年,那時候甚至有一句歌詞叫“有一天不能再次夢到你”。
“我寫作用了七八年,走紅又過了七八年,這首歌也是夠傳奇的?!?/p>
2015年,李健接到了《我是歌手》的邀請,在這個舞臺上,他極富人文情懷的音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他唱《貝加爾湖畔》,貝加爾湖畔的風就像來到了現場;他唱《當你老了》,讓人瞬間跌入那些浮想聯翩的蒼老時光。
這些歌都是潤物細無聲式地緩緩道來,有人問他是怎么寫出來的,李健只是淡淡地說,“這種堅持也不是刻意的,因為我只會寫這種歌曲”。
出乎大眾意料的是,大紅后的李健,卻再次選擇低調。
李健團隊的工作人員說,很多藝人紅了以后,一天拍8本雜志,但李健希望必須要有生活、休息、看書的時間。
“我一直為生活而來,不想為名利所累,我特別珍視我在乎的那點事。我喜歡可控的生活,喜歡隱藏的生活,喜歡做一個旁觀者?!?/p>
在歐洲參觀眾多教堂后,他寫下了《眾妙》,用樸素的語言探討信仰和世界觀。
《貝加爾湖畔》就是李健在貝加爾湖畔邊寫的,三兩好友在湖邊,聽到了他慢慢地寫出這之后打動無數人的旋律。
《雨后初晴》創作于日本京都,他在幽靜中寫下“不在意世界多絢爛,只相信古老的情感”。
李健曾給毛不易(點擊可查看)建議:“鍛煉身體,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買輛車遠離人群,自己生活,多練琴,多閱讀,至少現階段需要這樣做?!?/p>
他深知一個歌手想要走得更遠,內心的豐盈必不可少。
他一直刻意地和人群維持著適當的距,不驕,不躁。
《我是歌手3》有一期節目里,李健被拍到用的還是諾基亞的按鍵手機。
他收到過不少朋友的“投訴”,有時候電話也打不通,只能發短信。
李健只好解釋說:“我想保護自己的時間,現在通訊工具會讓所有人的時間碎片化,當需要專注的時候都變得不可能了,像我們創作的時候需要專注?!?/p>
時間長了以后,他的這種生活態度,也漸漸被更多人理解。
“我們其實并不需要太多信息,而是應該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p>
網上有個段子說,別人家的粉絲追偶像都是買周邊,而李健的聽友追偶像都是買書。
只要李健又推了新書,那幾天,該本書的銷量一定會蹭蹭上漲。
李健不僅是音樂人,還是個文青。
他研究馬爾克斯、村上春樹,好奇“一輩子就一段扎實的感情,怎么能把愛寫得那么燦爛,好像萬花筒一樣”。
他看北島的《青燈》,喜愛“房子小,但正好適合孤獨的尺寸”。
他認同木心的說法,“你們這代人都不是讀書人,因為你們讀書太少了”。
他甚至在《人民日報》撰文,寫了一篇《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于狂妄。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
名作家余華評論:“閱讀對李健來說,就是他的土壤。”
有網友曾在溫哥華機場偶遇到他,等待間隙,李健沒有低頭看手機,而是在看書。
也曾有記者到他家采訪,一走進書房,發現滿墻都是唱片和書。
“《文學回憶錄》《1984》《茨維塔耶娃文集》《博爾赫斯全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安娜·卡列尼娜》《風景與記憶》《每個人都死了》《眠》,重點推薦《哈扎爾辭典》。還有一本書得看很多遍——科恩的傳記《我是你的男人》?!?/p>
李健音樂創作的靈感,常常來源于文學。他被文學批評家朱大可稱為 “中國罕見的知識分子型音樂人”。
也正因為閱讀,讓他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與生活方式。
人人都說李健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相比音樂人而言,他似乎更適合“生活家”這個稱號。
他會盡量早起,“因為發現早起,一天會很漫長”。
上午他必做的一件事情是為愛人煮一道咖啡。
他喜歡收聽廣播節目《飛魚秀》,然后練琴,下午則看書、健身。
幾年前記者雷曉宇前去采訪李健,當時太陽還沒下山,李健就那么坐著,吉他放在墻邊。
李健喝了一杯氣泡礦泉水,又喝了一杯咖啡。他禮貌地和記者說自己才剛剛拒絕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周年慶典演出,原因很簡單,他要去健身。
民謠歌手鐘立風去過李健家做客,騎車到了之后,看見一個干凈明亮的院子,門口種滿了花,李健和妻子在門口相迎,郎才女貌,脫俗明亮。
李健的愛情也像詩一樣。
妻子孟小蓓是李健人生里那個5歲就出現的小女孩。
在李健失意的7年里,孟小蓓陪著他在租來的房子里住了7年。
其實那首《傳奇》,就是李健寫給孟小蓓的,寫兩人的際遇,寫緣分的妙不可言。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兩人的生活詩情畫意,平時一起在家聽音樂、彈琴、寫歌、看書、品茶。
李健稱呼她為小貝殼,孟小蓓則把李健寫成了她筆下的休假先生、下班先生、健身先生。
孟小蓓之前會在微博記錄兩人的日常。
“我在小園澆水,昨晚回來的出差先生隔著紗窗說:‘與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否則只是無意義的留白?!?/p>
2015年,李健在北京舉辦了人生第一場萬人演唱會,那是他第一次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妻子。
鏡頭下,一對才子佳人。記者問李?。骸澳銈冊谀睦锒鹊拿墼??”他笑笑回答:“我一生都在度蜜月。”
除了妻子,李健的柔軟也在別處可尋。
做“好聲音”導師時,遇見不擅長的曲風,他會跟學員說,你到我的隊里來,不是讓我幫助你,而是你來幫助我。
2020年春天,李健還開了一場線上演唱會,歌聲如同光芒,療愈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
他在演唱會上說:“相信生活會被照亮。”
“一個人可以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地過完春夏秋冬,并非易事,比如剛剛過去的春天。解決難題、迎接挑戰、謀求平安,這需要智慧,需要態度,更需要尋找到可以照亮前行道路的光?!?/p>
他的歌聲,他的哲思,他內心的豐盈,他的不隨波逐流,都成為這個時代一束獨特的光。
很多人喜歡李健,大都是因為他超越了流行歌手這個符號。
《三聯生活周刊》的前任主編朱偉將喜歡李健的人概括為“文青”、“小資”、“受過良好教育且感情細膩的群體”。
姚晨說他:“那種淡淡的憂郁,還很淡定唯美,沒有一點浮躁,幾乎不像這個時代的人。”
李健看起來從來不會被任何東西所侵蝕。
他自然、坦然,不抗爭,也不逃避,在生活里,他做得最多的,是擁抱。
其實一個人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幾十年過去了,同是清華出來的音樂人高曉松(點擊可查看)近年胖了不少,提起李健,他在鏡頭前若有所思,然后感嘆地說:
“我們身邊的這一波人都不是當初的模樣了,只有李健還是當年那個李健?!?/p>